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6.神秘消失的哈拉巴

古代印度也被視為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南亞次大陸,或者廣義上的古印度,經過漫長的舊石器時代,于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進入新石器時代。公元前3000年前后,隨著農業發展,人口迅速增長,德拉維人在印度建立起繁榮的城市。公元前3千紀中葉至公元前2千紀中葉,印度河流域出現了以哈拉巴和摩亨佐·達羅(均在今巴基斯坦境內)等城市為核心的國家,被稱為哈拉巴文明。很多人認為這是“純正的”印度早期文明。

哈拉巴文明印章文字

哈拉巴和摩亨佐·達羅這樣大規模的城市應該是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存在宗教儀式活動。哈拉巴文明遺址從一端到另一端的距離近1500千米。據估計,摩亨佐·達羅的城市人口在3.5萬至4萬之間。哈拉巴文明社會出現了大規模公共建筑,存在等級差別,有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是印度早期奴隸制社會。約公元前19世紀,哈拉巴文明的城市開始衰落。到公元前1500年前后,哈拉巴的城市全部瓦解。文明衰亡的原因不詳,可能是由地震災害、外來征服、自然環境變化等造成的。哈拉巴社會的人們已經使用文字,主要見于考古發現的幾千枚印章上(所以稱為印章文字),這些印章上大約有400多個不同的符號,迄今尚未釋讀成功。

公元前2千紀,印歐人的一支雅利安人遷移到南亞次大陸。公元前1500年前后至前900年前后,雅利安人在印度河上游、中游和恒河上游一帶生活。到達印度的雅利安人創作了很多詩歌,最初通過口口相傳而傳承下來,后來用梵文記錄下來。其中,最早集大成的口傳作品是《吠陀》。吠陀是梵語Veda的音譯,意為知識、智慧,是印度最古老的宗教文獻和文學作品的總稱。最古的《吠陀本集》共四部,《梨俱吠陀》(頌詩)、《沙摩吠陀》(歌曲)、《耶柔吠陀》(祭祀儀式)、《阿闥婆吠陀》(巫術咒語)。這些文獻反映的時代在印度歷史上稱為“吠陀時代”,分為早期吠陀時代(約公元前1500—前900年)和晚期吠陀時代(約公元前900—前600年)。《梨俱吠陀》主要反映了早期吠陀時代的歷史。其他三部經典文獻反映的是晚期吠陀時代的歷史。

從《梨俱吠陀》來看,雅利安人內部沒有統一的國家和政府,出現了階層分化,由上百個部落管理著社會,部落由一個類似于王的人物掌握主要權力,部落之間為了資源和人口而經常爭斗。雅利安人到達印度以后,與當地德拉維人不斷發生沖突。當然,雅利安人與德拉維人之間也不斷通婚,互相影響,互相融合,逐漸發展出新的印度社會和文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弥渡县| 鲜城| 克拉玛依市| 湛江市| 随州市| 北宁市| 衡阳市| 手游| 收藏| 土默特左旗| 漳州市| 胶州市| 习水县| 甘德县| 永和县| 辽宁省| 宜兰县| 甘洛县| 南郑县| 昆明市| 阳新县| 泰兴市| 渭源县| 秦安县| 永仁县| 海城市| 孝昌县| 玉龙| 信丰县| 右玉县| 德昌县| 长顺县| 阿巴嘎旗| 外汇| 吴旗县| 锦屏县| 永清县| 无锡市| 泗水县| 万宁市| 屯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