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雙相情感障礙沒有劃分不同類型,只有患病與沒患病的區(qū)別。很遺憾,這種“一刀切”的診斷方式導致大家普遍對這種疾病存在很多誤解,認為這種病等同于精神分裂癥和邊緣型人格障礙。然而,我們知道現(xiàn)如今出現(xiàn)了一個“雙相譜系表”,雙相情感障礙I型(特點是嚴重情緒障礙頻繁并發(fā))位于“雙相譜系表”的一端,而癥狀相對輕、不會致人極度衰弱的雙相情感障礙II型位于譜系表的另一端。
雙相情感障礙II型是一種癥狀較輕的雙相情感障礙,盡管會出現(xiàn)一些過度興奮或抑郁的反差情緒,但表現(xiàn)得沒那么明顯。該病的躁狂發(fā)作通常表現(xiàn)為焦慮,而抑郁發(fā)作則表現(xiàn)為一種病癥較輕的非典型抑郁癥。這些癥狀中的一些微妙變化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也使得雙相情感障礙II型的診斷變得非常困難。
雙相情感障礙II型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焦慮,通常還伴有恐慌發(fā)作、社交焦慮和強迫癥等一系列癥狀,因為這些癥狀與焦慮有關,所以雙相情感障礙II型經(jīng)常被忽視或誤診。
有人問我,如何判斷一個人是患有雙相情感障礙II型還是焦慮癥?人們在一些重要場合,比如演講前、接手新的工作或者要面臨新的人際關系時會感到焦慮,這是人的天性。通常這種“天然的”焦慮會隨著演講結束、對工作的熟悉以及人際關系的不斷穩(wěn)固逐漸消失,但是雙相情感障礙II型患者的焦慮不但揮之不去,反而會與日俱增。
我的很多患者會因為各種假想的犯罪情境而憂心忡忡,總是為自己說過或者做過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感到焦慮不安。他們經(jīng)常會“誤讀”他人的面部表情,他們看人也總是很負面,而事實上這些人并非如此。這種焦慮會不斷累積……直到有一天,通常在一周左右,他們會陷入抑郁。而此時,他們的焦慮不但沒有消退,而且還多了絕望和無助等情緒。
大多數(shù)雙相情感障礙II型患者會在這個階段尋醫(yī)問藥,而往往這時候他們很容易被誤診。醫(yī)生看到是一位抑郁患者,就會開抗抑郁藥物,藥物非但不起作用,反而會引發(fā)躁狂癥。
作為意大利米蘭市抑郁癥治療中心的一名主任,我曾接診過很多雙相情感障礙II型患者,他們最初就是因為抑郁或者焦慮來就診的。我學著去分辨這種疾病的各種蛛絲馬跡——輕度躁狂、重度焦慮癥和久治不愈的抑郁癥。一旦給予這類患者對癥的藥物治療(無論是鋰鹽、抗驚厥藥還是喹硫平之類的抗精神病藥),這個棘手的抑郁癥就會很快消失,這些飽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就能恢復正常生活。
我也是米蘭大學的一名精神病學教授,有幸對各種治療雙相情感障礙的藥物進行了研究,其中包括上文提到的喹硫平(藥品名:思瑞康)。我對抗焦慮藥物及其可能產(chǎn)生的藥物濫用問題也進行過長期的研究。雙相情感障礙患者通常具有成癮性格,而抗焦慮藥物又往往會很容易讓他們成癮。更為糟糕的是,這些患者服藥后會產(chǎn)生耐藥性,后期需要服用更多的藥物,而這些藥物又會造成患者極度疲勞,導致認知“模糊”。但我們發(fā)現(xiàn),如果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服用的喹硫平劑量比精神分裂癥和雙相情感障礙I型患者服用的劑量小很多,可以產(chǎn)生和抗焦慮藥一樣的鎮(zhèn)靜作用,而且還不會影響患者的認知功能,也不會產(chǎn)生疲勞感。更重要的是,喹硫平不會致癮。我們對服用喹硫平的患者進行了為期4年的追蹤隨訪,有了令人驚喜的發(fā)現(xiàn):在治療重度抑郁癥和躁狂癥中,低劑量的喹硫平與傳統(tǒng)保守療法(即服用大劑量碳酸氫鋰)產(chǎn)生的療效是一樣的。該研究結果發(fā)表在近期的《情感障礙雜志》(2008年3月)[1]上。
歐洲人十多年前就知道雙相情感障礙II型這種疾病。事實上,雙相情感障礙II型更為常見,患者人數(shù)是雙相情感障礙I型患者的兩倍。荷蘭心理健康調(diào)查與發(fā)病研究所(NEMESIS)和法國EPIDEP的研究發(fā)現(xiàn),雙相情感障礙I型和II型患者之間存在著明顯差異。雙相情感障礙II型患者在幼年時期就出現(xiàn)了癥狀;他們的抑郁期較長;當他們處于輕度躁狂發(fā)作期的時候,他們更喜歡冒險。正如我于2007年在《情感障礙雜志》上所寫的那樣,他們經(jīng)常濫用藥物,很容易產(chǎn)生焦慮——驚恐癥、社交恐懼癥、廣泛性焦慮癥、強迫癥等。他們也極容易酗酒或吸毒成癮。雙相情感障礙II型平均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才能被診斷出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通常都不高。
通過這本書,卡拉·多爾蒂將為讀者揭開雙相情感障礙II型的“謎團”。此書內(nèi)容全面豐富,針對這種疾病對患者生活產(chǎn)生的影響,作者做了詳盡感人的闡述。和我一樣,作者也希望那些目前飽受疾病困擾的患者會成為本書的讀者,因為他們有的過著半死不活的生活,有的多年來仍在頑強地與疾病抗爭著,也有的因為迷失自我而感到自責,甚至有的患者長期處于強烈的羞愧與內(nèi)疚中而不被人理解。因此,這本書將為患者本人,也為患者家屬和朋友提供更多有益的幫助。對于那些單純想了解這種疾病的讀者,本書也不失為一本很有價值的參考書。
這本書也將帶來希望,希望精神疾病患者,尤其是雙相情感障礙和抑郁癥患者能擺脫疾病的困擾,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得到幫助,早日康復。
醫(yī)學博士 A.卡洛斯·阿爾塔穆拉
意大利 米蘭
[1] Altamura AC, Mundo E, Dell’Osso B, et al. Quetiapine and classi cal mood stabilizers in the long-term treatment of bipolar disorder: a 4year follow-up naturalistic study. J Affect Disord. 2008: Epub ahead of print: March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