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稅收優惠政策解讀與籌劃方案設計
- 陳吉爾編著
- 3074字
- 2023-06-26 16:15:58
(二)哪種計稅方法更節稅
如果單純從稅率和征收率來看,通常認為簡易計稅方法可能會對企業更有利。但是經過綜合分析、測算,可得出結論: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可能選擇一般計稅方法對企業更有利。
1.不得不考慮的進項稅額
增值稅是流轉稅,其最大的特點是:上家的銷項稅額是下家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綜合來看,整個環節總共要繳納的增值稅是固定的。
一般計稅方法下,進項稅額是可以抵扣的;而簡易計稅方法下,進項稅額是不能抵扣的。因此,是否選擇簡易計稅方法,有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因素就是進項稅額。納稅人選擇簡易計稅方法的目的在于節稅。但不是任何情況下選擇簡易計稅方法都可以節稅,是否選擇簡易計稅方法要通盤考慮,準確估算未來36個月內究竟有多少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因為一般納稅人提供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特定應稅服務,可以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但一經選擇,36個月內不得變更。
【例1-6】某建筑企業涉及的業務可以選擇一般計稅方法或簡易計稅方法。簡易計稅方法按3%的征收率計稅,一般計稅方法按9%的稅率計稅。請從增值稅納稅籌劃的角度為該企業提供建議。假設該企業的合同金額都是含稅的。
(1)一般計稅方法
應納增值稅=合同金額÷(1+9%)×9% -進項稅額
=8.26%×合同金額-進項稅額
(2)簡易計稅方法
應納增值稅=合同金額÷(1+3%)×3%
=2.91%×合同金額
(3)兩種計稅方法應納增值稅稅額相等時
2.91%×合同金額=8.26%×合同金額-進項稅額
進項稅額÷合同金額=5.35%
一般計稅方法最大的優勢在于可以抵扣進項稅額,所以:
①當進項稅額占合同金額的比例=5.35%時,兩種方法都可以選擇;
②當進項稅額占合同金額的比例>5.35%時,選擇一般計稅方法;
③當進項稅額占合同金額的比例<5.35%時,選擇簡易計稅方法。
【例1-7】某項工程造價(不含稅)為1 000萬元,甲供材料的價值為400萬元(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為52萬元),由于甲供材料的500萬元不需要支付給施工單位,因此該工程的銷售額為600萬元(不含稅)。鋼材、水泥等大宗物資采購成本約為銷售額的50%,即300萬元。為了計算方便,暫不考慮分包情況,也不考慮其他采購項對增值稅的影響。根據規定,該工程項目可選擇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那么,該項目是選擇簡易計稅方法還是一般計稅方法更為劃算?
(1)采取一般計稅方法時,需要繳納的增值稅=當期銷售額×9%-當期進項稅額,即600×9%-300×13%=15(萬元)。
(2)采取簡易計稅方法時,需要繳納的增值稅=當期銷售額×3%,即600×3%=18(萬元)。
可見,采取簡易計稅方法比一般計稅方法多繳納3(18-15)萬元的增值稅。另外,通過測算可以得出,只有當鋼材、水泥等大宗物資采購成本小于銷售額的46%時,采取簡易計稅方法繳納增值稅才劃算。
對于有大額固定資產購入、在建工程的企業,特別是對于服務類的中小型企業,房產、重要儀器及設備的價值都是非常高的,企業通常都有巨額的進項稅額,此類企業如果采用簡易計稅方法,將無法抵扣進項稅額;而如果采用一般計稅方法,由于可以抵扣進項稅額,對企業而言更有優勢。因此,一般納稅人如果預計在36個月內進項稅額較多,可以選擇一般計稅方法,此方法下的應納稅額往往小于簡易計稅方法,甚至應納稅額可能會出現負數,形成留抵稅額。例如:公共運輸行業的一般納稅人,可以選擇簡易計稅方法,但是,由于該行業納稅人在車輛采購、加油及維修等方面都能取得較多進項稅額,由此在某段時期選擇一般計稅方法計算的應納稅額可能會小于簡易計稅方法計算的應納稅額。
【例1-8】某企業“營改增”后選擇了簡易計稅方法,截至2022年4月已滿36個月,可以重新選擇計稅方法。考慮到近期需要更換一批設備,能夠取得較多進項稅額,該企業就對2022年4月—2025年3月的增值稅稅負和利潤水平進行了分析測算,以決定是否繼續選擇簡易計稅方法(以36個月內各項數據的總額進行測算,忽略分月計算收入和進項稅額等對最終應納稅額的影響)。
第一,預計營業收入總額為1.122 7億元(含稅)。
第二,準備購置100套設備,合計金額3 000萬元(不含稅),預計發生各項費用4 000萬元(不含稅),適用稅率均為13%,且均可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
(1)從增值稅稅負情況看
①選擇簡易計稅方法。
應交增值稅=11 227÷(1+3%)×3%=327(萬元)
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合計=327×10%=32.7(萬元)
增值稅及附加合計=327+32.7=359.7(萬元)
②選擇一般計稅方法,并能盡量保證在選擇一般計稅方法初期完成設備采購計劃,則計算如下:
進項稅額=(3 000+4 000)×13%=910(萬元)
銷項稅額=11 227÷(1+9%)×9%=927(萬元)
應交增值稅=927-910=17(萬元)
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合計=17×10%=1.7(萬元)
增值稅及附加合計=17+1.7=18.7(萬元)
可見,從增值稅稅負情況分析,一般計稅方法下的應納稅額小于簡易計稅方法下的應納稅額,兩者差額=327-17=310(萬元)。加上附加稅費,兩者差額=359.7-18.7=341(萬元)。企業選擇一般計稅方法更合適。
(2)從利潤水平看
①選擇簡易計稅方法。
不含稅收入總額=11 227÷(1+3%)=10 900(萬元)
新增固定資產總額=3 000×(1+13%)=3 390(萬元),按10年計提折舊,36個月的折舊額=3 390÷10×3=1 017(萬元)。
各項費用=4 000×(1+13%)=4 520(萬元)
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為359.7萬元。
利潤=10 900-1 017-4 520-359.7=5 003.3(萬元)(未考慮人工成本及其他不變的成本費用)
②選擇一般計稅方法。
不含稅收入總額=11 227÷(1+9%)=10 300(萬元)
新增固定資產總額為3 000萬元,按10年計提折舊,36個月的折舊額為900萬元。
各項費用為4 000萬元。
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為1.7萬元。
利潤=10 300-900-4 000-1.7=5 398.3(萬元)(未考慮人工成本及其他不變的成本費用)
可見,一般計稅方法下的利潤水平高于簡易計稅方法下的利潤水平,兩者差額=5 398.3-5 003.3=395(萬元)。
(3)小結
綜上,無論從增值稅稅負情況還是利潤水平來看,該企業選擇一般計稅方法優于選擇簡易計稅方法,增值稅稅負更輕,利潤水平更高。但需要注意的是,這里分析的是企業未來36個月有購置資產的情形,之后是否還是選擇一般計稅方法應重新測算。
2.通過測算合理選擇計稅方法
除了考慮進項稅額,企業還需要進行具體測算,從而確定選擇采用哪一種計稅方法。
【例1-9】某企業屬于銷售冷凍商品的一般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3%。企業擁有大量冷庫進行存儲,由于有的客戶沒有及時提貨,就會借助企業冷庫進行存放,因此企業會根據儲存天數收取倉庫使用費。2022年企業銷售商品2 000萬元(適用稅率為13%,對應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為150萬元),倉庫使用費200萬元。新來的財務人員建議將倉儲服務獨立出來,收取的倉庫使用費作為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項目。請從稅務角度分析該方案是否可行。
(1)如果倉儲服務未獨立出來,該企業的業務屬于混合銷售,應交增值稅=(2 000+200)×13%-150=136(萬元)。
(2)如果把倉儲服務獨立出來,銷售商品應交增值稅=2 000×13%-150=110(萬元),倉儲服務按簡易計稅方法應交增值稅=200×3%=6(萬元),兩者合計應交增值稅=110+6=116(萬元)。
可見,將倉儲服務獨立出來可以節稅20(136-116)萬元,該方案可行。
對于產品附加值低、微利的企業而言,一般計稅方法下反而實際增值稅稅負更輕。一般納稅人應交增值稅的計稅依據是貨物或勞務的增值額,所以在能充分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情況下,銷售微利商品或提供微利服務的小規模納稅人,申請成為一般納稅人后,應交增值稅可能會低于小規模納稅人時期。
此外,由于存在進項稅額抵扣問題,許多有抵扣進項稅額需求的企業可能選擇放棄和小規模納稅人合作,導致小規模納稅人的發展受限。所以,如果小規模納稅人銷售額未達標但符合相關條件,在綜合考慮各項情況后,也可以選擇成為一般納稅人,按照一般計稅方法計稅。
相對于一般計稅方法來說,簡易計稅方法具有征收率低、不需要核算進項稅額、賬務處理相對簡單等優勢,但如果從增值稅稅負、利潤水平及下游客戶需求等多個方面來綜合分析,可以發現簡易計稅方法并不一定是對企業最有利的,企業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