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孩子為什么需要父母“壞”
- 做個“壞”父母,教出好孩子
- 陳廷編著
- 2152字
- 2023-06-09 17:42:05
人說難為天下父母,為人父母,自古便是天下最不易的事情。想必許多家長都有下面這位母親的心聲:我兒子今年上小學六年級,也不知道發生了什么,我總感覺他越來越和我疏遠,在學校里他也變得越來越調皮,以前的他雖然一直很活躍,可是從來不會欺負小朋友。最近老師居然向我告狀說他甚至開始偷偷地嘗試吸煙,并且屢屢打架,成績更是一落千丈。我的著急心情可想而知,但是每次想和他溝通,他卻都是一言不發,最后等我講完他就回房間,也不辯解什么,更不跟我說他的想法,他爸爸又很少管他,他才上小學哎,這要是到了初高中,不是越大越難管了……其實,世上任何父母都想做“好”父母,想為孩子付出更多,想成為孩子最好的朋友,想掌握孩子一點一滴成長的動態。然而這樣做的結果卻往往事與愿違,在我們眼中,孩子變得越來越難以捉摸,對孩子的行為,做父母的則越來越難以理解。
現在,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問題越來越復雜,其主要責任應該由父母這一方來承擔。父母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陪孩子,來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卻總是要求孩子能跟自己的步調保持一致,要求孩子滿足自己制定的好孩子的標準,試問,孩子終究是孩子,如何能不走偏呢?
還有這樣一個例子讓許多父母感到悲哀:有時孩子看事情是十分果斷且直截了當的,一位父親曾經問自己的兒子,為什么他認為自己需要父母,兒子沉思了片刻后回答道:“打掃衛生、做飯、管著我。”看看吧,孩子從未把父母當成自己的伙伴,而這應該怪孩子嗎?當父母的價值被孩子天真的小腦瓜僅僅定義于此的時候,我們是否應該反思,究竟怎樣才算真正意義上的好父母呢?
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成為最優秀的父母”是所有父母們的美好愿望,但它同時也還是一個極大的精神負擔,而對父母們來說,真的沒有必要給自己施加如此大的壓力。其實,換句話來說,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成為對自己的孩子而言“足夠好的”父母,在關鍵時刻給他們正確且應有的指導,然后讓他們自己去爭取得到自己想要的,讓他們自己去了解,當我們不在身邊的時候,他們應該知道掌握什么樣的知識和技能才能立足社會,而不是讓孩子單單把父母的價值定位于“老媽子”,或只是看管他們的行為的人。
造成上述情形的原因其實是顯而易見的,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做家長的往往因襲了這樣的思維定式,首先考慮的是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孩子,而忽略了孩子需要什么樣的父母……一方面我們對孩子提出很高的要求,同時又冷落著他們,并沒有真正注意到他們的內心需求,而是從我們的主觀臆斷去揣測孩子的心理,從而對于那些在父母觀念中不予以理解的想法采取著一概否決的態度;另一方面,我們又在過分地溺愛著他們,恨不得事事都為他們做,事事都順從他們的意思,一切都為他們安排妥當,面對孩子的自主想法或試圖“冒險”的所謂不良行為則一味地壓制。正在這樣做的父母不在少數,還有很多父母還正在嘗試著這樣做。
然而孩子究竟需要什么?又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父母呢?
有這樣一個例子或許能帶給我們一些啟示:有人曾拿中國的家長與美國的家長進行了對比,說中國父母普遍在養育孩子上特別小心謹慎,如風來了,趕緊把孩子捂起來;天冷了,趕緊給孩子加衣服,著眼點在保養和呵護孩子的身體,想方設法給孩子創造舒適的生活環境。美國的家長則不同,抱小孩像拎著個背包一樣;三五個月大的孩子就被“丟”到了涼涼的泳池里,讓孩子戲水;容許蹣跚學步的小孩光著腳在冰冷的海灘拾貝殼;鼓勵孩子一只腳踏著滑板車瘋跑,著眼點在最大限度地試探生命的承受力,想著法兒讓孩子適應周圍的環境。而對比的結果到孩子兩三歲時就見了分曉。美國的孩子體格健壯,活潑開朗,獨立性強,主動而又堅韌,我們的孩子體格文弱,自我保護意識強,靦腆、心眼兒多。為人父母,我們還有責任訓練孩子克制欲望、忍受痛苦以及不慕虛榮的能力。比如說,小孩子很小的時候貪吃,我們就鼓勵孩子控制自己對喜愛食物的食量;比如孩子跌倒了或者遇到什么挫折了,我們不急于馬上去安慰,而是等孩子穩定下來,我們再參與;比如孩子受到外界價值觀的影響開始攀比,我們就逆其道而行之,孩子越想攀比,我們就越降低孩子的物質條件,將攀比之心打壓下去等。
我們還常常會聽到不少父母發出這樣的抱怨:“現在的孩子需要什么呢?我們做父母的為孩子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孩子怎么一點都不知道領情啊?”自古“不養兒不知父母恩”,試想一下,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沒有一起玩耍的朋友,所以他們有一些思想和感情根本得不到交流,而當他有了煩惱和不良的情緒更需要排遣和發泄時,家長又不能傾聽孩子的心理。他們又如何能在小小年紀便懂得回報呢?
真正的好父母,應該看到的是孩子的點滴進步。家長最應該做的要放下架子,成為孩子真正意義上的知心朋友和盟友。不要以為孩子的一切物質要求得到了滿足,自己便為孩子做到了一切。所以多抽時間來陪孩子,根據孩子的性格、愛好以及孩子的成長不斷改變、提升教育方法才是“壞”父母應有的做法。
1 請記住,在孩子們心中,所謂的好父母永遠都只是高高在上的父母而已,但“壞”父母則可以成為做游戲時的伙伴、學習時的榜樣……
2 請父母們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是不是希望父母能變得更通情達理一點兒,或是別總那么正襟危坐、不茍言笑呢?那么就請按照你們小時候希望父母的那個樣子去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吧。別總以“父母”這么嚴肅的角色自居,那么你就已經是半個成功的“壞”父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