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最美的銘記,總是來自百轉千回之間
- 每個人都是自己最好的療愈師
- 孫郡鍇編著
- 9896字
- 2023-06-12 18:07:27
生活猶如萬花筒,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相依相隨。也許真的不必太在意,把眼前的痛苦看淡,或許痛苦之后就是幸福。
大海航行,沒有不受傷的船
我們的人生就像大海里的船舶,只要航行,就會遭遇風險。世上沒有風平浪靜的海洋,沒有不受傷的船。
西班牙港口城市巴塞羅那有一家著名的造船廠,這家造船廠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家造船廠從建廠的那一天開始就立了一個規矩,所有從造船廠出去的船舶都要復制一個小模型留在廠里,并把這只船出廠后的命運刻在模型上。廠里有房間專門用來陳列船舶模型。因為造船廠歷史悠久,所造船舶的數量不斷增加,所以陳列室也逐步擴大,從最初的一間小房子變成了現在造船廠里最宏偉的建筑,里面陳列著將近10萬只船舶的模型。
所有走進這個陳列館的人都會被那些船舶模型所震撼,不是因為船舶模型造型的精致和千姿百態,不是因為感嘆造船廠悠久的歷史和對于西班牙航海業的卓越貢獻,而是因為每一個船舶模型上面雕刻的文字!
有一只名字叫西班牙公主號的船舶模型上雕刻的文字是這樣的:本船共計航海50年,其間11次遭遇冰川,有6次遭海盜搶掠,有9次與其他船舶相撞,有21次發生故障拋錨擱淺。每一個模型上都有這樣的文字,詳細記錄著該船經歷的風風雨雨。在陳列館最里面的一面墻上,是對上千年來造船廠的所有出廠的船舶的概述:造船廠出廠的近10萬只船舶當中,有6000只在大海中沉沒,有9000只因為受傷嚴重不能再進行修復航行,有6萬只船舶遭遇過20次以上的大災難,沒有一只船從下海那一天開始沒有過受傷的經歷……
現在,這家造船廠的船舶陳列館早已經突破了原來的意義,它已經成為西班牙最負盛名的旅游景點,成為西班牙人教育后代、獲取精神力量的教育基地。
這正是西班牙人吸取智慧的地方:所有船舶,不論用途是什么,只要到大海里航行,就會受傷,就會遭遇災難。
人在生命的長河中航行,難免會遭遇凄風苦雨,如果因為遭遇了磨難而怨天尤人,如果因為遭遇了挫折而自暴自棄,如果因為面臨逆境而放棄了追求,如果因為受了傷害就一蹶不振,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人生就是這樣的,只要你有追求,只要你去做事,就不會一帆風順。
我們不能責怪風雨太瘋狂,亦不該埋怨大海的無情,更不要去控訴命運的不公。誰都期望一路行去,盡是美景,然而這終究只能是個美好的愿景。所以,坦然地面對一切吧,無論是喜是憂。縱然傷痕累累,但只要一息尚存,就要擦干血淚,毅然前行。
溫暖淡然,始于悲傷不安
我們一生要走很遠的路,有順風坦途,有荊棘擋道;有花團錦簇,有孤獨漫步;有幸福如影,有痛苦隨行;有迅跑,有疾走;有徘徊,還有回首……正因為走了許多路,經歷了無數繁華與蒼涼、喜悅與落寞,我們才能在時光的流逝中體會歲月的變遷,讓曾經稚嫩的心慢慢地趨于成熟。
其實苦是生活的原味,累是人生的本質。你走得再遠,爬得再高,也脫離不了苦與累的糾纏。人生就是一種承受、一種壓力,你能在負重中前行,在障礙中奮進,那么無論走到哪里,你都能夠支撐自己。所以失敗時就多給自己一些激勵,孤獨時就多給自己一些溫暖,讓自己的心靈輕快些,讓自己的精神輕盈些。因為心情的顏色會影響世界的顏色。
有位朋友前去友人家做客,才知道友人3歲的兒子因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最近動過一次手術,胸前留下一道深長的傷口。
友人告訴他,孩子有天換衣服,從鏡中看見疤痕,竟駭然而哭。
“我身上的傷口這么長!我永遠不會好了。”她轉述孩子的話。
孩子的敏感、早熟令他驚訝;友人的反應則更讓他動容。
友人心酸之余,解開自己的褲子,露出當年剖腹產留下的刀口給孩子看。
“你看,媽媽身上也有一道這么長的傷口。”
“因為以前你還在媽媽的肚子里的時候生病了,沒有力氣出來,幸好醫生把媽媽的肚子切開,把你救了出來,不然你就會死在媽媽的肚子里面。媽媽一輩子都感謝這道傷口呢!”
“同樣地,你也要謝謝自己的傷口,不然你的小心臟也會死掉,那樣就見不到媽媽了。”
感謝傷口!這四個字如鐘鼓聲直撞心頭,那位朋友不由低下頭,檢視自己的傷口。
它不在身上,而在心中。
那時節,這位朋友工作屢遭挫折,加上在外獨居,生活寂寞無依,更加重了情緒的沮喪、消沉,但生性自傲的他不愿示弱,便企圖用光鮮的外表、強悍的言語加以抵御。隱忍內傷的結果,終致潰爛、化膿,直至發覺自己已經開始依賴酒精來逃避現狀,為了不致一敗涂地,才決定舉刀割除這頹敗的生活,辭職搬回父母家。
如今傷勢雖未再惡化,但這次失敗的經歷卻像一道丑陋的疤痕,刻劃在胸口。認輸、撤退的感覺日復一日強烈,自責最后演變為自卑,使他徹底懷疑自己的能力。
好長一段時日,他蟄居家中,對未來裹足不前,遲遲不敢起步出發。
朋友讓他懂得從另一方面來看待這道傷口:慶幸自己還有勇氣承認失敗,重新來過,并且把它當成時時警醒自己,匡正以往浮夸、矯飾作風的警鐘。
他覺得,自己要感謝朋友,更要感謝傷口!
我們應該佩服那位媽媽的睿智與豁達,其實她給兒子灌輸的人生態度,于我們而言又何嘗不是一種指導?人生本就是這樣——它有時風雨有時晴,有時平川坦途,有時也會撞上沒有橋的河岸。苦難與煩惱,亦如三伏天的雷雨,往往不期而至,突然飄過來就將我們的生活淋濕,你躲都無處可躲。就這樣,我們被淋濕在沒有橋的岸邊,被淋濕在挫折的岸邊、苦難的岸邊,四周是無盡的黑暗,沒有燈火、沒有明月,甚至你都感受不到生命的氣息。于是,我們之中很多人陷入了深深的恐懼,以為自己進入了人間煉獄,唯唯諾諾不敢動彈。這樣的人,或許一輩子都要留在沒有橋的岸邊,或者是退回到起步的原點,也許他們自己都覺得自己很沒有出息。然而,人活著,總不能流血就喊痛,怕黑就開燈,想念就聯系,疲憊就放空,被孤立就討好,脆弱就想家,人總不能被黑暗所嚇倒,終究還是要長大,最漆黑的那段路終是要自己走完。
天才的辛苦,只有他們自己明白
似乎冥冥中已經注定,人生是需要用苦難浸泡的,沒有了傷痛,生命就少了炫彩和厚重。只有在傷口中盛開的花朵,才是陪伴我們默默前行的風景。所以,與其心有余悸,千方百計去躲避,還不如把它雕刻在心靈的石碑上。無須回頭,路在你的前面,后面只是你的影子。
溫室中的花朵,很少能夠得到詩人的垂青;貪圖安逸的“懶人”,也就只能一次又一次地被人超越。這個世界很公平,你不肯付出,就不要奢望得到成功的眷顧。其實,“苦難”是一種對人生很有益的經歷,因為它看起來有點像牡蠣,體內隱藏著一顆顆可以讓我們邁向成功的“珍珠”!
有這樣一個男人,他在6歲時就跟隨父親在臺球房玩耍。生活中,他也唯獨對臺球情有獨鐘,常常一個上午目不轉睛地看著別人打臺球,甚至有時連吃飯都不記得。父親發現了他的潛質,為了讓他能夠更好地練球,便將他送到上海的一家俱樂部進行系統訓練。這是他第一次獨自離家遠行。在上海的兩個月里,他不得不為大哥哥們打飯買煙,洗洗襪子等,這才打動了大哥哥們,偶爾會教他一些斯諾克技巧。
這次訓練回來以后,父親又帶他到廣州一家設備最好的桌球城進行專業訓練。他和父親每天晚上擠在桌球房的一個小角落中,那里只有一張小床,晚上他們經常被蚊子咬醒,奇癢無比,抓著抓著便化了膿。為了省錢,他只買幾塊錢一支的紅霉素軟膏涂抹。父親見了,不免心疼,而他只是坦然一笑:“沒事。一打上球就全都忘了。”也許,你已經猜到了他是誰,對,他就是被人們稱為“神童”的丁俊暉。
神童的確是天才,但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外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只是在成功面前,誰能懂得天才的付出、天才的辛苦呢?可能只有他自己明白,也只有他自己才品味得出。
生活有時的確很苦,但我們完全可以使它苦得像茶,在苦味之中散發著一縷清香。就像丁俊暉一樣,也許對于旁觀者而言,他們只看到了他今天的光鮮,但對于他自己來說,這段苦是刻骨銘心的,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段苦,才成就了他今天的輝煌。
其實,人們最好的成績往往是處于逆境時做出的。思想上的壓力,甚至肉體上的痛苦都可能成為精神上的興奮劑。在那些曾經受過折磨和苦難的地方,最能長出思想來。所以,很多時候,因為選擇的不同,資質上相差無幾的人便有了不一樣的命運:有些人放棄安逸,甘受風霜的洗禮、塵世的雕琢,便做出了讓人羨慕的成績;有些人放棄雕琢,沉于安逸,便成了一塊廢料。那么,如果是你,你會放下什么、選擇什么?
希望大家都能選擇去吃一些苦,因為吃苦是成功必經的過程。幸福中有苦難,生活就是享受與受苦、幸福與悲哀的混合體。吃苦能夠增強我們的免疫力,吃多少種苦,我們就會在多少艱難困苦的環境下獲得免疫力。事實上你今天羨慕的那些“大人物”,當初也是“小人物”,只不過吃了別人吃不了的苦,才會成就別人成就不了的事業。
沒有流過淚的人,怎會知道眼睛的清澈
我們深有體會,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令人滿意,一些必要的挫折會幫助我們長大,痛苦是成長的必然經歷,經歷過痛苦的蛻變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絢麗。
無論你多么不愿意,人生之路就擺在那里,布滿了坎坷和荊棘。生活的味道必然酸甜苦辣一應俱全,這一切都需要你去跨越,我們每越過一條溝坎就是一種人生,所經歷的挫折、磨難、困惑就是人生的過程。人生百味,缺少哪一種味道都不完整,每一種味道我們都要親自去品嘗,沒人可以替代。
其實人生的苦味甚至更多過甜味,一個人的降生便是從痛苦開始,而一個人生命的結束,多少也帶著些許痛苦。人這一生就是不斷與痛苦抗爭的過程,人生的意義就在于從與痛苦的抗爭中尋找快樂。
夏莎擁有一個稱得上完美的家庭:丈夫楊子諾事業有成,兒子楊峰品學兼優,雙方父母都身體健康,她自己則在家當一名養尊處優的全職太太。她對自己的生活狀態很滿意,覺得生活就是這樣,已經沒有什么遺憾了。
可是上天看不得她享受幸福生活,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碎了她的幸福。
財務部經理卷走了丈夫公司所有的錢,給楊子諾留下了一個爛攤子:沒有資金周轉,公司已經無法運轉;有債務關系的紛紛上門要債,聲稱不還就訴諸法律。公司陷入了生死兩難的境地,楊子諾背負著巨大的壓力。
遇到的問題雖困難,可是終會有解決的辦法,丈夫楊子諾是個很有能力的人,所以夏莎并沒有很恐慌。可是巨大的壓力令楊子諾心臟病突發,他撒手而去離開了人世,把所有的擔子都壓到了夏莎的身上。
夏莎一下子蒙了,長期的安逸生活讓她不知如何應對這場變故。丈夫的離世、公司的難題,都讓她心力交瘁,她甚至想追隨丈夫而去。可是看看雙鬢斑白的老人,想想還未成年的兒子,她無法撒手西去,她必須挑起這副沉重的擔子。她已經想盡辦法籌錢,可是這個時候無人伸出援助之手。看著堵住家門的債主,夏莎苦不堪言。她費盡口舌向眾人請求,希望可以多寬限些時日。或許是看在她孤兒寡母的份上,眾人沒有過分地難為她,最后答應給她一些時間讓她再想辦法。
債務的問題暫時解決了,可公司還是一個爛攤子。沒有周轉的資金,夏莎只好把自己的房子做了抵押,用微薄的資金支撐起公司的運作。公司勉強運作起來了,可是人員也快流失光了,大部分人都不愿待在風雨飄搖的公司里,只有少數的幾個人留了下來。
因為公司停頓了一段時間,所以想要恢復以前的運作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而且夏莎對公司的業務是完全陌生的,所有的東西她都要從頭學起。
接下來的日子,夏莎一邊虛心向公司的老員工求教,一邊照顧老人孩子,高強度的勞作讓她疲憊不堪。可是看到漸漸有起色的公司和安穩的家庭,她把所有的苦都咽進肚子里,然后繼續努力。
經過兩年的艱苦努力,夏莎還清了所有債務,公司也重新進入了正軌。
此時的夏莎已不再是當年的悠閑主婦,而變成了一位堅強、能干的女強人。苦難沒有打倒她,反而為她展示了一番新的天地。
淚是成長必要的露水。人生可不是那么容易,總要經歷各種各樣的磨難和逼迫或者誘惑。但這又如何?它們終究殺不了你,反倒會使你變得更強,所以感謝給你苦難的一切吧,感激我們的失去與獲得,學會理智,學會釋懷,不要消沉于痛苦之中不能自拔,更不能讓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為你擔心,因你痛苦。痛苦不過是成長中必然經歷的一個過程,如果你沒有走出痛苦,那是因為你還沒有成熟。
無數寂寞痛苦的黑夜,成就了無數顆明星
《圣經》中有這么一段話:人啊!你為何躍躍欲試?你為什么這樣急于求成?你要耐得住寂寞,因為成功的輝煌就隱藏在寂寞的背后。落寞的時候會有很多,不管是在什么時候都要守得住自己的落寞,如果沒有落寞的時候,又怎會有燦爛的到來呢?
在《人間詞話》里,王國維也曾說:“古今之成大事者、大學問者,必經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種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最后一種境界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第一境界是一個迷茫的階段:“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說的是做學問成大事業者,首先要有執著的追求、登高望遠、瞰察路徑、明確目標與方向和了解事物的概貌。這也是人生寂寞迷茫、獨自尋找目標的階段。
第二境界是一個執著的階段:“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作者以此兩句來比喻成大事者、大學問者,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必須有著堅定的信念,然后經過一番拼搏奮斗、辛勞努力、堅持不懈,直至人瘦帶寬也不后悔的精神,才能取得成功。這也是人生的孤獨追求階段。
第三境界是一個返璞歸真的階段:“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第三境界是說,做學問、成大事者,必須有執著專注的精神,反復追尋、研究,經過千辛萬苦的探索之后,自然會豁然貫通,有所發現。這也是人生的實現目標階段。
由此可見,要想獲得成功,首先要耐得住寂寞,再加上不懈的努力和堅持,才能到達自己追求的境界。耐得住寂寞是一個人思想靈魂修養的體現,是難能可貴的一種素質風范。
在漫漫的人生中,寂寞總是如影隨形,它如同喜怒哀樂一樣,時刻伴隨著我們。要正確對待寂寞,耐得住寂寞,其實很簡單,關鍵就取決于我們對寂寞的認識和追求成功的動機。
如果一個人胸無大志、平庸墮落,他自然是耐不住寂寞的;假如你有著高尚的思想境界,有著追求事業的良好心態,就能夠在紛繁復雜的生活中告別“聲色犬馬”,走出浮躁喧囂的世界,真正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干好工作,認認真真地做好事業。
在熒屏上,有這樣一種演員,觀眾對他們既熟悉卻又陌生。熟悉的是,在很多電影里不止一次地見過他們;陌生的是,盡管觀眾對他們的面孔熟悉,但對他們了解很少,甚至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他們就是“跑龍套”的。
周星馳在早期劇集中也是扮演著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這些小人物的共同特點就是,除了一些夢想、一股氣力和一點親情外,其他一無所有。而在那個年代的香港,人們最看重的就是夢想。那個時代是一個有夢想的年代,無數香港人白手起家,發家致富,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周星馳在演繹別人實現夢想的過程中也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明星夢。
在當時眾星云集、藏龍臥虎的無線電視臺,外形、造型、臺型都非常優秀的年輕紅星數不勝數,如周星馳一樣“跑龍套”的很多人無非是混口飯吃而已,刺客甲也好,路人乙也罷,都沒有任何區別,只要賺點錢能養家糊口就夠了。
為了能賺一點糊口的小錢,本來性格沉悶的周星馳還不得不學著很油條的樣子,跟人家插科打諢、磨嘴皮子套近乎,有時候為一個死尸的差使也要費盡口舌才能爭取到。幾乎沒有任何尊嚴可言,導演、場務、助理等隨便哪個人都可以對他呼來喝去。每當這個時候,周星馳心里都感覺很委屈,但是又必須堅持著、無可奈何地去忍受。關于這些陳年舊事,周星馳不愿提起,每一次說起,都是一次難以緩解的傷感,連自己的情緒都很受影響。
如今的星爺是經歷了一個怎樣的成長路程?每個人看到的都是他輝煌的一面,他25年的星路歷程,個中的辛酸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他扛住了生活給他的考驗,耐住了星路歷程中的寂寞,幾番打拼才獲得了今天的成就。
只有耐得住寂寞考驗的人,才會讓靈魂在獨處中得到升華,學會享受寂寞,在寂寞中創出自己的一番成績。
王國維也曾經徘徊在寂寞的旅途中,1912年,他與羅振玉一起去了日本,住在京都的鄉下。用了六七年的時間,王國維系統地閱讀了羅振玉大云書庫的藏書,那段時間,他幾乎與世隔絕。正是有了這六七年的寂寞,他最后實現了自己的成功和輝煌。
郭沫若在甲骨文、金文方面的成就,也是得益于他1927年至1937年在日本的十年苦讀。如果沒有這些年的寂寞,他又怎么會實現自己的輝煌成就呢?
路遙在介紹他的《平凡的世界》的創作過程時,這樣寫道:無論是汗流浹背的夏天,還是瑟瑟發抖的寒冬,白天黑夜泡在書中,精神狀態完全變成一個準備高考的高中生,或者成了一個純粹的“書呆子”。所以說路遙也曾經寂寞過,今天的燦爛離不開曾經的寂寞。寂寞之后,才能夠實現自己的成功。
寂寞有的時候就像是一盞明燈,當你在燈光底下的時候,你往往感受到的是刺眼的強光,你根本找不到值得你去留戀的東西,因為這縷強光往往會影響到你的心情。如果在這個時候你不知道該怎么走,不妨停下來,在燈光下思索一下,最終你會發現自己前方的路。最終,你會發現自己已經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最終也實現了自己的成功。
在這無數寂寞而痛苦的黑夜中,成就了無數顆明星。不管偉人們或者是有為之士怎樣成功,他們都要經歷一個階段,那就是寂寞的時光。他們往往會沉浸在寂寞中,從而沉淀自己,最終,得到的不僅僅是成功。所以說不管在什么時候,都要知道燦爛的表現是成功,實質則是無數個寂寞的黑夜。
生活本來就是鮮花與荊棘并存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是古人從大量事實中提煉出來的警句,直到今天,仍以它的深刻性啟迪著人們。
以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傳世的范仲淹,幼年喪父,家境貧困,但他從小養成了愛學習的良好習慣,有時寧可不吃飯,也要讀書。年輕時,他住在醴泉寺的僧房里,因為口糧不足,便把僅有的一點糧食煮成一鍋稀飯,待冷凝后,用刀劃成三塊,再切上幾塊咸菜,每頓飯各取一塊充饑,堅持在僧房晝夜苦讀,這樣的生活持續了三年。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斷齏畫粥”的故事。逆境沒有讓范仲淹屈服,他獲得了豐富的知識,掌握了治國安邦平天下的本領,成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而他在逆境中頑強堅忍搏擊的精神,也同他的名作《岳陽樓記》一樣至今仍被人們廣為傳頌,讓人們從中汲取戰勝逆境的力量。
在逆境中崛起須有堅忍的毅力,而堅忍的毅力來源于對事業孜孜不倦的追求。這種對目標的追求和向往,能激發出無比巨大的力量,幫助人們戰勝難以想象的困難。
童年的舒伯特就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長大后,雖然生活困苦不堪,但絲毫沒有影響他對音樂的熱愛。一天,他被饑餓折磨得焦躁不安,在大街上漫無目的地走著,忽然被酒店的菜香所吸引,不由自主地走了進去。在那里紳士們正飲著美酒,享受著美食佳肴。饑腸轆轆的舒伯特多想吃上一點什么東西充饑,可是他口袋空空,沒有一文錢,他坐在一邊隨手翻著一張舊報紙。忽然,有幾首兒歌一下子觸動了他無限悲涼的心,靈感剎那間涌上心頭,他立即掏出紙筆,飛快地記錄下腦中盤旋的兒時的記憶和現實的凄涼。整首樂曲一揮而就,這就是聞名后世的《搖籃曲》。在餓得發昏的關頭,他仍然想著音樂,這是舒伯特沒有倒下去的一個頑強支點。憑著這信念,他以異乎尋常的堅忍之心,在艱難困苦之中邁出堅實的步伐。
如果說,現實已然無法改變,那我們就改變自己。平安是福,但誰也不可能平安一生,這生活總是要過的,我們犯不著與生活鬧脾氣,與其給自己擰上一個心結,還不如好好享受這個過程——不是在眼淚中沉淪,而是在磨難中崛起。當然,我們未必一定能夠得到想要的結果,但只要你用心努力過,這就夠了,沒有成功也是收獲。倘若我們將追求成功看作開花結果,那毫無疑問,成功就是果實,追求就是從種子到花開、到結果的美麗過程。但事實上,并不是每一朵花開,都有果實收獲,人生只要綻放過美麗,我們就足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剎那依舊滿面笑容。
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人世間的絕唱
羈絆坎坷其實是人生對你的另一種形式的饋贈,刀槍劍戟不過是對你意志的磨煉與考驗。你得明白:大海如果缺少了洶涌的巨浪,就會失去其雄渾壯闊;沙漠如果缺少了狂舞的飛沙,就會失去其狂野壯觀;如果維納斯不是斷臂,她又怎能名揚天下。
中國的“斷臂維納斯”——劉偉——你可曾聽說過?他是201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在中國達人秀現場,劉偉空著袖管登上舞臺,坐到鋼琴前,一曲《夢中的婚禮》響起……曲終,全場起立鼓掌。當評委高曉松問劉偉是怎樣做到這一切時,劉偉說了一句:“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地活著。”
命運跟劉偉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它給了劉偉一個美妙的開局,卻迅速吹響了終場哨。對劉偉而言,10歲時的記憶永遠是那么殘缺不全。1997年,10歲的劉偉因觸電意外失去雙臂。“怎么觸電的?其實我自己是記不起來了,我的這部分記憶已經丟失。”劉偉說,“只記得醒來時,已經徹底失去了雙臂。當時我的腦袋一片空白,傻了。”劉偉描述著自己當時的心情。
在醫院做康復的那段時間,劉偉遇到了生命中的一位貴人,帶給了劉偉截肢后第一次改變。那是一位同樣失去雙手的病人,他叫劉京生,北京市殘聯副主席。他能自己吃飯、刷牙、寫字,而且事業上也非常成功,他教了劉偉很多。劉偉很感謝劉京生,因為有著同樣的遭遇,劉偉開始向劉京生學習,“如果你一出生就有兩個腦袋,別人都覺得很奇怪,怎么有兩個腦袋呢?無所適從。但當你遇到一個同樣有兩個腦袋的人,而且你發現他過得很好,那你肯定會想,他過得好,我也可以。”半年以后,劉偉已經能夠自己用腳刷牙、吃飯、寫字。
12歲時,劉偉開始學習游泳,并且進入了北京殘疾人游泳隊。兩年之后,他就在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上獲得了兩金一銀。北京獲得舉辦奧運會資格以后,劉偉對母親許下承諾——在2008年的殘奧會上拿一枚金牌回來!然而,命運仍然是那么的無情,在為奧運會努力做準備時,高強度的體能消耗導致了免疫力的下降,劉偉患上了過敏性紫癜。醫生告訴他母親,高壓電對于劉偉身體細胞有過嚴重的傷害,不排除以后患上紅斑狼瘡或白血病的可能,他必須放棄訓練,否則將危及生命。劉偉只能放棄,不能為了比賽,命都不要了吧。
19歲時,高考臨近,劉偉的成績并不差,但是他的內心卻有了疑慮:“到底要不要上大學?”在放棄了足球、游泳之后,他把希望完全置放在了另一項愛好上——音樂。家人反對他走音樂這條路,但被劉偉宣判反對無效,劉偉最終沒有參加高考。“人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能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所以我最終選擇了音樂。”劉偉說。
確立了自己的理想以后,一個問題擺在那里——去哪里學習音樂呢?劉偉找到一家私立音樂學院,然而校長卻說:“你進我們學院只能是影響校容!”劉偉對此的回答是:“謝謝你這么歧視我,我會讓你看看我是怎么做的。”
劉偉開始學習用腳彈奏鋼琴,我們完全可以想象這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要知道,很多正常人用手練了多少年都不一定會有成就。為了能夠有所收獲,劉偉堅持每天練琴7小時以上。“我是三點一線的生活:練琴、學音樂、回家。我家在五道口,練琴的地方在沙河,學聲樂的地方在四中,那時真是精神和體力的雙重考驗。”在腳趾頭一次次被磨破以后,劉偉逐漸摸索出了如何用腳趾來和琴鍵相觸的辦法。如同在游泳上的表現,他對音樂的悟性同樣驚人。“沒有手,用腳一樣能彈鋼琴。”劉偉說。
2008年,只學了一年鋼琴的劉偉便已達到相當于用手彈鋼琴的專業7級水平。他在北京電視臺《唱響奧運》節目中,當著劉德華的面彈了一曲《夢中的婚禮》。接著,他彈著鋼琴,與劉德華合唱了一首《天意》。雙方擁抱之后,劉德華和他約定合作一首歌曲,于是,劉德華的新專輯里多了一首叫作《美麗的回憶》的歌。
2009年,劉偉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一分鐘打出了233個字母,成為世界上用腳打字最快的人。
2010年,劉偉登上了維也納金色大廳舞臺,讓世界見證了這個中國男孩的奇跡。
當然,在劉偉創造人生的過程中,也曾遭受過打擊,他回憶參加某節目濟南賽區預選賽時,說道:“我的歌還沒唱幾句就被打斷,當我們把鋼琴抬進來表演時,不到一半,評委就很不耐煩地打斷了演奏,然后一句話也不說。我覺得這些都不算什么,眼前的天空會出現5個字:多大點事啊。”
是啊,多大點事啊!挫折是大自然的安排,經歷過挫折考驗的人們會對事情做好更充分的準備,把心中的殘渣燒掉。因此,我們需要勇敢地擁抱挫折,因為它是我們生命中的另一種維生素。生命的確需要苦難來洗禮,在這番歷練中,你能扛得住,便是成功;你扛不住,便只能平庸。就像那些溫室中的花朵,詩人根本不會浪費筆墨去歌頌,而那傲雪而立的寒梅,從古至今已不知被多少次提起。究其根由,不正是因為它無畏苦難、可以戰勝苦難嗎?要知道,人生的成功也是這樣。
所以,你要從現在開始,微笑著面對生活,不要抱怨生活給了你太多的磨難,不要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曲折,更不要抱怨生活中存在的不公。當你走過世間的繁華與喧囂,閱盡世事,你會明白: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人世間的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