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下面這個小故事:
據說,有一個法官在宣判一個殺人犯死刑以后,走到他的面前,對他說:“先生,請問你還有什么話要對你的家人說嗎?”誰知那個囚犯毫不領情,他怒吼道:“你去死吧,你這個偽君子、混蛋、劊子手,你對我的裁決一點也不公正!”法官受此辱罵,自然非常生氣,他對著囚犯非常粗魯地責斥了十幾分鐘。然而,法官剛一說完,囚犯的臉上立即露出了笑容,這一次,他很平靜地對法官說:“法官先生,您是一個受人尊敬的大法官,受過高等教育,讀了很多書,可以說是一個文明人,可是,我只不過是罵了您幾句而已,您就如此失態;而我,一個文盲,小學沒畢業,大字不識一個,做著卑微的工作,因為別人調戲我老婆,我一時沖動,殺死了對方,而最終成了死刑犯。雖然我們的結果不一樣,但有一點卻是一樣的,那就是我們都是情緒的奴隸!”
這個故事足以引人深思,情緒控制對于每個人而言都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尤其是仇恨的情緒,更是如此,它足以令我們身陷囹圄,毀掉我們的一生。可是,我們卻又常在自己的腦海里預設了一些規定,認為別人應該有什么樣的行為。如果對方違反規定,就會引起我們的怨恨。其實,因為別人對“我們”的規定置之不理,就感到怨恨,不是很可笑嗎?
大多數人一直以為,只要我們不原諒對方,就可以讓對方得到一些教訓。也就是說:“只要我不原諒你,你就沒有好日子過。”其實,倒霉的人是我們自己:一肚子窩囊氣,甚至連覺也睡不好。如果當你覺得怨恨一個人時,請先閉上眼睛,體會一下自己的感覺,感受一下自己身體反應,你就會發現:讓別人自覺有罪,你也不會快樂。
一個人愛怎么做就怎么做,能明白什么道理就明白什么道理。你要不要讓他感到愧疚,對他差別不大,但是卻會破壞你的生活。假如鳥兒在你的頭上排泄,你會痛恨鳥兒嗎?萬事不由人,臺風帶來暴雨,你家地下室變成一片沼國,你能說“我永遠也不原諒天氣”嗎?既然如此,又何必要怨恨別人呢?我們沒有權利去控制鳥兒和風雨,也同樣無權控制他人。老天爺不是靠怪罪人類來運作世界的,所有對別人的埋怨、責備都是人類自己造出來的。
即使遭逢巨變所引起的怨恨,在人性中也依然可以釋懷。因為如果你希望自己好好活下去,就得拋開憤怒,原諒對方。
曼德拉因為領導反對白人種族隔離的政策而入獄,白人統治者把他關在荒涼的大西洋小島羅本島上27年。當時曼德拉年事已高,但看守他的獄警依然像對待年輕犯人一樣對他進行殘酷的虐待。
羅本島上布滿巖石,到處是海豹、蛇和其他動物。曼德拉被關在總集中營,白天打石頭,將采石場的大石塊碎成石料。他有時要下到冰冷的海水里撈海帶,有時干采石灰的活兒——每天早晨排隊到采石場,然后被解開腳鐐,在一個很大的石灰石場里,用尖鎬和鐵鍬挖石灰石。因為曼德拉是要犯,看管他的看守就有3人。他們對他并不友好,總是尋找各種理由虐待他。
誰也沒有想到,1991年曼德拉出獄當選總統以后,他在就職典禮上的一個舉動震驚了整個世界。
總統就職儀式開始后,曼德拉起身致辭,歡迎來賓。他依次介紹了來自世界各國的政要,然后他說,能接待這么多尊貴的客人,他深感榮幸,但他最高興的是,當初在羅本島監獄看守他的3名獄警也能到場。隨即他邀請他們起身,并把他們介紹給大家。
曼德拉的博大胸襟和寬容精神,令那些殘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顏,也讓所有到場的人肅然起敬。看著年邁的曼德拉緩緩站起,恭敬地向3個曾關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場的所有來賓以致整個世界,都靜下來了。
后來,曼德拉向朋友們解釋說,自己年輕時性子很急,脾氣暴躁,正是獄中生活使他學會了控制情緒,因此才活了下來。牢獄歲月給了他時間與激勵,也使他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遭遇的痛苦。
他說:“當我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實仍在獄中。”
人是群居性生物,因此,誰都不可以孤立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在生活中,我們很難避免不與他人之間發生摩擦,或者是不愉快的沖突,尤其是當你感受到自己遭遇到不公平的待遇的時候,你是否會對他人產生敵意呢?你是否會因此而在心里對他人懷有怨恨之心呢?
首先可以肯定地說,當你受到了真正的不公平待遇時,你完全有理由怨恨他人,因為你是真的受了委屈。可是,請你冷靜想一想,當你怨恨他人時,你從中又得到了什么呢?事實上,你所得到的只能是比對方更深的傷害。
你的怨恨對他人不起任何作用,反而會因內心怨恨影響自身健康,因為你的怨憤態度使你產生了消極情緒,這種消極情緒對你的健康和性情都會產生很大的負效應,從而對你造成傷害。更為嚴重的是,你總是想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總是因此而極不愉快,從而也會招致更多的不愉快。
想想看,你是不是應該改變自己的態度呢?你要知道,我們所受到的不公,僅僅是因為我們的心理有所欲求。如果我們不看重自己心理上的這份欲求,或者把這份欲求看得很淡,那么不公又從何而起呢?
當然,除非有特殊的原因,你不必與那些與你之間存在著嫌隙的人表現友好,但是,如果你不愿意原諒和學會遺忘,那么你也就否認了自己是一個真正的受害者。這樣一來,你對他人的怨憤也就會因此而升級,你自己所受到的傷害也同樣會由此而升級。
事實上,忘記你所受到的不公,忘記對他人的怨憤,最終最大的受益者只能是你自己。當你忘記了怨憤,學會了遺忘和原諒,你就會發現,原來你所認為的那些所謂的不公,其實根本不值一提,因為它們在你的一生之中,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而你也同時會認識到,拋開對他人的怨憤之心,你所獲得的快樂是你這一生都享受不盡的。
那么,我們又該如何來消解心中的仇恨呢?
1.沉淀法
古希臘傳說中有一個關于“仇恨袋”的故事,這個“仇恨袋”很不一般——假若它擋住了你的去路,你越是想踢開它,它便膨脹得越大,最終將你的去路完全堵塞。唯一通過它的辦法,就是別理睬它,不去碰它,它就會慢慢變小,最后小得薄如紙片,你便可以輕易跨過。
我們在生活中不可避免要受到別人的侵犯,這時我們千萬不要讓自己耿耿于懷,試著刻意不去想起,通過一段時間的沉淀,讓它淡化下來。慢慢地,心情自然就好了。可別學梅超風那樣,一直活在仇恨中,弄得自己人不人、鬼不鬼。
2.稀釋法
一杯渾水,倘若我們不斷將其稀釋,它就會越發清澈起來。同樣,倘若我們心中懷有仇恨,完全可以通過其他途徑來稀釋心中的怨憤。譬如說,我們可以找一處曠野,歇斯底里地將自己所遭遇的侵犯、將自己心中的仇恨吶喊出來,釋放出去,如此這般以后,你會感覺自己的心輕松許多。當然,我們還有許多方法可以利用,譬如說可以約上要好的朋友去打打球、去蹦迪,通過這種刺激性的活動,發泄心中的憤恨。
3.替換法
如何使杯子里的水變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將渾水倒掉,裝進一杯清水。我們要想忘記心中的仇恨,就要最快地改變自己的心情,換一個角度來看同一件事。譬如說,老板對你要求苛刻,你恨他,那你為什么不想他是在給你歷練、要栽培你、重用你?事實上,人只要能夠以感恩的心看待這世間的一切,那么很多壞事都會變成好事。
《賢愚經》上說:“常行于慈心,除去恚害想。”意在告訴世人:做人,一定要保持一顆慈愛的心,除去那些怨恨別人的想法。因為憎恨別人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惡語永遠不要出自于我們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壞,有多惡。你越罵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識。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遭的世界,我們就只好改變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來面對這一切。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它一口嗎?
一只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那腳上,這就是寬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