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藥用植物學的性質和任務

(一)藥用植物學的性質

藥用植物學是中藥學和藥學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凡涉及植物類中藥或天然藥物的品種、資源、質量的學科均與藥用植物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藥用植物學是正確理解中藥功效的基礎,是學習中藥鑒定學、生藥學、中藥資源學、中藥栽培學、中藥化學和天然藥物化學的基礎,不掌握藥用植物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就不能很好地學習這些課程。

(二)藥用植物學的任務

1.掌握藥用植物形態、構造和分類鑒定 植物形態是學習中藥性狀鑒定的基礎;植物顯微構造是學習中藥顯微鑒定的基礎。植物分類鑒定是進行中藥品種整理、中藥資源調查、保證中藥真實性的重要工具。不掌握植物形態知識,學習中藥性狀鑒定就成為無本之木;不掌握植物的顯微構造知識,就不能學好中藥顯微鑒定;沒有扎實的植物分類鑒定功底,就不能正確進行中藥品種整理、資源調查及真偽鑒定。因此,掌握藥用植物形態構造及分類鑒定知識和技能是藥用植物學的核心任務。

2.研究藥用植物的種質資源評價和種子種苗鑒定 藥用植物種質資源評價、種子種苗鑒定是藥用植物傳統分類鑒定的延伸。隨著中藥栽培產業的發展,種質資源評價成為新品種選育的關鍵,中藥種業逐漸成為產業關注的新熱點。目前DNA條形碼等分子生物學技術在植物分類學領域的應用迅速發展,以經典植物分類學方法為基礎,結合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使植物分類學家們對植物的系統進化及物種形成機制認識更加深入,分類鑒定結果更為客觀,以分子證據為主建立的APG系統已經成為最受人關注的被子植物分類系統。在以DNA條形碼對物種進行評價的基礎上,特異引物PCR技術、PCR-RFLP技術及DNA條形碼技術已被引入《中國藥典》用于中藥鑒定,分子生物學技術也成為研究藥用植物種質資源評價和種子種苗鑒定的新技術,成為藥用植物學的新任務。

3.研究藥用植物的生長發育 藥用植物的生長發育和藥材產量具有密切關系,在藥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植物激素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在闡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長發育關系的基礎上,植物生長調節劑在中藥栽培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濫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又可能導致中藥品質下降,還可能導致人們對中藥安全性的疑慮,因此,研究藥材的生長發育規律,研究植物生長調節劑對產量、質量和安全性的影響也成為藥用植物學的新任務。

4.研究藥用植物的品質形成 藥用植物品質形成包括優形、優質和優效等指標。藥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形成是藥用植物通過體內一系列酶促反應,逐步合成藥用植物有效成分的過程。解析藥用植物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徑是揭示藥用植物質量形成機制的基礎,已經成為藥用植物學科研最具活力的前沿;藥用植物有效成分與物種、地理分布、生態環境、生長年限和生長部位密切相關。探尋藥用植物優形、優質、優效等品質形成規律,為優質中藥材生產奠定基礎,是藥用植物學另一個新任務。

5.研究藥用植物的新資源 自《神農本草經》始,藥用植物的種類在傳承中不斷創新,在穩定中不斷變化,藥用植物新資源是中藥品種創新的主要來源。利用我國歷代本草文獻、民族藥和民間用藥經驗、外國藥用植物用藥經驗及植物親緣關系挖掘藥用植物新資源是藥用植物學的任務之一。我國學者獲得2015年諾貝爾獎的青蒿素研究就是從本草文獻中挖掘藥用植物新資源的成功案例,研究者受《肘后備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啟發,發現青蒿低溫提取物具有顯著的抗瘧原蟲活性,這是青蒿素研究取得突破的一個重要事件,青蒿素研究中另一個突破性事件是通過本草考證發現歷代使用的青蒿基原的主流品種為植物黃花蒿,而不是青蒿,為中藥青蒿的藥理、化學研究提供了準確的實驗材料。如果沒有青蒿藥材基原的準確辨識,沒有對青蒿本草文獻用藥經驗的重視,青蒿素的發現可能還要走更長的路。再如,燈盞細辛治療中風偏癱是利用民族藥知識挖掘藥用植物新資源的典型案例,翻白草降血糖是利用民間用藥經驗挖掘藥用植物新資源的典型案例,紅豆杉抗腫瘤、蘿芙木降血壓是利用藥用植物的親緣關系挖掘藥用植物新資源的成功案例,瑪咖是利用國外用藥經驗挖掘藥用植物新資源的成功案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桦南县| 泗阳县| 澄城县| 定西市| 万州区| 花莲市| 建始县| 东乡族自治县| 古丈县| 沅陵县| 武山县| 永丰县| 宝山区| 上虞市| 龙南县| 东乌珠穆沁旗| 丹棱县| 西盟| 凤山市| 陆河县| 诸暨市| 临夏县| 保康县| 盱眙县| 吉水县| 大关县| 霞浦县| 两当县| 丹东市| 上思县| 靖宇县| 贵州省| 临泉县| 镇宁| 沐川县| 留坝县| 临朐县| 凯里市| 军事| 福贡县| 镇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