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分配利益
- 劉宋天下
- 我是落幕年華
- 2614字
- 2024-06-24 15:05:37
一路上大致瀏覽了一下這個東晉都城,當(dāng)劉義之經(jīng)過一處寺廟時,忽的想到一句詩,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南朝就是指的從劉宋建立之后南方經(jīng)歷了齊、梁、陳四個朝代共計一百六十九年。
這一段時間時期,佛教在南方得到了廣泛發(fā)展。
尤其是后來的梁武帝時期,佛教達到了南朝最鼎盛。。
更為夸張的是,在普通八年(527年)三月八日,蕭衍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號大通;
大通三年(529年)九月十五日,第二次至同泰寺舉行“四部無遮大會”,脫下帝袍,換上僧衣,舍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講解《大般涅槃經(jīng)》,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錢一億,向“三寶”禱告,請求贖回“皇帝菩薩”,二十七日蕭衍還俗。
大同十二年(546年)四月十日,蕭衍第三次出家,這次群臣用兩億錢將其贖回。
太清元年(547年),三月三日蕭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資一億錢贖回。此后陳武帝、陳后主等皆曾舍身佛寺。
由此可見,當(dāng)時佛教在南方昌盛到什么地步,上至公卿權(quán)貴,下到百姓黎民,大都侍奉佛陀。甚至攀比,誰向寺廟布施的錢多,誰供奉的佛祖多,更甚者有窮苦人家,借錢向寺廟布施,以至于傾家蕩產(chǎn)。
當(dāng)然,現(xiàn)在這個時候,佛教還沒有夸張到這個地步。
嘚嘚的馬蹄,奔騰在建康的街道上,直到一處豪奢的府宅門口停了下來。
走進庭院里,小橋流水,松柏假山,奇花異草,無一不顯示出江南園林的秀美。
這處園林本是桓玄的某一個兒子的,如今則是被劉裕充公了。
畢竟,桓玄余黨還在,說不定就藏在這里面,所以劉裕表示,這種危險的地方還是讓他這個武人來吧。
傍晚,屋內(nèi)桌臺上,越窯青瓷燈盞散發(fā)著柔和的光芒,照亮了整個房間。
十二歲的少年郎劉義之正在與他的婢女王靈薇交談一些重要的事情。
不要想歪了,的確很重要。
起初,對于這樣一個衣著華美,肌膚雪白的嬌嫩少女,不過些許好奇罷了。
畢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經(jīng)過詢問才知道,這少女名叫王靈薇,是王謐家的婢女。
王謐是王導(dǎo)的孫子,瑯琊王氏、王與馬共天下,說的就是他家。
至于為何他家的婢女會在這,就要從桓玄說起了。
在桓玄未篡位之前,王謐還是中軍長史、黃門侍郎的時候,就與桓玄交好。
桓玄篡位之后,王謐自然受到了重用,官至中書監(jiān)、司徒公,冊封武昌縣公。關(guān)鍵是,在侍奉桓玄的時候,他又暗中和劉義之的老子劉裕眉來眼去,暗中交好。
等到劉裕京口起兵,快要攻進建康的時候,桓玄已經(jīng)棄城跑了,于是王謐立馬打開城門,迎接北府軍眾人,并帶頭擁護劉裕為使持節(jié)、都督揚州、徐州、兗州、豫州、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八州諸軍事、領(lǐng)軍將軍,徐州刺史。
等到劉裕率兵進駐建康后,又送來仆人婢女以供驅(qū)使。
有時候,不得不佩服這家伙的眼光。
司馬家、桓玄、劉裕,每次權(quán)力發(fā)生洗牌的時候,他都能站在成功者的一方。
當(dāng)然這也與他是世家門閥的代表有關(guān),畢竟無論誰掌握朝政都要拉攏他,和他所代表的政治勢力合作。
劉義之還想多了解一些王謝家族的事情,這時門外傳來了敲門聲。
“郎君,將軍令你去他書房一趟。”打開房門,站在外面的陳巨對著劉義之說道。
“陳叔,父親喚我何事?”
“這我倒是不知。”陳巨憨憨的搖了搖頭。
二人穿過幽深的庭院,只有書房中的點點燈火還亮著,里面有五六道身影,似乎在交談著什么。
“不知父親喚我何事?”劉義之站在門外問道。
“到屋內(nèi)來,你身為中兵參軍,應(yīng)當(dāng)參議一下軍事。”聽到老爹的話,劉義之思考著他什么意思,難道只是單純的讓自己參議軍事?
走進書房內(nèi),看到里面的這幾人,劉毅、劉道規(guī)、何無忌、劉穆之、諸葛長民、孟昶,都是京口舉兵的發(fā)起者,看來是創(chuàng)業(yè)成功,幾個大佬要分勝利果實了。
劉義之朝他們一一行禮過后,便找了個位置坐下。
只聽劉穆之開口說道:“眼下天子還在桓玄手中,需得從宗室中選出一人承制總百官,暫攝朝政,并召令四方,討伐桓玄,這樣才算師出有名。”
是啊,晉朝畢竟國祚一百多年,依然在士卒百姓心中存有威望。
天子在桓玄手中,朝堂群龍無首,起碼要推出一個司馬氏的人,名義上統(tǒng)領(lǐng)朝政。要不然,和桓玄那等亂臣賊子有什么區(qū)別。
畢竟北府軍的眾人,是打著恢復(fù)晉室的名義起兵的,而且在此之前,他們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幾乎沒有。
既然如此,還不如推舉出一個司馬氏的人。
“那揚州刺史之位呢?”劉毅開口問道。
“揚州刺史應(yīng)當(dāng)讓給朝堂上的諸公,以此來安定他們的心思。”劉穆之沉吟片刻說道。
“哼。”劉毅有些不滿的冷哼一聲,在他看來,桓玄強大時,那些人投靠桓玄,現(xiàn)在不找他們秋后算賬就算好的了,怎么能把揚州刺史這么重要的位置交給他們。
“道民說的還是有道理的,畢竟朝廷還未安定,我們需要那些人的支持,揚州刺史之位,不如就交給王謐吧。”劉裕身為帶頭大哥,站出來表明態(tài)度了。
唉,果然是共患難容易,同富貴難。看著書房內(nèi)幾個人神態(tài)各異的表現(xiàn),劉義之心里暗嘆道。
不過讓他來看的話,揚州刺史這個職位對于東晉都城建康來說太重要了,如果真的要是強行拿下未必是個好事。
首先這幾個人,沒有舉事之前在朝堂上的官職都不高,說白了就是中層將領(lǐng)。靠著起兵推翻桓楚,這才站在了東晉權(quán)力的中心。
可現(xiàn)在的情況是,桓玄還掌控著天子,并在老巢荊州招兵買馬,整理軍備呢,而且他的余黨割據(jù)著不少州縣。
更何況,這些世家大族盤踞朝堂多年,如果不選擇和他們合作,要是這些人反手勾結(jié)桓玄,到時候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
現(xiàn)在的當(dāng)務(wù)之急,是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趕緊擴張實力,消滅外在危險。不要想著一口氣吃成個大胖子,否則容易雞飛蛋打。
畢竟,政治是妥協(xié)的藝術(shù)。
要是一點好處都不給別人留,誰還跟你玩啊。
當(dāng)然,劉義之心里是這樣想,但也不會傻到在這個時候裝逼,說出來。
在坐的這幾個人,當(dāng)時共同舉兵,只不過推舉劉裕為盟主而已,相當(dāng)于合作伙伴。能讓劉義之這個十二歲的孩子,進來旁聽這等大事,已經(jīng)很給劉裕面子了。
要是劉義之敢嗶嗶賴賴,脾氣差的,估計可能當(dāng)場就會發(fā)作。
至于后來,劉裕讓十來歲的兒子鎮(zhèn)守彭城、洛陽、長安,那時候的劉裕已經(jīng)大權(quán)在握了,政敵基本被他消滅完了,是眾人的主公。
經(jīng)過幾人的商討,終于分配好了利益。
首先,是推舉司馬遵,承制總百官,暫攝朝政。
其次,把揚州刺史的位子,讓給王謐,換取世家大族的合作。
劉裕得到了領(lǐng)軍將軍、徐州刺史的位子。
劉毅,冠軍將軍、青州刺史、廣陵相。
何無忌,輔國將軍、瑯玡內(nèi)史。
劉道規(guī),振武將軍、義昌太守。
諸葛長民,建威將軍,宣城太守。
劉義之,中兵參軍。
這次舉兵,北府軍將領(lǐng),人人分得一塊蛋糕,勢力范圍幾乎控制了長江中下游。
相當(dāng)于從中層軍官,逆襲成了一方大佬。
這也標(biāo)志著北府軍所代表的軍功集團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