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公務禮儀的原則

在實踐公務禮儀時,我們要把握下列具有普遍性和指導性的原則。

一、認同的原則

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植物是這樣,人更是如此。即使是由單卵分裂來的雙胞胎,也有方方面面的不同。而人際交往只有在達成共識、產生共鳴的情況下才可能有質量。

遵守認同的原則,首先要做到,在與人交往中要積極發現雙方的共同點,并將這種共同點作為交往的基礎。

可能我們喜歡足球,對方也喜歡。

可能我們喜歡文藝,對方也喜歡。

可能我們喜歡紅色,對方也喜歡。

……

在任何人身上,只要認真觀察,總會找到相同點。尋找雙方的相同點,是在公務交往的過程中,提高辦事質量的好思路、好方法。

另外,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評價他人,評價社會,要懂得理解和適應他人。

一位30多歲的成功男士講過這樣一段話:“20多歲時,考慮較多的是讓領導、同事、環境適應自己。當遇到不順心時,很少考慮是自己出問題了,而是用換個單位的消極方式處理了事。30歲左右時,意識到了要適應領導、同事和環境,所以,我取得了成功。”這位男士所講的“適應”,其實就是要更多地為他人著想。

把握認同的原則,懂得維護他人利益的重要性,并積極投入到公務實踐中,以讓我們的工作更加順利和具有質量。

二、適度的原則

在公務交往中要熱情,但如果把握不好分寸,過于熱情就很難讓人接受。同樣,如果過于矜持又會讓人敬而遠之。人的一生不論做什么事,不論做大事,還是做小事都要適度。

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恰如其分地把握好自己的一言一行,既給他人留有余地,也給自己留有余地,這樣才能使人際關系比較和諧。比如:

與他人進行交談時,適時地贊揚對方能創造良好的交談氛圍,使對方產生樂于交談的愿望。可是,如果把握不好分寸,就會弄巧成拙。如果夸一位40歲左右的女士很有風韻,肯定會帶來積極的效果。但如果對方年事已高,就應該在夸獎時慎重考慮,不然就會形成一種諷刺。

公務場合女士應該畫淡妝。如果濃妝艷抹,就會與莊重、嚴肅的場合格格不入。相反,在參加晚宴時,濃妝艷抹則與場合很協調。

雖然我們與上級領導很有交情,可是,在公務場合也不要忘記維護領導的形象。要恭恭敬敬,要上下有別。

在公務場合,見面時經常使用握手禮。當面對的是上級時,自己不要貿然伸手,要待領導伸手后,再積極地去附和,不然就是失禮。

掌握適度的原則,是尋找公務交往中最佳切合點的過程。要合乎交往規范,要講究交往技巧,過分與不到位都不能表達禮儀之意。

三、真誠的原則

做真誠的人,就是在人際交往中,始終表里如一,待人以誠。要說到做到,不能說得天花亂墜,做得一塌糊涂。要對他人和自己負責任。

“首問責任制”是國家機關一直堅持的辦事理念。

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公務人員在辦公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了不清楚答案的來訪者咨詢,他們往往會選擇兩種很好的解決辦法:

(1)首先禮貌地向來訪者道歉,之后,告訴對方到什么部門咨詢就可以解決問題。而不是以一個簡單的“不清楚”“不知道”了事。

(2)首先禮貌地向來訪者道歉,之后,回答來訪者:“請稍等,我詢問后很快回答您。”

這種真誠服務于他人的行為,使國家公務人員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四、寬厚的原則

在擁擠的公共汽車上,由于司機緊急剎車,一位女士細細的高跟鞋重重地踩在一位小伙子的腳上。

女士帶著滿臉的愧疚,一個勁地說:“對不起!對不起!給您踩疼了吧?”

看到這位女士這樣緊張,小伙子忍住疼痛,幽默地說:“沒關系,只要您不再踩我的左腳就行了。”

小伙子的回答,讓女士輕松了許多,也引來了滿車的笑聲。

我們要有小伙子的這種寬厚大度的胸懷,還應該有這位女士承認過錯、真誠地向對方請求原諒的態度。

在“負荊請罪”的故事中(圖1-2),藺相如“兩虎相爭,兩敗俱傷”的歷史古訓說明了一個道理:在無原則的是非面前,如果矛盾的雙方互不相讓,其結果只能是傷害雙方,這是對己對人都不利的事情。

五、體諒的原則

圣誕節到了,在外忙碌了一年的丈夫終于在圣誕夜趕回家中。他為了給妻子、兒女一個驚喜,便將自己化裝成圣誕老人,手提豐厚的禮物,叩開了自己的家門。他說道:“圣誕老人給你們送禮物來了,祝愿你們全家幸福!”

◎圖1-2

他的到來,讓家人喜出望外。他的妻子嘴張得大大的,卻說不出一句話來。他的兒女們手捧禮物高興地在房間里蹦來跳去、歡呼雀躍。

妻子、兒女們的舉動讓丈夫十分為難,他想:“如果告訴家人真相,妻子、兒女們接受得了嗎?他們會不會覺得很失落?”終于,丈夫打消了說出真相的想法。因為,他擔心真相道破后,妻子、兒女們會失去這份難得的歡樂。

在家人的歡樂聲中,丈夫悄悄地離開了家。過了一會兒,才又換上自己的衣服回家。

這位丈夫對家人的愛,對妻子、兒女們的細心照料,是禮儀所倡導的一種精神。在公務交往中,人人都要把握為他人著想,體諒他人,善解人意的原則。

當一位同事心情不好時,給他送去溫馨的問候,這是體諒。

當拒絕他人的要求時,采取委婉的語言,這是體諒。

如果人人都有體諒他人的意識,并都能落實到行動中,世界將處處充滿溫暖,世界將成為一個大家庭。

六、平等的原則

人與人之間有很多的不同,不同的家庭出身、不同的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價值觀念、不同的經濟狀況等等。我們不論與什么樣的人共事,都要做到一視同仁,給予對方同等的禮遇。

宋朝的蘇軾在熙寧四年任杭州通判。為官三年中,他很樂于微服以游。

有一天,他來到一個寺院游玩。開始時,方丈把他看成一般的客人來招待,怠慢地對蘇軾說:“坐。”轉頭對小沙彌說:“茶。”小和尚端來一碗很普通的茶。

喝茶過程中,方丈感到來人談吐不凡,像一位很有來頭的人,便和藹地改口說:“請坐。”又對小沙彌說:“泡茶。”

最后,方丈明白了此人原來是大名鼎鼎的蘇軾。就急忙起身,恭恭敬敬地說道:“請上座。”然后高聲換來小沙彌:“泡好茶。”

方丈跑前跑后地服侍蘇軾,茶喝畢臨別時,方丈捧上文房四寶請求蘇軾留字。蘇軾思忖片刻,提筆寫了“坐請坐請上坐,茶泡茶泡好茶”這樣一副對聯。

◎圖1-3

方丈看后,羞愧萬分,無地自容(圖1-3)。

客來敬茶是為了表達敬重、和平與友好,方丈不懂得這深層的含義,造成了他的尷尬,在這一點上禮儀與茶禮是相通的。

當然,尊重不但是禮儀文化的核心內容,更是禮儀的重要原則。

思考題

(1)寬厚是禮儀的原則,請寫出一個在工作中體現寬厚原則的成功案例。

(2)請閱讀下列案例:

“我從伊朗來,是專門來中國觀看奧運比賽的。”來自伊朗的客人高興地向身旁的觀眾自我介紹道。

“您從伊朗來呀,你們國家的足球踢得很棒!”旁邊的觀眾邊伸出拇指邊夸贊道。可是,他看到的卻是將眼睛瞪得大大的、氣憤的伊朗客人。

請回答這是為什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航空| 昭平县| 垫江县| 河南省| 常熟市| 镇巴县| 彭泽县| 永胜县| 墨玉县| 虎林市| 西峡县| 叶城县| 舟山市| 钟山县| 加查县| 江北区| 武威市| 昌黎县| 岢岚县| 大安市| 宜兴市| 甘南县| 武川县| 门源| 读书| 大姚县| 吴堡县| 色达县| 平乐县| 绥棱县| 应城市| 南昌县| 浑源县| 福贡县| 仁化县| 汝州市| 拜泉县| 贵阳市| 昌图县| 清涧县| 乐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