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務禮儀標準培訓(第3版)
- 呂艷芝等主編
- 2646字
- 2023-06-30 11:32:14
第二節 公務禮儀的原則
在實踐公務禮儀時,我們要把握下列具有普遍性和指導性的原則。
一、認同的原則
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植物是這樣,人更是如此。即使是由單卵分裂來的雙胞胎,也有方方面面的不同。而人際交往只有在達成共識、產生共鳴的情況下才可能有質量。
遵守認同的原則,首先要做到,在與人交往中要積極發現雙方的共同點,并將這種共同點作為交往的基礎。
可能我們喜歡足球,對方也喜歡。
可能我們喜歡文藝,對方也喜歡。
可能我們喜歡紅色,對方也喜歡。
……
在任何人身上,只要認真觀察,總會找到相同點。尋找雙方的相同點,是在公務交往的過程中,提高辦事質量的好思路、好方法。
另外,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評價他人,評價社會,要懂得理解和適應他人。
把握認同的原則,懂得維護他人利益的重要性,并積極投入到公務實踐中,以讓我們的工作更加順利和具有質量。
二、適度的原則
在公務交往中要熱情,但如果把握不好分寸,過于熱情就很難讓人接受。同樣,如果過于矜持又會讓人敬而遠之。人的一生不論做什么事,不論做大事,還是做小事都要適度。
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恰如其分地把握好自己的一言一行,既給他人留有余地,也給自己留有余地,這樣才能使人際關系比較和諧。比如:
掌握適度的原則,是尋找公務交往中最佳切合點的過程。要合乎交往規范,要講究交往技巧,過分與不到位都不能表達禮儀之意。
三、真誠的原則
做真誠的人,就是在人際交往中,始終表里如一,待人以誠。要說到做到,不能說得天花亂墜,做得一塌糊涂。要對他人和自己負責任。
“首問責任制”是國家機關一直堅持的辦事理念。
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公務人員在辦公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了不清楚答案的來訪者咨詢,他們往往會選擇兩種很好的解決辦法:
(1)首先禮貌地向來訪者道歉,之后,告訴對方到什么部門咨詢就可以解決問題。而不是以一個簡單的“不清楚”“不知道”了事。
(2)首先禮貌地向來訪者道歉,之后,回答來訪者:“請稍等,我詢問后很快回答您。”
這種真誠服務于他人的行為,使國家公務人員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四、寬厚的原則
我們要有小伙子的這種寬厚大度的胸懷,還應該有這位女士承認過錯、真誠地向對方請求原諒的態度。
在“負荊請罪”的故事中(圖1-2),藺相如“兩虎相爭,兩敗俱傷”的歷史古訓說明了一個道理:在無原則的是非面前,如果矛盾的雙方互不相讓,其結果只能是傷害雙方,這是對己對人都不利的事情。
五、體諒的原則

◎圖1-2
這位丈夫對家人的愛,對妻子、兒女們的細心照料,是禮儀所倡導的一種精神。在公務交往中,人人都要把握為他人著想,體諒他人,善解人意的原則。
當一位同事心情不好時,給他送去溫馨的問候,這是體諒。
當拒絕他人的要求時,采取委婉的語言,這是體諒。
如果人人都有體諒他人的意識,并都能落實到行動中,世界將處處充滿溫暖,世界將成為一個大家庭。
六、平等的原則
人與人之間有很多的不同,不同的家庭出身、不同的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價值觀念、不同的經濟狀況等等。我們不論與什么樣的人共事,都要做到一視同仁,給予對方同等的禮遇。

◎圖1-3
客來敬茶是為了表達敬重、和平與友好,方丈不懂得這深層的含義,造成了他的尷尬,在這一點上禮儀與茶禮是相通的。
當然,尊重不但是禮儀文化的核心內容,更是禮儀的重要原則。
思考題
(1)寬厚是禮儀的原則,請寫出一個在工作中體現寬厚原則的成功案例。
(2)請閱讀下列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