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念過往,不畏將來: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 米蘇
- 1495字
- 2023-06-30 11:43:31
04 真正的內心強大,是有被討厭的勇氣
2000年的世紀春晚,歌手樸樹被邀請參加。當他在彩排時得知需要假唱時,他留下一句“這春晚我不上了”,而后轉身離去。經紀人打電話,滿是憤怒地問他:“你知道什么叫尊重嗎?如果你不上春晚,全公司都被害了,你把大家的路都給堵死了?!?/p>
無奈之下,樸樹重回彩排現場,帶著一張毫無表情的臉唱完了《白樺林》。不出所料,之后的樸樹成了現象級歌手,有人出昂貴的價格邀請他參加商演,音樂制作人也勸他趁熱打鐵多出幾張CD。在推出第二張新專輯后,樸樹拿獎拿到手軟,頻繁地接受采訪、接通告、參加商演……他會說出一些對自己而言很陌生的詞語,還參加了真人秀欄目,進行高強度的訓練,完成突破性的演出,不時地配合主持人的調侃,他已經完全“失控”,變成了一個讓自己都感覺陌生的人。
不久之后,樸樹徹底崩潰,幾乎將自己完全封閉起來,沉寂了整整12年。那些年,焦慮、失眠、痛苦纏繞著樸樹,他不做音樂,也不見做音樂的人,不接任何演出。在最糟糕的時刻,他甚至想過放棄生命。過去的那些“閃耀”與“輝煌”,都是依靠著完成別人的期待換得的,而他內心最不想做的恰恰是用音樂討好別人。
當一個人與真實的自己背道而馳,逼著自己戴上虛偽的面具,去迎合不喜歡的生活,做不喜歡的事時,就會陷在“表面美好”與“內在擰巴”的沖突中。樸樹厭煩了這樣的狀態,最終他選擇以自己本來的樣子去面對所有,功成名就與光芒閃耀,終究比不上做真實的、平凡的自己。再后來,人們在《平凡之路》中聽到了樸樹的心路歷程: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著的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在意別人的目光,看別人的臉色生活,為滿足他人的期待做選擇,或許能夠換得他人的認可,但這樣的生活方式卻是極其不自由的。當你以他人的認可作為評判自我價值的標準時,為了避免被否定,你要不斷地看他人的臉色,并發誓忠誠于任何人。倘若周圍有五個人,就要發誓忠誠于五個人,做不到的事也要勉強接受,負不起的責任也要包攬在身。只有這樣,才不會被任何人厭惡,但壓力和痛苦唯有自己知道。
從這個角度來說,做真實的自己是有代價的,那就是會被人討厭。
沒有人希望被人討厭,或是故意招人討厭,這是人的本能傾向。然而,生活不可能盡如人意——讓我們在自由地成為自己和滿足他人的期待之間,實現完美的平衡。更多的時候,我們都是需要作出選擇的:要過被所有人喜歡的人生,還是過有人討厭自己卻活得自由的人生?是更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還是更關心自己的真實感受?
如果只圖他人的認可,就得按照別人的期待生活,舍棄真正的自我;如果要行使自由,就得有不畏懼被討厭的勇氣。當然,這絕不是主張我們做一個任性自私的人,而是讓我們將自己和他人的人生課題分離開來。
你可能也想過一個問題:為什么有些人不怕被討厭?哪怕是挨了白眼、遭到反對,也能夠強大到堅定自己的選擇,不委曲求全?究其根本而言,是因為他們深刻地理解——哪些事情是自己的課題,哪些事情是別人的課題?
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堅持自己認可的不婚主義、拒絕令自己感到為難的請求,這些都是自己的課題,我們該做的是誠實地面對自己的人生,正確處理自己的課題。至于父母對自己所選的職業是否滿意,周圍人怎樣看待不婚主義者,被拒絕的人會不會對自己心生嫌隙,那都是別人的課題,我們無法左右,更無法強迫他人接受我們的思想。
“不想被人討厭”是自己的事,“是否被人討厭”是別人的事。內心強大的人,在兩件事之間劃清了界線,雖然不想被人討厭,但即使被人討厭也能接受。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勇氣,才讓他們在人際關系中變得輕松和自由,敢于活成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