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于現狀的生活只會是一潭死水
平凡的人之所以沒有大的成就,就是因為他太容易滿足而不求進取。他一生只會盲目地工作,掙取足夠溫飽的薪金。
但是追求成功的人絕不是這樣,他會盡力尋求對自己現狀不滿足的地方,以發現自己的缺點,并加以改進。不滿足是進步的先決條件,不滿足才能銳意進取,才能在人生中找到成功的路。
有些人常常這樣想:“我現在的生活充滿喜悅和滿足,以后要怎么做才能維持目前的這種狀態呢?”這種自守的心態終究會使人永遠停滯不前。
譚盾是一個喜歡拉琴的年輕人,可是他剛到美國時,卻必須到街頭拉小提琴賣藝來賺錢。
非常幸運,譚盾和一位認識的黑人琴手一起,搶到了一個最能賺錢的好地盤,即一家商業銀行的門口。
過了一段時間,譚盾賣藝賺到不少錢后,就和那位黑人琴手道別了,因為他想進入大學進修,也想和琴藝高超的同學相互切磋。于是,譚盾將全部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了提高音樂素養和琴藝中……
10年后的一天,譚盾路過那家商業銀行,發現昔日的老友——那位黑人琴手,仍在那“最賺錢的地盤”拉琴。
當那個黑人琴手看見譚盾出現時,很高興地說道:“兄弟啊,你現在在哪里拉琴啊?”
譚盾回答了一個很有名的音樂廳的名字,但那個黑人琴手反問道:“那家音樂廳的門前也是個好地盤,也很賺錢嗎?”他哪里知道,10年后的譚盾,已經是一位國際知名的音樂家,他經常應邀在著名的音樂廳中登臺獻藝,而不是在門口拉琴賣藝。
我們會不會像那位黑人歌手一樣,死守著“最賺錢的地盤”不放,甚至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呢?你的才華、潛力、前程,會因死守著“最賺錢的地盤”而白白斷送。在激流湍急的生活中,一定要記住:停滯就是失敗。
有些人對現狀心滿意足,一心一意想要維持下去。然而,“要維持現狀”這種觀念采取的是“守”的態度,終究只是一種消極的態度,沒有積極向前的動力,成長便會停頓。不要滿足于現在的自己,要求更好,時時努力超越自己,才能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人生。
失敗的人有失敗的心態,成功的人有成功的心態,心態影響思想,思想影響行為,這是一連串的因果效應。求發達,自然也要有強烈的發達心態,要發達就要想發達,如果沒有想發達的心態,是不可能成功的。
“只要能安穩地過一輩子就行了。”“只要生活過得去就好,不必過于苛求。”如果你有了這種念頭,就只能過一種安穩單調的生活。
英國新聞界的風云人物,倫敦《泰晤士報》的老板來斯樂輔爵士,在剛進入該報社時,就不滿足于90英鎊周薪的待遇。經過不懈的努力,當《每日郵報》已為他所擁有的時候,他又把取得《泰晤士報》作為自己的努力方向,最后他終于實現了他的目標。
他一直看不起生平無大志的人,曾對一個服務剛滿3個月的助理編輯說:“你滿意你現在的職位嗎?你滿足你現在每周50鎊的薪金嗎?”當那位職員答復已覺得滿意的時候,他馬上把他開除,并很失望地說:“你應了解,我不希望我的手下對每周50鎊的薪金就感到滿足,并為此放棄自己的追求。”
凡有過成功體驗的人都知道,一切都會過時,創新才是出路。美國石油大王保羅·蓋蒂說:“真正成功的人,本質上是一個持異議的叛徒,也極少滿足于維持現狀。”
如果你滿足于住茅草屋,一輩子也不會擁有花園洋房;如果你滿足于當小職員,永遠也不會升到獨當一面的位置。如果條件允許,請體驗一下“成功人士”的生活,樹立起奮發向上的心態。
我的一個大學同學,畢業后去了上海,有一份好工作,生活得很好。有一次我到上海出差順便去看他,他帶我到錦江飯店去用餐。他雖不缺錢,但也不足以隨便去錦江飯店。所以,我對他說:“都是老同學了,隨便找個地方就行了。”他看出了我的意思,便說道:“我不是打腫臉充胖子,到這地方來對你對我都有好處。”我不解地問:“為什么?”他說:“只有到這里,你才知道自己包里的錢少,你才知道什么是有錢人來的地方,才會刺激自己努力改變現狀。總去小吃店,你就永遠也不會有這種想法,我相信只要努力,總有一天我會成為這里的常客。”聽了他的話我深有感觸,他的話不一定對,但他那種一定要發達的生活態度是值得學習的。
一些人之所以一輩子碌碌無為,直到走到人生的盡頭也沒有享受到真正成功的快樂和幸福的滋味,就是因為他們安于現狀,不敢冒險,從來沒有更上一層樓的信心。
茫茫世界風云變幻,漠漠人生沉浮不定,未來的風景卻隱在迷霧中,向那里進發,有坎坷的山路,也有陰晦的沼澤,雖然有危險,但這是在有限的人生道路上通往成功與幸福的捷徑。
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剛走上社會,一方面要通過學習和實踐不斷增長智慧,另一方面還要繼續保持身上的“不安分因子”。謹慎小心雖是一種優秀的品質,但裹足不前,安于現狀,只能讓你在當今瞬息萬變的社會中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