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場態勢認知理論與方法
- 王珩等
- 667字
- 2023-06-19 17:05:37
1.3.2 智能化呼喚更精準的認知能力
戰爭活動極其復雜,但總體上可以分為認知域和行動域兩大類。在冷兵器和熱兵器時代的戰爭中,認識行為基本由指揮人員完成。在信息化戰爭中,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拓展了武器系統認知和理解戰場的能力,但目前仍然沒有改變戰爭認知系統落后于行動系統的狀況。在未來的智能化作戰中,形態各異的智慧兵器將成為主角,其對戰場的共同認識和理解將成為作戰要素、作戰單元協同行動的前提條件。換句話說,只有大幅度提升智能化戰爭認知能力,改變戰爭認知系統長期落后于行動系統的狀態,才能充分發揮智能化武器裝備的作戰效能。據《紐約時報》報道,在2022年2月24日爆發的俄烏沖突中,美軍將美國和北約的衛星、預警機、無人機等發現的情報及烏克蘭各地的戰場情報,還有俄軍軍事手冊等全部輸入美軍AI系統進行分析,由人工智能大數據系統通過算法來研判俄軍的行動—俄軍會向哪個地方移動、會在哪個方向可能有怎樣的作戰行動等,然后在1 h內將偵察和分析結果直接傳輸給烏軍指揮部。這是烏軍能夠對俄羅斯指揮部的位置,運輸車隊的出發時間、地點和終點,以及護衛情況等動態的精準預測和預判的主要原因之一。
未來智能化戰場態勢的瞬息萬變催生了智慧感知需求,包括:分散部署的智能化偵察預警設備實現全方位、多維度捕獲戰場態勢信息,并運用人工智能手段進行戰場態勢信息融合處理,實時響應指揮員決策“關鍵信息需求”,實現對戰場態勢的精準認知[21];采取作戰云模式對態勢信息進行統一管理,按需、按權限分發共享態勢信息,構建時空基準統一、標準規范一致的聯合戰場態勢圖,實現智慧兵器對戰場態勢的共同認識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