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給健身者的運動解剖學(漫畫版)
- 仰望尾跡云著 大牛健身漫畫繪
- 1536字
- 2023-06-20 18:51:24
第1章 關于運動解剖學,你過去知道的可能都是錯的
1.1 運動解剖學可以很簡單
本書講運動解剖學有3個基本的原則:一是通俗,用大白話講運動解剖學;二是實用,不講跟實操關系不大的東西;三是兼顧基礎和進階,新手和訓練老手都適用。
科普不是科研,科普是跟老百姓打交道,是跟外行打交道。好的科普者就要用內行的腦子來說“外行聽得懂的話”,也就是說,內容科學嚴謹,但語言得是人人都聽得懂的。
本書第二個原則就是實用。運動解剖學很復雜,往深了講可以講得很深,但是健身者學解剖的最終目的還是指導實踐,因此跟健身實操沒有多大關系的東西,本書不會詳細講述。
最后,本書從最基礎的知識講起,就算是新手也完全能輕松上手。本書不僅是運動解剖學入門書,也會講大量進階內容。
我們實話實說,在健身領域,不少人有“眼高手低”的毛病,覺得自己懂得很多了,是內行了,就故步自封,什么東西都看不上。這樣的話,首先,你將很難取得進步;其次,你以為你知道的就都是對的嗎?其實,就算是你曾經深信不疑的健身知識,未必就是科學、可靠的。
踏踏實實、認真地學習本書內容后,你眼前會出現一個新的世界。
學運動解剖學,先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對運動解剖學去神秘化。
很多跟我學健身的人都是體育專業生,有的還是專門學運動解剖學的,但學了幾年運動解剖學,離開學校之后,往往什么都沒記住,甚至連基本的肌肉運動都說不清。
我接觸的健身者也經常說,最難學的就是運動解剖學——名詞太多、太復雜,搞不清,記不住。
其實,這都是因為沒弄明白運動解剖學到底是什么,把它想得太復雜了。
不管學什么東西,基本的方法都一樣,而且首先要做到一點——去神秘化,學運動解剖學當然也不例外。
如果你把運動解剖學理解成一大堆復雜的名詞、學術表達,那你一定會離運動解剖學越來越遠。運動解剖學是什么?其實就是研究“人是怎樣動的”。
進一步講,人的肢體能活動,能做出各種動作,是因為3樣東西:骨骼、關節、肌肉。
人的肢體活動原理與提線木偶的很相似(見圖1.1)。

圖1.1
第一,人體的骨骼是硬的,能給肢體提供支撐,否則,人就是一攤軟軟的肉,無法做很多動作。
第二,人體的骨骼之間有關節連著,這就讓人體“硬中有軟”。這很好理解,如果僅僅有骨骼而沒有關節,人體就是一根硬棒,做不出任何動作。
幾乎所有的身體動作,都是骨骼和關節的運動。
第三,最重要的,人體還有肌肉(骨骼肌,以下皆同)。肌肉就像提線木偶的繩子,給骨骼和關節運動提供動力。沒有肌肉,人的身體有活動起來的條件,但沒有活動起來的力量。
我們再來具體看一個局部——簡單的骨骼、關節、肌肉動作單元。
人的肌肉,就好像一根根能縮短也能伸長的彈簧(更形象的比喻是液壓桿)(見圖1.2),它們的兩頭都連接在骨骼上,跨越一個或多個關節。肌肉一收縮,長度縮短,產生力量,就會拉著骨骼圍繞著關節運動。

圖1.2
比如,我們熟悉的彎曲胳膊(屈肘)這個動作(見圖1.3)。在這個動作單元里,骨骼是上臂的肱骨和前臂骨骼(即尺骨、橈骨),關節是肘關節,肌肉則主要是肱二頭肌。

圖1.3
很明顯,其中骨骼提供支撐(否則我們的胳膊是軟的,無法做出屈肘動作),關節提供活動的條件,肌肉收縮提供運動的動力。
所以,學習運動解剖學要弄明白3點:骨骼、關節、肌肉。這門科學就是主要研究身體的肌肉是如何使骨骼圍繞關節運動的。
我們知道了哪根骨頭和哪根骨頭連接在一起,知道了關節在哪兒,也知道了肌肉的兩頭分別連接在哪兒,那么想象一下也就自然知道,當肌肉收縮的時候,其如何使骨骼圍繞關節運動。
不要把運動解剖學想得太復雜,在學習的時候,不要把關注點放在各種名詞和術語上,而是要努力把這些名詞和術語與我們自身的肢體活動聯系在一起,通過實際的肢體活動理解運動解剖學的知識。
簡而言之,把運動解剖學形象化,讓它不再是一大堆名詞和術語。運動解剖學并不神秘,它看得見、摸得著,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