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4章 ,八方盡告急,春耕確為重

一封封信件從八方向京城匯聚,歷經驛站,馬夫,護衛,乃至六部,最終都會匯聚到天子的案牘前,由他定奪。

但在此以前,來自四方的消息,其實要來的更早些。

起碼身為閣老,他們早就聽到了些許風聲。

內閣臨時的辦事處中,早有三人匯聚在一起,商議著什么東西。

韓爌愁眉不展,連帶著頭頂的黑發都白了三分,足見其精力之消耗。

在場的其他人亦是如此。

劉一燝返京時,面色紅潤,精神抖擻,目光更是炯炯有神,到叫他不像是個老人,而是個年輕的小伙。

只是隨著他進入刑部以后,那精神頭是越來越不好,眼袋更是越來越重,這些都明顯是熬夜的痕跡。

到了現在,早已經是哈欠連連,困意濃郁了。

至于最后一位李國普,更是困乏纏身,再加上本身就年事已高,目前狀態看起來非常不好,幾次連茶杯都拿不穩。

即便如此,這三人還是聚在一起,一齊嘆息道。

“多事之秋啊...”

沉吟片刻后,韓爌率先打破僵局,開口訴說道。

“兩位,我這邊已經收到了江南的消息,說是江南各地對于皇上收取的礦商兩稅極為不滿,有的地方官甚至上報有民變的跡象...若不想事態鬧大,恐怕皇上得把錦衣衛們招回來了。”

此言一出,在場兩人盡皆冷笑一聲,劉一燝干脆利落的戳破謊言道。

“旁人不清楚,我們還不清楚嗎?江南富饒,礦商二稅收取的比例也比較低,他們是逍遙法外久了,根本不想繳稅罷了。”

“話說如此...但眼下是要拿出對策來,看看如何處理此事...劉大人,你可有辦法?”

由于有旁人在場,韓爌也客氣了許多,故此說道。

劉一燝被問到了難處,躊躇片刻后搖頭道。

“我雖知道個中原因,但實無辦法,唉...”

其他兩人一聽,也是沉默下來,這種事情想要真正解決,恐怕得花大力氣,甚至可能吃力不討好。

縱然他們有心,卻也無能為力。

這時候李國普接過話茬,又嘆息道。

“且不提那江南不滿之事,我這里的也很棘手啊!盡管皇上已經拿出內帑金銀補貼戶部,然而賑災,練兵,補齊邊陲將士欠餉等等事情,已經耗去了大半存蓄。江南地區的稅款雖說收了兩百萬兩上來,可暫解燃眉之急,但是兩位也知道了,他們拖拖拉拉,這筆錢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拿得到呢!”

其他兩位內閣輔臣一聽,又是沉默了下來。

沒錢啊...這種事情無論是對于國家,還是對于個人來說,都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面對這種局面,幾個人腦海中居然想不出半點對策來。

或者說即便心里有對策,也不敢再說。

因為遼餉已經明確不能加征,最簡單,也是最便捷的法子已經消失了。

“兩位大人皆為錢糧犯愁,我這里卻是為最近的大案犯愁。成國公入獄,已經在宗親之中掀起了驚濤巨浪,許多宗室都生出兔死狐悲之感,對于皇上之舉頗為不滿。各地勛貴多有躁動,藩王亦然...此案處理不好,恐有禍患...”

“唉...”

三人一齊嘆息,事情多而雜,牽一發而動全身,他們又能如何呢?

更何況有些事情他們沒敢擺上來明說,譬如遼東已經傳回袁崇煥與毛文龍內斗,多有不合之消息。

用一句風雨飄搖來形容此時的大明,實不為過也。

正在此時,門外走進一位小官,見了三人后當即行禮說道。

“三位大人,皇上正宣三位過去,說是有要事相商。”

三人心中一凜,各自從對方的眼神中讀出了一份憂愁。

不必多想,皇上這是要找他們拿主意呢!

但問題在于,他們幾人心里也沒主意啊!

可皇帝親詔,他們也不敢不從,只得跟著引薦官,往宮內趕去。

行至半路,韓爌還偷偷的向兩人說道。

“事情如此之多,皇上必然心急。一會見了,莫要逞英雄滿口答應下來,這些事情可非一早一夕便能解決的!”

“韓大人之言,也是我想說的,先拖著,再走一步看一步吧...”

三人愁容滿面,一時已沒了主意。

但他們心里都清楚,這樣拖拉著,勢必導致事情惡化。

只是他們心有余而力不足,無法改變罷了。

不多時,文華殿已至。

望著那幽深的大殿,幾人心里都犯怵,但還是提著膽子走了進去。

剛一走進,便發覺皇上正在與兩位臣屬詳談。

這其中一位他們很熟悉,乃是一皮膚黝黑,神似老農的老臣,乃徐光啟也。

聽聞他常與田間地頭與某種作物為伴,故此瞧起來更像是農民些。

另一人則是軍中小將,年紀不過二十來歲,卻沉穩異常,即便察覺三位內閣輔臣到來,也不卑不亢,神色從容。

這人便是皇上頗為看重的盧象升,聽聞只要皇上到達軍營,他必然跟隨左右,這也算得上一份殊榮了。

而此時的天子,久違的露出大喜之色,興高采烈,好似恢復了童稚本性。

只聽天子大笑道。

“甚好,既然甘薯種植得當,我心甚慰。徐愛卿,我再調撥五百人與你,萬望種好甘薯,好教百姓以增產啊!”

“哈哈,皇上放心,老臣早在浙江等地耕耘多年,實驗多次,必不負使命。”

“好,愛卿也辛苦了,先退下休息吧,待得豐收之日,必有重賞!”

“謝皇上!”

徐光啟恭敬施禮離開,這才發現了門口的三人。

幾人也是舊時,只不過徐光啟早他們幾人離開天啟朝,回鄉歸隱。

歸隱以后多研究甘薯或是天文學,這人情往來自然淡了許多。

乃至于這三人返朝以后,都忘了舉薦徐光啟。

這也許就是許多巨匠埋沒,技藝失傳的原因吧。

匠人者,醉心技藝,無心人情世故。

然,若想在史書上留名,這人情世故卻最為重要,不得不說確是一遺憾。

至于一旁的小將盧象升,也被皇帝示意退下。

大殿內,這才只剩下了階下三人。

這三人大眼瞪小眼,由于心里藏著事,誰也不敢亂說話。

最后居然還是皇帝開口,打破僵局道。

“我召集三人至此,實有要事相商。”

三人精神一震,知道對策問詢來了,都在腦海中搜查著推諉之詞。

然而真等皇帝開口時,他們都愣住了。

諸葛亮取了一份寫好的文書,將其遞給了三人,隨后解釋道。

“春耕將至,雨水卻稀缺,各地官吏都上報了此事。聽聞許多百姓為了耕種,竟要跋涉數十里地方能取水。如此繁重勞作,我聞之不忍。今番京營正在統訓,亦有新軍正在集訓。

我有意遣軍士為各地百姓輔助耕作,運送灌溉水,并且按面積算軍功,不知愛卿們有何看法?”

這三人看著手上這份草稿,盡皆愣住了。

此事倒也有先例,不算很奇怪,畢竟在大明,由于有軍戶制的存在,很多時候兵員就是農民,幫著耕田送水,這并不難理解。

可這三人望著這份草稿,心中疑惑不斷。

皇上召集他們垂詢,就是為了這個!?

還是那李國普不解,試探性問道。

“皇上,各地災禍不斷...您不擔心嗎?”

“各地有何事能大的過春耕?”

“這...北方將帥不合,南方礦商二稅遲遲未返京,陜西災情難平,還有宗親...也是躁動不安。皇上,您不擔心?”

那李國普越說,聲音越低,幾乎成了嘀咕之聲。

然而這些話落在諸葛亮耳畔,卻引來了他又一次的訕笑。

末了,他才收了神情,從容道。

“我原以為幾位因何困擾,這些事情,我已有對策矣,無需擔心!這春耕,方為大事也!”

三人一聽,盡皆下意識的出聲。

“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江区| 河南省| 郸城县| 罗城| 津南区| 彰化县| 宜兰市| 台南县| 安西县| 芷江| 阜平县| 浦东新区| 邳州市| 叶城县| 波密县| 千阳县| 禹城市| 盘山县| 华池县| 安达市| 泸水县| 洪泽县| 柘城县| 宁河县| 松江区| 蒙自县| 延寿县| 镇远县| 四子王旗| 汝州市| 池州市| 和静县| 土默特左旗| 焦作市| 武汉市| 永城市| 江油市| 双桥区| 莱阳市| 临桂县| 古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