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人間

1969年,劉家的際遇跌入谷底,沒有一絲光亮。劉大墉被關在牛棚,鄭康致身體不好,還不時被拉去批斗。老大永言在幾年前的高考中考得很好,卻因為父母的“政治問題”上不了大學,去了成都的工廠上班;老二永行因為腿疾無法下鄉,在街上擺攤修半導體;老三在農村務農掙工分;老四劉永好卷起鋪蓋,下鄉做了知青。

他選擇了離家不遠的順江公社六大隊四中隊,那里與三哥家只有一田之隔,離母親曾經教書的平崗小學也很近。劉永好一到隊里,就感受到母親的好人緣和農民的淳樸帶來的暖意。

暖歸暖,干活可不能含糊。18歲的劉永好,身高已經躥到1.76米,卻只有110斤重。挑擔子時,鶴立雞群的劉永好選擇了170斤上手,結果幾天下來,腰都直不起來。但他沒有退縮,而是咬牙堅持,幾個月后,200斤的擔子都不在話下。

更大的挑戰是吃飯。劉永好剛進大隊時正值農忙——“大戰紅五月”,中午只有半小時的吃飯時間。別人都是家里有人做飯,他一個人手足無措,結果到了下午就餓得頭昏眼花。農民有心,看見劉家老四挨了餓,就幫他在屋外搭了個茅棚和灶臺,還放了一口大鍋。

做飯當然不是問題,他在家時早已是熟手。頭天晚上,他將飯菜一起煮好,再留一部分作為第二天的早飯、中飯。不過飯菜留到第二天,又冷又硬,吃了不舒服。他又想了個招,晚上把米煮個半熟,再裝進暖水瓶,經熱水泡了一晚,米飯顆粒大,又松又軟,好吃又撐肚子,他特別高興。不過飯不能一直放到中午,容易餿,他又想了個辦法,早上起床后把飯盛到簸箕里,再放到茅屋頂上曬,太陽可以幫忙保溫。結果沒幾天他就開始拉肚子,原來他不知道要蓋蓋子,一上午鳥兒蟲子都來光顧,不拉肚子才怪。

做知青的四年多時間,劉永好最大的敵人還是饑餓。當然,那時所有人都在與饑餓抗爭,因為實在太窮了。

有一年春天,生產隊種下蠶豆,沒兩天,就發現許多蠶豆種被人刨出來吃掉了。生產隊進行了一輪補種,隊長這回學聰明了,先把種子用敵敵畏泡一晚,結果還是防不住被偷吃,后來隊長又想到先用敵敵畏泡再用大糞泡的方法,依然不解決問題。每次蠶豆種下去,都有20%左右的種子被刨出來吃掉……沒辦法,農民實在太餓了,在中毒與餓死之間,總有一些人冒險。

那些年,村里年輕人最渴望的是報名參加年底農閑時的修筑河堤、挖水庫等勞動,因為管飯。他們最遠到達過岷江三江口,有時只有20個名額,大家爭著去。平常上工的日子,大家主要煮牛皮菜吃,隨便將就,把伙食費攢著,到最后吃一頓大餐。劉永好還記得,有一年年前散工,他們買了一頭病死的肥豬、幾只雞鴨。年輕小伙們忙活了一整天,等晚上9點多村民都回家睡了才開始做這頓大餐,結果剛煮上肉沒多久,全村人都聞著肉味圍過來了。

他們在全村人的目光中點上燈,開了席,結果每桌四周都圍了至少30人的“聞香團”。一分鐘后,不知為什么燈滅了,黑暗中一片混亂,片刻之后有人摸到火柴再點上燈,桌上就只剩幾個空碗了。望著空空的桌子,劉永好只撈了點殘羹,也沒說什么。他知道,“聞香團”都是有權上飯桌的壯勞力的親人,大家在老父老母、兒女子侄們的“圍觀”中吃香的喝辣的,心里一定不好受,肯定要把好吃的“輸送”出去一些。

從那時起,劉永好下定決心,將來一定要為鄉親們做點什么。

行動者立下心愿,總是能很快找到機會。一年春節前,劉永好找到生產隊長,說:“快過年了,我們買一臺爆米花機,去縣城和各鎮各大隊炒爆米花,肯定能賺錢?!标犻L猶豫再三:“這樣會不會犯錯誤?。吭僬f你去哪兒搞機器呢?”劉永好信心滿滿:“哪至于犯錯?!我們為老百姓炒爆米花過年,這是為人民服務。機器我去弄。”

不久后,爆米花二人組就開始為集體創業了。他們挑著設備,找個寬闊、人多的地方,擺起攤子。不一會兒就圍了很多人,老鄉們端著一碗米或者玉米,交3分錢,劉永好就把大米或者玉米倒進罐子,加點糖精,燒起柴火,拉起風箱,搖起罐子,看著氣壓表升到指定位置,然后通知隊長開罐。放炮般轟的一聲巨響后,他們將冒著米香、白煙的罐子口對準布袋用力一倒,白花花、香噴噴的爆米花就涌了出來,一碗米就膨脹成了一大袋米花。

物資匱乏的時代,爆米花生意好得出奇,隊長每天收錢收到手軟。短短三個月,這對創業組合就為隊里賺了近1000元錢。當時,隊上每個勞動力一天的工分是1毛2分錢,全生產隊一年的產值加起來也不過1000多元。大家對“四乖”刮目相看。

劉永好很高興,隊長給他每天加5分錢工分,這樣他每天的收入就是1毛7分錢,終于能吃飽飯了!更令他高興的是,他第一次發現自己的行為客觀上改善了農民的生活。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創業,即使錢都上交給了生產隊,他依然獲得了很大的滿足感。

那時的鄉下沒有肥料,種田種地用肥主要靠人和豬的糞便。為了獲得糞肥,生產隊要求大家養豬,算工分。劉永好沒有豬圈,怎么辦呢?那就在自己的床底下養一頭小豬崽。床骨架是用兩條長板凳搭起來的,上面鋪個門板,門板上睡人,門板下可以養豬。晚上他跟小豬崽一起入睡,半夜起來上廁所老踩到豬糞便。他舍不得,在床下用破塑料布鋪了個底,第二天一早再收集起來?,F在城里有人養豬當寵物,但總不會有人喜歡豬的糞便吧,那時他可是把那頭小豬,連帶它的糞便都當寶貝。

母親鄭康致關心兒子的身體,買了六只小雞托人送過來,希望兒子把雞養大能吃上雞蛋。結果沒幾天,有經驗的村民一看,里面有五只是公雞,待到最后一只小雞長出形來,最后的希望也破滅了——那只也是公雞。不過劉永好不以為意,繼續養著。

那時的劉永好還不太會養雞,每天還要出工,對雞只們照顧不周,好在那六只雞跟他一樣,個個活力旺盛、“自力更生”。每天隨著他開門出工,雞就一窩蜂地跑出去,有時溜進村民家的菜園啄菜,有時搶別人家的雞食,被鄰居們戲稱為“強盜雞”。但就算這樣,村民們也沒有罵過他,還時常幫他喂雞。他還有一塊自己的小自留地,起初不太會種,三哥陳育新和鄰居們就手把手教他,別人家廁所里面的糞,他也可以隨便掏去澆菜。

所以劉永好說,他從十幾歲養豬、養雞一直養到現在,已經五六十年了,堪稱中國資歷最老的豬倌兒了。為什么新希望能把豬和雞鴨養好,一是有感情,二是經驗真的豐富。

回憶做知青的四年多,盡管充滿艱苦,但劉永好總是帶著一種苦中有樂的心情度過每一天。他鍛煉了吃苦的能力,與農民、群眾打成一片的能力;他深刻了解了中國這個最大的群體,理解了他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農民簡單、直接、知恩也報恩,他在農村創造了價值,也收獲了農民、鄉土對他的接納、善意和愛護……這些,奠定了他日后在農牧領域創業、大展拳腳的基礎。

但劉永好并沒有像有些知青那樣,在農村娶妻生子、安家落戶。他心中始終隱隱回響著一種召喚,一種向命運的安排說“不”、一種走向恢宏天地的希望。這種希望,也許就來自父母從小用知識向他投射出的希望之光。

這個善良的家庭從未放棄過期待,總有一束光會把他們照亮。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澄城县| 洛宁县| 花莲县| 区。| 肇源县| 聊城市| 万源市| 家居| 永丰县| 中山市| 万源市| 新丰县| 澎湖县| 民丰县| 镇坪县| 绍兴市| 华亭县| 阜新市| 普兰店市| 泰兴市| 新密市| 青冈县| 白水县| 宣恩县| 安福县| 乐都县| 平乐县| 肇源县| 九龙县| 桐柏县| 突泉县| 八宿县| 洪湖市| 华安县| 乌苏市| 准格尔旗| 呼伦贝尔市| 白银市| 铅山县| 吕梁市| 乐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