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何為“打秋風”?

胡震亨《唐音癸簽》卷二十六記載:“唐士子應舉,多遍謁藩鎮、州郡丐脂潤,至受厭薄(厭惡鄙視)不辭。”程千帆在《唐代進士行卷與文學》中說,唐代舉子“行卷以求知己,雖然主要是為了成名,但其末流也有借此打抽豐(打秋風),即斂財的”。

《幽閑鼓吹》記載:“丞相牛公(牛僧孺)應舉,知于頔相之奇俊也,特詣襄陽求知。住數月,兩見,以海客遇之,牛公怒而去。去后忽召客將,問曰:‘累日前有牛秀才,發未?’曰:‘已去。’‘何以贈之?’曰:‘與之五百。’‘受之乎?’曰:‘擲之于庭而去。’于公大恨,謂賓佐曰:‘某蓋事繁,有闕違者。’立命小將赍絹五百、書一函追之,曰:‘未出界即領來,如已出界,即送書信。’小將于界外追及。牛公不啟封,揖回。”

年輕的牛僧孺曾經干謁大臣于頔。但是于頔并沒有重視他,把他當作一般的賓客對待。牛僧孺憤然離去。他走后,于頔問手下給牛僧孺送了多少錢,手下答曰五百錢;又問牛可曾接受,手下答“擲之于庭而去”。于頔覺得事情不妥,立刻令手下攜帶五百匹絹和一封書信去追牛僧孺。但是牛僧孺信都未拆開,便揚長而去。于頔內心頗感不安。

按理說,位高權重的于頔應該不會在意一個年輕貢生的態度,那么為什么要派人追趕彌補?原因是這些年輕的考生未來一定有人得登高第,成為政壇棟梁,人人都有后代,人人都需要留后路。考生雖然年少,但不可輕慢,也許面前此人未來掌權呢?如今得罪了他,未來會不會累及自家子弟?所以,給年輕考生們贈送錢財實際上是一種投資,是在編織一張人脈關系網,為自己的后代留出路。

下面一個故事可謂典型。《唐語林》卷六記載:“安邑李相公吉甫,初自省郎為信州刺史。時吳武陵郎中,貴溪人也,將欲赴舉,以哀情告州牧;贈布帛數端。吳以輕鮮,以書讓焉,其詞唐突,不存桑梓之分,并卻其禮,李公不悅。妻諫曰:‘小兒方求成人,何得與舉子相忤?’遂與米二百斛,李公果憾之。元和二年,崔侍郎邠重知貢舉,酷搜江湖之士。初春,將放二十七人及第,持名來呈相府。才見首座李公,公問:‘吳武陵及第否?’主司恐是舊知,遽言及第。其榜尚在懷袖。忽報中使宣口敕,且揖禮部從容,遂注武陵姓字呈李公,公謂曰:‘吳武陵至粗人,何以當科第?’禮部曰:‘吳武陵德行未聞,文筆乃堪采錄。名已上榜,不可卻也。’相府不能移,唯唯而從之。”

李吉甫任信州刺史時,當地舉子吳武陵赴長安應考,途經信州,求李吉甫給盤纏,李只給了幾匹布帛,吳武陵覺得是在打發要飯的,回信責備李吉甫,李頗惱怒。此時其夫人勸告說:“咱家孩子未來也要留出路,為何要得罪舉子呢?”于是補送了二百斛米。

李吉甫對此事始終耿耿于懷。元和二年(807),李吉甫任宰相時,禮部侍郎崔邠來向他匯報今年科舉中榜名單,一共27人,李吉甫問:“吳武陵及第否?”結果崔邠會錯了意,以為這是宰相要照顧的人選,好在此時名單還在袖子里,于是把本已落第的吳武陵臨時加了上去。李吉甫很不高興地說:吳武陵是個粗陋之人,怎能錄取?崔邠回答:德行不了解,文筆還不錯,名已上榜,不能更改。李吉甫只能作罷。時也命也,吳武陵竟然靠這樣的奇特機遇一舉登第。

這些故事展現出這樣一種場景:科舉場是個人情循環網,由于唐代科舉考試中人情是決定性因素之一,每個身居高位的人都得為子弟留后路,雖然舉子們干謁時有求于達官貴人,但達官貴人也要留后手,不敢輕易慢待這些年輕人。

當然,也有地方官是出于善意幫助舉子們的。陶易《唐代舉子打秋風》一文指出:“值得一提的是,唐代不少地方官員常會主動資助舉子,《唐摭言》中載有多例。江西節度使鐘傳雖然出身行伍,他卻能禮遇鄉貢三十年,每年送舉子赴考,都要舉行鄉飲酒禮,還贈給禮物與柴米,解元三十萬,解副二十萬,其余每人十萬。歐陽澥參加科考近二十年而不中,流寓漢南(今湖北宜城市),襄陽節度使劉巨榮‘待以厚禮,首薦(解元)之外,資以千余緡(一千文為一緡)’。晚唐詩人盧延讓向侍御史吳融行卷,吳向荊州節度使成汭推薦盧延讓,‘由是大獲舉糧’。再如荊南州(今湖北荊州市)的舉子多年沒有及第登科的,號為‘天荒解’,宣宗時劉蛻從荊南取解,一舉中第,節度使崔鉉獎勵劉蛻‘破天荒錢’七十萬。如果各地官員都仿效之,唐代舉子也就沒有打秋風的必要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两当县| 玉龙| 丹阳市| 五家渠市| 土默特右旗| 永安市| 集贤县| 光山县| 普宁市| 汕头市| 平原县| 鄄城县| 龙南县| 遂昌县| 左贡县| 宜宾市| 新蔡县| 曲沃县| 简阳市| 奈曼旗| 无极县| 宾阳县| 南岸区| 明水县| 白玉县| 衡水市| 揭阳市| 江口县| 汾西县| 江都市| 稻城县| 临高县| 洛浦县| 塘沽区| 安西县| 武定县| 青川县| 墨玉县| 综艺| 图片| 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