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火大唐
- 師永濤
- 649字
- 2023-05-05 16:18:54
4
作為一個舶來品,“中世紀”一詞是15世紀后期歐洲人文主義者開始使用的。這個時期的歐洲,從“文藝復興”中衰落,沒有一個強而有力的政權來統治,傳統上認為這是歐洲文明史上發展比較緩慢的時期。
而當“中世紀”這個詞出現在中國史及其相關敘述中的時候,被默許指代7世紀至10世紀的隋唐時代,盡管學界對這一學術名詞的“拿來主義”持質疑態度。日本文史家內藤湖南就在《概括的唐宋時代觀》一文中說:“唐代是中國中世紀的結束,宋代則是中國近代的開始。”
美國漢學家、哈佛大學東亞系和比較文學系教授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先生的中唐文學文化論集,也取名為《中國“中世紀”的終結》(The End of the Chinese “Middle Age”),估計宇文先生料到此種提法會有誤會,故用了引號。
或許,“中世紀”這個名稱是宇文先生的策略,是一個漢學家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視野。在我看來,“中世紀”的“中”字用到唐朝,卻是恰如其分。中者,中興也。唐,這個中國歷史中最能引人遐想的歷史片段之一,無論我們從哪個角度進入,都會有陌生的新鮮感。既然這個詞來到了中國,不妨給予它一個中國的身份。
更遑論歐洲從中世紀進入文藝復興時期,和中國從唐到宋的轉型,其中的轉化可以比較。英國學者赫伯特·喬治·韋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在《世界史綱》(The Outline of History)中比較歐洲中世紀與初唐、盛唐的差異時說:“當西方人的心靈為神學所纏迷而處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國人的思想卻是開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我喜愛的作家紅柯說過:“我們從遠古開始建造莊園、城堡和城市,卻不相信地球是宇宙里的飛行物,是長翅膀的神鳥。”
沒有想象的歷史,并不能算是真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