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動
【河上正文】
反者①,道之動②,弱者,道之用③。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王弼版〗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帛書版〗
返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注釋】
【1】反者:(fǎn zhě)反,本意為背身而做。與“正”相對。反者,違背道的,違反者。
【2】道之動:(dào zhī dònɡ)道的行動,動作。此處指,道動而顯現。
【3】道之用:(dào zhī yònɡ)道的運用。
【任憑般若解】
正,道寧靜近于無。
反,道動歸于寧,故反者,道之動。
用道者,順道而行,渾不著力而附道奔馳,
是以弱者道之用。
天下萬物生于有,而有生于無。
如雞長于雞仔,雞仔生于蛋。
雞仔未成形,哪有雞,蛋乃是無。
萬物因有欲而有,有欲源無欲而生。
萬物有欲而生生不息,圣人無欲而積厚德,萬物各得其所欲。
故云:
弱守其下川自匯,逆行鯉魚躍龍門。
百川匯聚因有海,有海卻因海中空。
〖河上公注〗
反者道之動,反,本也。本者,道之所以動,動生萬物,背之則亡也。
弱者道之用。柔弱者,道之所常用,故能常久也。
天下萬物生于有,天下萬物皆從天地生,天地有形位,故言生于有也。
有生于無。天地神明,蜎飛蠕動,皆從道生。道無形,故言生于無也。此言本勝于華,弱勝于強,謙虛勝盈滿也。
〖王弼注〗
反者道之動,高以下為基,貴以賤為本,有以無為用,此其反也。動皆知其所無,則物通矣。故曰,反者道之動也。弱者道之用。柔弱同通,不可窮極。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天下之物皆以有為生,有之所始,以無為本,將欲全有,必反于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