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不尚賢使民不爭
【河上正文】
不尚賢①,使民不爭;不貴②難得③之貨,使民不為盜④;不見⑤可欲,使心不亂。
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⑥,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⑦。
〖王弼版〗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帛書版〗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是以圣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恒使民無知無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注釋】
【1】尚賢:(shàng xián)
尚,上;超過;崇尚,尊重,如:尚武。
賢,有才能,德行好,善良,美好。
尚賢,指以善美賢德為上,推崇其名。
【2】貴:(guì)以為貴,價格高,價值大,評價高,以使之珍視重視。
【3】難得:(nán dé)難,不容易,做起來費力。得,取得,獲得,得到。指不容易得到,稀有之物。
【4】為盜:去偷盜,當盜賊。視之如路邊草芥,自不生盜竊之心。
【5】見:(xiàn)通“現”,顯現,展示,炫耀。不見,即不炫耀,不勾引。
【6】虛其心:使心虛空,謙卑,不自滿,不自大。
【7】治:(zhì)治理,整治,管理,有秩序。
【任憑般若解】
不鼓吹賢良之名,世人也不會去追求爭奪。
不宣傳稀有之物多么貴重,世人也不會起盜心。
能勾引世人起貪欲之物,不以此去勾引世人,世人的心亦不會亂。
所以,圣人治理天下,讓世人吃的飽,不亂想。
使世人不爭名奪利,不貪財好色,一些聰明機巧之輩無所作為。
即是以無為治天下,則沒有治理不好的。
故云:
世亂皆因名利起,腐貪即是欲熏心。
無名無利生無欲,有道有德有眾生。
〖河上公注〗
不尚賢,賢謂世俗之賢,辯口明文,離道行權,去質為文也。不尚者,不貴之以祿,不貴之以官。使民不爭。不爭功名,返自然也。
不貴難得之貨,言人君不御好珍寶,黃金棄于山,珠玉捐于淵也。使民不為盜。上化清靜,下無貪人。
不見可欲,放正聲,遠美人。使心不亂。不邪淫,不惑亂也。是以圣人之治,說圣人治國與治身同也。
虛其心,除嗜欲,去亂煩。實其腹,懷道抱一守,五神也。弱其志,和柔謙讓,不處權也。強其骨。愛精重施,髓滿骨堅。
常使民無知無欲。返樸守淳。使夫智者不敢為也。思慮深,不輕言。為無為,不造作,動因循。
則無不治。德化厚,百姓安。
〖王弼注〗
不尚賢,而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而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而使民心不亂。賢,猶能也。尚者,嘉之名也。貴者,隆之稱也。唯能是任,尚也曷為;唯用是施,貴之何為。尚賢顯名,榮過其任,為而常校能相射。貴貨過用,貪者競趣,穿窬探篋,沒命而盜,故可欲不見,則心無所亂也。
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心懷智而腹懷食,虛有智而實無知也。弱其志,強其骨。骨無知以干,志生事以亂,心虛則志弱也。常使民無知無欲。守其真也。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知者謂知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