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美之為美
【河上正文】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①惡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③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④,高下相傾⑤,音聲⑥相和⑦,前后相隨。
是以圣人處無為⑧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焉而不辭。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⑨居。
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王弼版〗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焉而不辭,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帛書版〗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隨也。
是以圣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注釋】
【1】斯:表示轉折,則是,即是。
【2】惡:(è)丑,與美相對。丑惡,討厭。
【3】相:相互,互相。
【4】形:形狀,形容,度量,測量,比較。
【5】傾:(qīng)傾斜,偏向。互為勢之意,互見互欲。
【6】音聲:音是音,聲是聲,此為兩物。聲主“張”,尋從發處見;音主“斂”,尋從歇處見。音者,聲之余也,與聲相去不遠。
簡言之,開口說話為聲,余音繚繞為音。古語云,所謂“禽無聲,獸無音”。
【7】和:(hè)跟著唱,附和。
貧賤者有聲無音,尖巧者有音無聲,所謂“禽無聲,獸無音”是也。凡人說話,是聲散在前后左右者是也。開談多含情,話終有余響,不唯雅人,兼稱國士。(《冰鑒》)
【8】無為:與為相對,后文中多處用到。不做而做,非不做。不做即是不做,亦無結果。不做而做,不做有結果。兩者形似,而神異。
無為而有所為,不做而做,是為“無為”。切勿理解為什么都不做,無為不是偷懶,更不是無所事事。行無為之為,成有為之事。
【9】弗:(fú)不。
【任憑般若解】
天下皆知美是美,即是不美;
皆以善為善,即是不善。
因為有和無是互生互克的,
有難即有易,
有長就有短,有高就有下,
音和聲相和才美,有前就有后相隨。
世人行有為之事,以言教之,
圣人則反其道而行之,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生長,道而不言,生其物而不有其物,
行其事而不居其功,只有不居其功,才不失其功。
道分陰陽,陰孤不生,陽獨不長。
喜厭相生,動靜相宜,有無互證,陰陽互補。
故云:
善惡美丑不獨成,地天雌雄補后生。
分化陰陽知有道,戴天履地看花明。
〖河上公注〗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自揚己美,使彰顯也。斯惡已;有危亡也。皆知善之為善,有功名。斯不善已也。人所爭也。
故有無相生,見有而為無也。難易相成,見難而為易也。長短相較,見短而為長也。高下相傾,見高而為下也。
音聲相和,上唱下必和也。前后相隨。上行下必隨也。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以道治也。
行不言之教,以身師導之也。萬物作焉各自動也。而不辭,不辭謝而逆止。生而不有,元氣生萬物而不有為而不恃,道所施為,不恃望其報也。
功成而弗居。功成事就,退避不居其位。夫唯弗居,夫惟功成不居其位。是以不去。福德常在,不去其身也。
此言不行不可隨,不言不可知疾。上六句有高下長短,君開一源,下生百端,百端之變,無不動亂。
〖王弼注〗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美者,人心之所樂進;惡者,人心之所惡疾也。美惡,猶喜怒也;善不善,猶是非也。喜怒同根也,是非同門,故不可得偏舉也,此六者皆陳自然不可偏舉之明數也。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自然已足,為則敗也。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智慧自備,為則偽也。功成而弗居。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使功在己,則功不可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