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道可道
【河上正文】
道①可道②,非常道;名③可名④,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⑤。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⑥。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⑦之玄⑧,玄之有玄,眾妙之門。
〖王弼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帛書版〗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故恒無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徼。
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注釋】
【1】道:即玄妙之道,大無邊小無間。切不可簡單的解釋為規律,帶著疑問去讀這本書,悟而可得。如果實在無路徑,且糾結,就暫時理解為路即可。但是一定要明白這不是答案,才能找到答案。如果武斷的就定了答案,洋洋五千言,終是迷惑而不知所謂。文末我會留些悟道之法,也許有些作用。覓而不急,靜而徐動,也是修道之重要法門。
【2】可道:可以描述,可以說道,此道,即訴說描述之意。
【3】名:名字,即天地萬物之名,亦指天地萬物之本體。
【4】可名:可以命名,即稱謂。
【5】母:源頭,稱之萬物的開始。
【6】徼:(jiào)邊際,邊界,引申為實體,現象,可觀之物。
【7】謂:稱謂。
【8】玄:玄妙深奧。
【任憑般若解】
道之可道,非本之道;
名之所名,非本之名。
無名乃天地之始,
有名乃萬物之源。
無欲無名有欲有名。
無欲以觀其之妙,
有欲以觀其之用。
無欲是欲之始,有欲是欲之用。
無無何為有,無有不見無。
以無欲生有欲,以有欲見無欲。
無欲即是有欲,有欲即是無欲。
有無互生,動靜互用;
靜得其妙,動為其用。
天地萬物有無妙用,
名也,道也,一也。
一動一靜源于心,心生其性,
性生其欲,欲有其名,名源其一,
一階于道,道歸于心,
心之妙,妙之門。
故云:
是名非名名萬物,有道無道道有無。
一動一靜欲妙用,往來順逆玄機圖。
〖河上公注〗
道可道,謂經術政教之道。非常道。非自然生長之道也。常道當以無為養神,無事安民,含光藏暉,滅跡匿端,不可稱道。名可名,謂富貴尊榮,高世之名也。非常名。非自然常在之名也。常名當如嬰兒之未言,雞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處石間,內雖昭昭,外如愚頑。
無名,天地之始。無名者謂道,道無形,故不可名也。始者道本也,吐氣布化,出于虛無,為天地本始也。有名,萬物之母。有名謂天地。天地有形位、有陰陽、有柔剛,是其有名也。萬物母者,天地含氣生萬物,長大成熟,如母之養子也。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妙,要也。人常能無欲,則可以觀道之要,要謂一也。一出布名道,贊敘明是非。常有欲,以觀其徼。徼,歸也。常有欲之人,可以觀世俗之所歸趣也。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兩者,謂有欲無欲也。同出者,同出人心也。而異名者,所名各異也。名無欲者長存,名有欲者亡身也。同謂之玄,玄,天也。言有欲之人與無欲之人,同受氣于天也。
玄之又玄,天中復有天也。稟氣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則生賢圣,得錯亂污辱,則生貪淫也。眾妙之門。能之天中復有天,稟氣有厚薄,除情去欲守中和,是謂知道要之門戶也。
〖王弼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凡有皆始于無也,故“未形”、“無名”之時則為萬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時,則長之育之,亭之毒之,為其母也。言道以無形無名始成萬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玄之又玄也。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妙者,微之極也。萬物始于微而后成,始于無而后生。故常無欲空虛,可以觀其始物之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徼,歸終也。凡有之為利,必以無為用。欲之所本,適道而后濟。故常有欲,可以觀其終物之徼也。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兩者,始與母也。同出者,同出于玄也。異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則謂之始,在終則謂之母。
玄者,冥也,默然無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同名曰玄,而言謂之玄者,取于不可得而謂之然也。謂之然則不可以定乎一玄而已,則是名則失之遠矣。
故曰,玄之又玄也。眾妙皆從同而出,故曰眾妙之門也。
【任憑附言】
道德經是君子的學問,善良者的思考,強者保身的法寶。暴不能學,躁不能悟,能有所學,能有所悟,皆是君子。不知所謂,機緣未到。
所以學以靜始,知止為智。
金絲用弱穿鐵甲,若水以柔克剛強。
佛說,眾生皆是佛。圣人說,我見滿街都是圣人。君本具足,無需東奔西走。靜心內觀,你就是大道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