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功成自然
- 問道老子道德經(jīng)
- 任憑般若
- 1162字
- 2023-05-31 09:30:00
第十七章功成自然
【河上正文】
太上①,下②知有之;其次親之譽③之;其次畏④之;其次侮⑤之。
信⑥不足焉,有不信焉⑦。
猶兮⑧其貴言⑨。功成事遂⑩,百姓皆謂?,“我自然”?。
〖王弼版〗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帛書版〗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
信不足,案有不信,
猷呵,其貴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謂我自然。
【注釋】
【1】太上:(tài shàng)最上,最高,至高無上。本文指最上乘的管理者,能夠理解道運用道的管理者。
【2】下:(xià)低處的位置,與“上”相對,本文指百姓。
【3】譽:(yù)稱頌,贊美。
【4】畏:(wèi)害怕,恐懼,畏懼。
【5】侮:(wǔ)怠慢,欺負,侮辱。
【6】信:(xìn)信用。
【7】不信焉:(bù xìn yān)焉,語氣助詞,于此。不誠信于此。
【8】猶兮:(yóu xī)猶,仍然,猶豫。兮,語氣助詞,表停頓。猶兮,謹慎的啊。
【9】貴言:(guì yán)以言為貴,少言。
【10】遂:(suì)通達,成功。
【11】謂:(wèi)說,認為。
【12】我自然:(wǒ zì rán)我天然而成,非人為有助于我。
【任憑般若解】
太上至,上之極也,即至高無上也。
下只知其有,因其行無為之治;
差一點的,親之贊譽之;
再差一點的,下敬畏之;
更差的,下皆侮罵之。
威信不足嗎?有行不誠信之事罷了。
至高無上之君,行為猶豫那是因為他信守承諾,
言出必行故不可輕言。
功成事愿,安居樂業(yè),
百姓皆以為理所當然,不知上有功。
行無為之治,得無名之名,居無功之功。
故曰:
失所亂民難有道,威逼恐嚇不積德。
有功贊譽為君子,民樂無為乃圣哲。
〖河上公注〗
太上,下知有之。太上,謂太古無名之君也。下知有之者,下知上有君,而不臣事,質樸也。
其次,親之譽之。其德可見也,恩惠可稱,故親愛而譽之。
其次畏之。設刑法以治之。其次侮之。禁多令煩,不可歸誠,故欺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君信不足于下,下則應之以不信,而欺其君也。
猶兮其貴言。說太上之君,舉事猶,貴重于言,恐離道失自然也。
功成事遂,謂天下太平也。百姓皆謂我自然。百姓不知君上之德淳厚,反以為己自當然也
〖王弼注〗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不能以無為居事也,不言為教,立善行施,使下得親而譽之也。
其次畏之,不能復以恩仁令物,而賴威權也。其次侮之。不能法以正齊民,而以智治國,下知避之,其令不從,故曰,侮之也。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夫御體失性則疾病生,輔物失真則疵釁作。信不足焉,則有不信,此自然之道也。已處不足,非智之所齊也。
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自然,其端兆不可得而見也,其意趣不可得而睹也,無物可以易其言,言必有應,故曰,悠兮其貴言也。
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以形立物,故功成事遂,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