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兩晉之亂
  • 醉罷君山
  • 3811字
  • 2023-05-05 18:05:26

三 金陵王氣黯然收

為了一戰滅掉東吳,晉國出動二十幾萬人馬,兵分六路,其部署如下:鎮軍將軍、瑯琊王司馬伷進攻涂中;安東將軍王渾進攻江西;建威將軍王戎進攻武昌;平南將軍胡奮進攻夏口;鎮南大將軍杜預進攻江陵;龍驤將軍王濬、巴東監軍唐彬從巴蜀順流而下,直指丹陽、西陵。

280年,新年剛過,晉國六路大軍均已抵達預定的戰場。最先發起進攻的是鎮南大將軍杜預指揮的荊州兵團與安東將軍王渾指揮的淮揚兵團。杜預對江陵發動猛攻,王渾兵鋒直指橫江,兩路大軍所過之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與此同時,王濬、唐彬指揮的川蜀水師順長江而下,直取丹陽,吳師不敵,退保建平。吳人是有所防備的,為了阻止川蜀水師,早早在江面上架設鐵索,截斷交通。另外,吳人還在長江水淺之處,布下大鐵錐,這些鐵錐有一丈多長,微微露出水面,如同一個個礁石,倘若晉國戰船撞上,肯定要船毀人亡。

但是無論鐵索還是大鐵錐,都阻擋不住王濬的水師。

如何清除大鐵錐,對于王濬而言是一個大考驗。王濬智慧過人,他想出一個辦法,打造了幾十個大木筏,長寬均有一百步,以這些木筏開道。為什么要用木筏呢?木筏與船是不同的,船要是被鐵錐扎個洞,非進水沉沒不可;木筏扎上鐵錐還照樣漂浮,不會沉沒。這些木筏向下游漂去,撞上鐵錐,大鐵錐附著在木筏上,順流而去了。吳人精心打造的鐵錐阻敵的戰法,完全失去效用。

至于橫江鐵索,王濬則采用火燒的辦法。鐵在高溫下是會熔化的,王濬造出一種特別的船,船上有大熔爐,內灌麻油,這樣火勢更旺。當熔爐船行至鐵索時,船上的士兵將鐵索撈起,置于爐上熔燒。很快,鐵索被燒得通紅,最后用力一扯便斷了。

東吳精心打造的封鎖線,僅僅一天便被晉軍全線突破。至此,通往軍事重鎮西陵的門戶洞開,王濬水師長驅直入。晉軍又僅用一天的工夫,便攻克西陵。之后,王濬一鼓作氣,再下荊門、夷道,如入無人之境。

西陵乃是東吳西部軍事重鎮,一天便淪陷,整個荊州震動。陸抗的兒子陸景率領一支東吳水師,逆長江而上,企圖逆轉戰局。從以前吳與魏的水戰交鋒史看,吳國水師占有絕對優勢。不過,如今晉國水師的實力,遠非當年魏國水師可以相比。如今王濬指揮的這支晉國水師,是在原先蜀漢水師的基礎上發展來的。蜀漢水師的實力并不弱,大家熟悉的三國名將關公關老爺,不僅能馬上殺敵,也是著名的水師將領,曾創造水淹七軍的輝煌戰績。王濬坐鎮益州后,更是把水師的發展放在首要地位,新建許多先進戰船,又潛心訓練七八年,實力已不可同日而語。此外,晉國水師順流而下,占盡地利,故而優勢十分明顯。

王濬與陸景大戰于長江江面,是役吳國水師潰敗,陸景戰死。水戰勝利后,王濬掌握了制江權,對江陵城發起全面進攻。大約十天工夫,江陵城被晉軍攻破,江陵督伍延戰死,東吳西線門戶洞開。

吳軍在戰場上的失利,引發了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時間,荊州南部及交州、廣州許多郡縣紛紛扯起白旗,向晉國投降,杜預持節代表皇帝對這些地區的民眾進行安撫。戰事第一階段,晉軍俘虜、斬殺的東吳高級將領共計十四人,牙門、郡守共計一百二十多人,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二月十八日,皇帝司馬炎下達詔令,指示王濬水師繼續東進,攻下巴東,配合胡奮、王戎兵團攻取夏口、武昌,而后順流而下,直取秣陵。同時,皇帝還命令杜預兵團向長江以南發展,鎮撫零陵、桂陽、衡陽,奪取荊州南境。

在滅吳之戰中,王濬水師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因為東吳的軍事重鎮,多分布于長江沿線。此時的吳軍已如驚弓之鳥,當王濬挺進到武昌時,東吳武昌都督、江夏太守都放棄抵抗,選擇投降。

隨著天氣變暖,南方開始進入雨季,河流水位上漲。這對王濬的水師影響還不大,但對杜預兵團影響就很大了。有些將校便提議說:“如今已是春季,水勢上漲,軍隊難以展開行動,不如等到來年冬天再大舉用兵。”

杜預不以為然,他分析說:“如今我軍兵威方振,就像劈竹子一樣,只要劈開幾節,其余部分可迎刃而解,用不著再使什么勁兒。”這就是成語“勢如破竹”“迎刃而解”的出處。于是杜預兵團迎難而進,繼續掃蕩東吳殘余力量。

再來說一下晉國伐吳的另一支主力,安東將軍王渾指揮的淮揚兵團。

王渾的淮揚兵團距離東吳都城建業最近,此時正馬不停蹄南下。吳帝孫皓急忙派丞相張悌領兵三萬乘船渡江,迎擊王渾。當東吳艦隊行至牛渚時,張悌麾下將領沈瑩提出自己的戰略主張,他認為吳師不應當渡江在陸地上與王渾作戰,而應該在牛渚一線布防,同王濬指揮的晉國水師決一死戰。對東吳來說,只有打敗晉國水師,才能保住東南半壁。

不過,沈瑩的建議,并未得到張悌的采納。

張悌對局勢看得更深、更透。他以一種帶有淡淡憂傷的語氣說:“東吳定會滅亡,這誰都看得出,滅亡的種子早就種下,不是今天才有的。我擔心的是,王濬的水師一旦到來,大家早就驚恐得一哄而散了,哪還能抵擋呢?現在渡江,尚可與敵人拼一拼。若是拼輸了,就一同殉國,無所遺恨;若是拼贏了,我們就乘勝進軍,在半途迎擊其水師,到時士氣大漲,不愁打不贏。要是依你的計謀,到時人都跑光了,敵人一來君臣全都投降,沒有人為國家赴難,這豈不是恥辱嗎?”

從戰術層面上說,沈瑩的分析是對的;但是結合當時的士氣人心,張悌的看法更實際。自西陵、江陵淪陷后,王濬的水師橫沖直撞,所經之處,吳國將士根本沒有強有力地抵抗便都投降。若真的等到王濬兵臨建業城下,試想想還有誰會拼死抵抗呢。

張悌心里很明白,這根本是一場毫無希望的戰爭。被變態皇帝孫皓折騰這么久,吳國不亡那是沒有天理的。但是張悌希望以自己的勇氣與犧牲精神,為這個沒落王朝掙得一點尊嚴,因為吳國擁有那么偉大的歷史,有那么多偉大的人物,即便滅亡,也要贏得對手的尊敬。

這支吳國最后的精銳部隊渡過長江后,與王渾兵團展開決戰。

吳將沈瑩親率五千精兵及刀斧手猛攻敵營,連續三次沖擊,然而晉軍兵營巋然不動。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三次沖擊不成,沈瑩不得已之下撤退,其部眾之士氣已然凋零。晉軍乘機反擊,吳師大敗,潰不成軍。

東吳兵團被包圍于版橋,除了諸葛靚率數百人殺出重圍之外,其余人全部戰死。諸葛靚欲保護“總司令”張悌突圍,張悌拒絕了,他下了必死的決心,最終以死殉國。

張悌兵團的覆滅,震動東吳朝野,誰也不懷疑,吳都建業陷落只是早晚的事而已。

誰能完成攻取吳都的偉業呢?

有兩個人最有希望成為帝國的英雄,一個是艦隊“司令官”龍驤將軍王濬,另一個是安東將軍王渾。王渾的軍隊全殲張悌的吳師兵團后,建業城已是近在咫尺;王濬水師盡管距離較遠,但順流而下,進軍神速,大有后來者居上之勢。

在晉國伐吳的六路兵團中,以杜預兵團、王渾兵團、王濬兵團最為重要。從級別上說,王濬要略低于杜預與王渾。杜預是征南大將軍,相當于“南部戰區總司令”;王渾是安東將軍,相當于“東部戰區總司令”;王濬掛了一個“龍驤將軍”的旗號,屬于雜號將軍。為了協調幾個高級將領的關系,晉武帝司馬炎曾做出指示:王濬由蜀入荊,受征南大將軍杜預節制;由荊州入建業,受安東將軍王渾節制。

不過,王濬由蜀入荊時,杜預并沒有節制他。杜預高風亮節,認為王濬“威名已著,不宜令受制于我”。因此,王濬艦隊一直保持獨立性,不聽命于誰。

當時王渾的部將都想搶下攻占建業的首功,但安東將軍王渾為人小心謹慎,他接到的皇帝詔令是屯兵于長江之北,等到王濬水師到達后再一起渡江。

王渾按兵不動,王濬則順流而下,直趨吳都建業。

此時孫皓也預感到自己快完蛋了,狗急跳墻,拼湊了一支一萬人的水師,由游擊將軍張象指揮,攔截王濬舟師。張象裝模作樣地出發了,他遠遠望見王濬的座船時,還沒開打,便舉旗投降。

此時,一個人的到來,令暴君孫皓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先前孫皓派遣徐陵督陶濬前往南方鎮壓叛亂,陶濬行至半途,得悉晉國大舉南征的消息后,便匆匆回師,返回建業。孫皓正如熱鍋上的螞蟻不知所措,見陶濬前來,不禁大喜,詢問對策。陶濬拍拍胸脯說:“這事不必擔心,川蜀的船只都很小,只要撥給我兩萬人,我以大船迎戰,自然可以擊破敵人。”

陶濬信心滿滿,打算第二天出擊晉師。不料等到天亮時,他睜開睡眼,吃驚地發現,整個兵營幾乎空了,士兵們仿佛人間蒸發,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吳國苦于暴政久矣,誰還傻傻地為殘暴皇帝而戰呢?一夜之間,陶濬成了“光桿司令”。

除了王濬、王渾兵團之外,瑯邪王司馬伷的兵團也正馬不停蹄地向建業進逼。東吳高級官員及將軍紛紛溜出城向晉軍投降。皇帝身邊的人一個個跑了,孫皓真的成孤家寡人了!

不得已之下,孫皓只得寫了投降書,不是一份,而是三份。因為晉國有三路兵團正殺向建業,三路“總司令”都是大神,得罪不起啊,只投降這個,另外兩個肯定不服啊,索性三紙請降書,分別遞上。問題是,光遞交投降書還不行,還得上繳皇帝的御璽。投降書可以寫三份,皇帝的御璽卻只有一個,不可能一分為三。孫皓想來想去,瑯邪王司馬伷是皇親國戚,御璽交給他定沒錯。不過,最終享受受降榮耀的人并不是司馬伷,而是不遠萬里從川蜀一路殺來的王濬。

按照晉武帝的詔令,王濬水師由荊州入建業,得受到王渾的節制。此時王濬已近建業,王渾便寫了封信,請他前來參加軍事會議。然而,王濬根本就不把王渾放在眼里。自從川蜀東下,王濬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招降納叛,兵力膨脹到八萬人,約占整個晉軍總兵力的三分之一,他豈肯居王渾之下呢?

王濬故意找借口推辭,說:“艦隊順風順水,不便停下來。”他的艦隊非但不停靠,反倒鉚足勁向前沖,艦隊浩浩蕩蕩,首尾百里,挺進建業。王濬來得太快了,孫皓只得打開城門,光著膀子,反綁雙手,向王濬投降。

至此,東吳滅亡,天下在經歷近百年戰亂后,復歸于一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兰县| 阳山县| 北流市| 呼和浩特市| 阿瓦提县| 酒泉市| 全椒县| 凤冈县| 南开区| 泌阳县| 云浮市| 白水县| 吴桥县| 绥化市| 盐边县| 阜城县| 正镶白旗| 津市市| 许昌县| 福泉市| 区。| 台湾省| 新源县| 梁河县| 曲靖市| 稻城县| 台州市| 侯马市| 定日县| 北京市| 定西市| 东源县| 郧西县| 泰来县| 西丰县| 收藏| 梅州市| 阜城县| 铜陵市| 怀集县| 连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