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平吳遺策

孫皓是三國時代最殘暴的皇帝,沒有之一。即便是夏桀、商紂的暴行與之相比,也相形見絀。從心理學上說,孫皓屬于極度心理變態的人,殺人對他來說是人生最快樂的事,他殺人根本不需要什么理由,而且手段極其殘酷。在他的統治下,大臣人人自危,百姓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如此政權,不滅亡沒有天理。

不過,東吳立國已久,又有長江倚為天險,要消滅它也非易事。況且東吳還是有人才的,陸抗就是東吳最后的“長城”。陸抗是名將陸遜之子,他出身將門,自小廣涉兵略,是東吳后期最重要的軍事將領。

272年,東吳西陵督步闡叛變,宣布歸順晉政權。晉武帝聞訊大喜,當即開出一大堆頭銜給他:都督西陵諸軍事、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領交州牧、封宜都公。陸抗聽聞西陵叛變,馬上出動軍隊鎮壓步闡。晉武帝司馬炎指派荊州刺史楊肇出兵前往西陵接應步闡,同時派遣車騎將軍羊祜統率步兵進擊江陵,巴東監軍徐胤率領水師攻擊建平,以牽制陸抗。

由于西陵城池堅固,短期難以攻克,陸抗下令在外圍修筑高峻的圍墻,一來用以圍困步闡,二來可以抵御晉軍的進攻。

為解西陵之圍,羊祜統領五萬兵馬進逼東吳軍事重鎮江陵城,企圖迫使陸抗回師救援,以減輕西陵城的軍事壓力。陸抗審時度勢,認為江陵城防堅固,足以抵擋羊祜的晉軍,故非但不回師救援,反而增調兵力用于進攻西陵。羊祜攻至江陵城,陸抗指示守將決開城北大堤,引湖水以阻滯晉軍。一時間,湖水奔流而下,阻斷交通,形成一片沼澤地帶,晉軍舉步維艱。

與此同時,晉荊州刺史楊肇的援師已抵西陵附近,巴東監軍徐胤的水師已逼近建平。一場大戰已不可避免。

陸抗不愧為名將,調度有方,運籌帷幄。他先留下一部分兵力駐扎于長江南岸預防羊祜襲擊,另遣一支水軍溯江而上,抵御徐胤的水師,自己則率主力部隊圍困西陵城。

西陵城內,步闡遠遠望見來援的晉軍。由于陸抗早已在外圍修筑厚實的圍墻,晉國援軍絞盡腦汁,也無法突破陸抗的防線。雙方相持一個月,晉國援軍統帥楊肇山窮水盡,不得不在黑夜的掩護下匆匆退軍。陸抗乘機以輕騎兵追擊,晉兵大敗,被殺者甚眾。

楊肇敗退后,羊祜、徐胤等將領知道解救西陵無望,也只得引兵而去。西陵孤城一座,步闡已是甕中之鱉,士氣凋零,無法苦戰,很快便被陸抗攻破。陸抗誅殺步闡以及主謀者數十人,徹底平定叛亂。

在蜀國滅亡后,吳國外有強敵,內有暴君,卻還能撐十幾年,原因正在于有像陸抗這樣的優秀將領。西陵叛亂,不是單純的軍事事件,背后折射出吳國政治上的腐敗與殘暴。

孫皓雖是暴虐且變態的皇帝,對陸抗還算比較客氣,因為皇帝也要別人來保護他的神圣權力。陸抗未嘗不知道皇帝孫皓是個什么樣的貨色,可是一種強烈的責任感讓他越是在時局艱難的情況下,越要力挽狂瀾,扶大廈于將傾。在中國歷史上,父子皆為名將的情況并不多見,但陸遜、陸抗便是其中之一。平叛西陵可以稱得上是陸抗軍事生涯的代表作,這場戰役贏得不輕松,陸抗在此役中展現出的把握戰爭全局的能力與高超的分析判斷力,堪稱精彩。可惜的是,陸抗效命于一個不值得效命的皇帝,這是他的悲劇所在,即便他有不世的才華,也只能遲滯東吳的滅亡,而不能改寫其命運。

救援西陵失敗后,羊祜痛定思痛,總結經驗教訓。吳國最大的弱點在哪兒呢?在于君臣離心,民眾對朝廷失去信任,這才有西陵的叛亂。“上兵伐謀”,對付吳國,最厲害的戰略并不是一味進攻,而是攻心為上。

于是羊祜采取了一種非常奇怪的做法:每次他要發動對東吳進攻時,先通知吳軍。這叫什么戰略呢?《孫子兵法》說“兵者詭道也”,羊祜卻要反其道行之,他心里打的是什么算盤呢?羊祜的真實意圖是,要在吳國百姓中樹立這樣的形象:晉軍乃是正義之師。因此每當要打仗時,羊祜先通知對方,約個時間:某月某日某時,咱們在哪里干上一架,不見不散。

此外,羊祜還對東吳百姓廣施恩惠。晉軍越境作戰時,糧食不夠,把吳人的稻谷割走后,以時價計算總額,用相同價值的絹絲布匹償還。當時晉、吳邊境有許多人以打獵為生,羊祜嚴禁晉國百姓越境狩獵,如果獵物先被吳國人打傷,則一律送還。久而久之,吳國邊境之民對晉國軍隊印象頗好,對羊祜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你東吳政府不善待百姓,我則以仁義待之,這就是羊祜的高明所在。得人心者得天下,自古皆然。

羊祜與陸抗在戰場是敵人,但都非常敬重對方的才華與人品,兩人惺惺相惜。如果不是各為其主,他們估計會成為最好的朋友。兩人經常各派使節往來:陸抗送好酒給羊祜,羊祜毫不懷疑,一飲而盡;陸抗病了,吳國這邊沒有藥材,他向羊祜求助,羊祜把找到的上好藥材送來。很多人覺得敵人送來的藥很不靠譜,還是別吃,以妨不測。陸抗大笑道:“羊祜怎么會下毒呢?”

這才是真正值得尊重的對手:知羊祜者,陸抗也;知陸抗者,羊祜也。作為出色的戰略家,陸抗何嘗不知吳國真正的問題是什么,他感慨地對部將說:“他們專門行善,我們專門作惡,不必交鋒我們已然落入下風。唉,我只求能保住各自的疆界,不要想占什么便宜了。”

暴君孫皓的所作所為,讓陸抗對東吳的未來憂心忡忡。出于拳拳愛國之心,他上書皇帝,提出應該“務力農富國,審官任能,明黜陟,任刑賞,訓諸司以德,撫百姓以仁”。跟暴君講這些簡直是對牛彈琴,孫皓很迷信,自以為有上天庇佑,根本不理會陸抗的建議。

眼看國事混亂,大臣遭戮,百姓流離,朝廷到這等地步,國將不國矣。終于,陸抗在憂勞中病倒,不久后便去世。陸抗之死,意味著長城的崩塌,加速了東吳帝國覆滅的進程。

276年,羊祜被提拔為征南大將軍,他立馬上書皇帝司馬炎,提出征吳主張。

此時距晉室代魏已過了十一年,為什么晉國遲遲未發動平吳之戰呢?東吳在軍事力量上雖然遠遜于晉國,但是在水師上卻占有很大的優勢。當年曹操勢力最鼎盛時,在赤壁大戰中遭遇生平未有的慘敗;魏文帝曹丕曾三次南征,都無法突破東吳的長江防線,每每無功而返,故而發出“魏雖有武騎千群,無所用之,未可圖也”的哀嘆。盡管羊祜未雨綢繆,推薦王濬在川蜀打造戰船、訓練水師,但這支水師能否與久經沙場的東吳水師較量,司馬炎心里沒底。

為了消除司馬炎的擔心,羊祜在上書中分析說:山河之險,只有在雙方勢均力敵時才能發揮作用,倘若雙方實力懸殊,就失去意義了。他進一步指出,吳國江淮之險不如蜀國劍閣之險,孫皓的殘暴遠甚于劉禪,吳人之痛苦甚于蜀人。這三點決定吳國的抵抗力絕不會比蜀國更強。

為此,羊祜制訂了一個詳細的作戰計劃,多路同時進擊,一舉消滅東吳。具體是:梁州、益州兵團順長江而下攻擊;荊州兵團進攻江陵;豫州兵團進攻夏口;徐、揚、青、兗四州兵團南下直指吳都建業。在數千里戰線上同時發起攻擊,吳國雖有長江之險,也不可能處處抵擋得住。加上孫皓殘暴,君臣離心,將士又豈有死戰之心呢?

奏疏上達朝廷后,皇帝司馬炎閱罷十分贊同。不過,朝廷大臣中除了度支尚書杜預、中書令張華等幾個支持外,其余人均不贊成,其中又以太尉賈充、侍中荀勖、左衛將軍馮反對聲最高。

羊祜聞訊不禁嘆道:“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天與不取,豈不令人扼腕嘆息!”

此時的羊祜已是疾病纏身,為了說服晉武帝,他請求入京面圣。

謁見皇帝后,羊祜開始詳述他的征吳計劃。他指出,吳帝孫皓之暴虐已到極點,現在若果斷發動南征,取東吳易如反掌。倘若孫皓突然死掉,東吳換一位明君,那么即便有百萬雄師,也未必能跨越長江征服吳國。

對羊祜的分析,晉武帝司馬炎十分贊同。倘若發動伐吳戰爭,羊祜自然是“總司令”的最佳人選,只是他現在重病纏身,怎么辦呢?羊祜自知時日無多,不可能親自指揮征吳之戰,便向皇帝司馬炎推薦杜預接替其職。

不久后,羊祜與世長辭。當他去世的消息傳到荊州時,百姓無不悲泣,一時間街頭巷尾,都是一片啜泣聲。非但晉國百姓,就連吳國守邊的將士,聽得敵方主帥去世,亦為之流淚。羊祜是富有悲憫精神的歷史人物之一,他不遺余力地主張伐吳,與其說是為了建功立業,不如說想拯救吳國百姓于水火之中。后來,襄陽人在峴山上為羊祜立廟樹碑,每年祭祀,香火不斷,由于人們感念羊祜之功德,更懷念其人,望其碑而不禁墮淚,故而此碑又被稱為“墮淚碑”。

盡管羊祜未能完成平吳之事業便去世,留下些許遺憾,然而晉國平吳之戰略,實出于羊祜之手。平吳戰爭中最重要的兩位名將,杜預與王濬,均是羊祜所推薦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論平吳之事業,羊祜實有不可磨滅之功。

羊祜在臨死前推薦杜預接替他的位置。杜預是晉代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他有個綽號叫“杜武庫”,并不是說他十八般武器樣樣精通,實際上他不會武功,騎馬、射箭都不行。“武庫”的意思是“言其無所不有也”。他博學多才,什么學問都懂,他不會刀槍棍棒,但他有各種思想武器。羊祜推薦杜預除了看中杜預的能力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杜預是朝廷中為數不多堅決支持南征吳國的官員。要是連這個抱負也沒有,怎么能完成平吳的歷史偉業呢?278年底,杜預走馬上任,出任鎮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

279年,由于皇帝孫皓倒行逆施,東吳帝國南方爆發大規模的叛亂。這起事件,讓晉國鷹派人物看到了滅吳的機會。

時任益州刺史的王濬在七年前就開始督造戰船,七年過去了,晉國朝廷仍遲遲未發動南征。他有一種英雄無用武之地之感嘆,遂上書晉武帝司馬炎:“孫皓荒淫暴虐,應當速速出兵征伐,倘若孫皓死了,吳王另立賢主,那將成為我們的勁敵;臣督造戰船已經七年,現在每天都有船因腐爛而毀壞,應趕緊投入使用;我已經七十歲了,所剩時日不多矣。以上三點,倘若有變,東吳就難征服了,誠愿陛下不要喪失良機。”

王濬認為征吳三個條件是:其一,吳國還沒另立明主;其二,他在蜀地所造之戰船尚未腐壞;其三,自己還活著。請注意第三點,王濬是多么自負,認為自己乃是伐吳的不二人選。為什么呢?王濬這個人有兩大特點,一是志向很大,二是人比較狂傲。許多人看他不順眼,只是羊祜極為欣賞其才華,向晉武帝力薦,事實證明羊祜的眼光是不錯的。王濬親手打造了一支龐大艦隊,伐吳主力必定是這支艦隊,除了他,誰能指揮呢?

看到王濬的奏折,司馬炎為之一動。

這時,荊州刺史杜預也上書稱:“如今伐吳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十分周密細致,倘若成功,便可一舉開創萬世太平之基業;倘若不成功,只不過多耗費些時日罷了,何妨一試呢?若一再拖延,各種條件發生變化,到時恐怕就很難了。今日之形勢,對我們十分有利,絕無傾覆的風險,老臣已經下定決心,不敢以模棱兩可的態度敷衍了事,請陛下明察。”

杜預上書后一個月,未能等來皇帝的答復。于是他又提筆寫了另一道奏折:“凡事應該權衡利害,伐吳之利十有八九,其害不過十之一二,最多只是勞師無功罷了。如今一些朝臣反對伐吳,只不過因為他們沒有參與制訂計劃,沒有功勞,他們明明知道自己是錯的,卻還堅持己見,不過是想保住面子罷了。最近朝廷有一種風氣,不管什么事,都會引起一窩蜂地反對,雖說各人觀點不盡相同,也是仗著皇上寬容因而不考慮說話的后果。入秋以來,前方將領積極備戰,現在倘若中止伐吳計劃,孫皓便有時間遷都武昌,加固江南諸城防御,堅壁清野,到時城不可攻,野無可掠。若我們把軍事計劃推遲到明年,恐怕就難有作為了。”

這折奏疏快馬送入洛陽,這時晉武帝司馬炎正與中書令張華下棋。張華乘機說:“陛下圣明英武,國富兵強,吳主荒淫暴虐,誅殺賢能,如今討伐之,必可不勞而定天下,愿陛下不要再疑惑了。”

在王濬、杜預、張華等人的推動下,晉武帝終于下定決心:消滅東吳,一統天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拜城县| 巩义市| 安远县| 溧阳市| 雷山县| 双鸭山市| 南阳市| 甘洛县| 睢宁县| 伊金霍洛旗| 宝兴县| 泽州县| 宁安市| 吉安县| 茂名市| 永胜县| 凤冈县| 海口市| 泰和县| 阿尔山市| 三台县| 申扎县| 华坪县| 苍山县| 七台河市| 宝鸡市| 罗源县| 阿拉善盟| 新乐市| 石泉县| 屏南县| 伊春市| 拉孜县| 闵行区| 奉节县| 庆城县| 金溪县| 邻水| 太仆寺旗| 电白县| 玉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