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菲定律(青少版)
- 唐斌
- 872字
- 2023-04-25 18:25:19

加拿大蒙特利爾海勃實驗室的心理學家,進行了著名的“感覺剝奪”實驗:被試者一人在一個單獨的房間,戴上半透明的護目鏡,限制他們的視覺;用單調的聲音,限制他們的聽覺;在他們的手臂上戴上紙筒套袖和手套,來限制他們的觸覺。幾個小時后,他們就開始感到恐慌,產生幻覺。連續三四天后,他們產生了許多心理問題,并急切要求停止實驗。實驗停止數日后,他們才慢慢恢復正常。
感覺剝奪效應
是呵護還是剝奪呢?
通過一系列實驗,心理學家發現:只有通過感官的感知,人們才能獲取外界的信息,才能適應環境求得生存;肢體的協作、心智的成熟、大腦的發育都是建立在感知外界環境,并與之互動的基礎上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次到武漢大學演講。演講開始,只見他帶著一只大公雞走上講臺,下面的聽眾都愣住了,不知道他到底要干什么。陶行知先生不慌不忙地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雞的頭,強迫它吃米,可是公雞撲騰著翅膀,就是不吃。他接著用力掰開大公雞的喙,把米硬往里面塞。大公雞拼命掙扎,還是不肯吃。最后,陶行知先生理了理大公雞的翎毛,把它放在桌子上,自己往后退了幾步,站到一旁。不一會兒,大公雞無視師生,在眾目睽睽下啄起米來。
這時候,陶行知先生開始了他的演講:“我認為,教育就跟喂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情愿學的。即使學,也會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是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地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
很多時候,你的爸爸媽媽就如陶行知先生展示的那樣,用自己的感受替代你的感受,用自己的想法替代你的想法,恨不得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全塞給你,恨不得把自己認為有害的東西全幫你屏蔽掉。他們呵護你、保護你,為你遮風擋雨,為你解決一切困難,為你營造一個“完美”的世界。其實,對于你來說,這既是愛,也是一種剝奪。生活與成長,始終是自己的事兒,爸爸媽媽永遠無法代替你經歷你的人生。你應該自己去品嘗生活的滋味,這才是最好的成長方法。
這個臟,不要碰;那個苦,不要吃
在生活和學習中,你還遭遇過哪些類似“這個臟,不要碰;那個苦,不要吃”的“感覺剝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