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甘草  ?上品 植物篇

產地分布:陜西、河東等。

成熟周期:春天長苗,七月開花,八月結果。

形態特征:枝葉像槐,葉端微尖而粗澀,似有白毛,子像小扁豆,非常堅硬。

功效: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

【原文】

甘草,味甘,平。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瘡;解毒。久服輕身延年。生川谷。

【譯文】

甘草,味甘,性平。主治五臟六腑內的寒熱邪氣;能夠使筋骨堅實,使肌肉增長,氣力增加;消除刀槍所致的瘡腫;能解毒。長期服用可使身體輕巧、延年益壽。產于山川、河谷之處。

【集解】

《名醫別錄》記載:甘草生長在河西川谷積沙山及上郡。二月、八月的黃道吉日采根,曝曬,十日成。

陶弘景說:河西上郡現在已不通商貿易。現在的甘草出產于蜀漢中,多從汶山諸地而來。赤皮斷理,看起來堅實的,是抱罕草,最佳。抱罕是西羌的地名。也有像火炙干的,理多虛疏。又有如鯉魚腸的,被刀破,不復好。青州也有甘草,但是不好。又有紫甘草,細而且實,沒有的時候也可以用它來代替。

蘇頌說:今陜西、河東等州郡都出產甘草。春天長出青苗,高一二尺,葉像槐葉,七月開紫色的花像柰冬,結的果實為角狀,像畢豆。

時珍說:甘草的枝葉像槐,高五六尺,但葉端微尖而粗澀,好似有白毛,結的果實與相思角相像,成熟時果實自然裂開,子像小扁豆,非常堅硬。現在的人只以粗大、結緊、斷紋的為好,稱為粉草。質輕、空虛、細小的,其功用都不如粉草。

甘草根

[修治] 雷說:凡使用甘草,必須去掉頭尾尖處。其頭尾尖部服后會使人嘔吐。每入藥使用時切成三寸長,擘作六七片,盛入瓷器,用酒從上午九時浸蒸到中午一時,取出曬干搓細用。一法:每斤甘草用油七兩涂炙,以油耗盡為度。又法:先將甘草炮制,使其里外都是赤黃色時備用。

李時珍說:方書中炙甘草都是用長流水沾濕后炙,炙熟后刮去紅皮,或用漿水炙熟,沒有用油酥炙、酒蒸的。一般補中宜炙用,瀉火宜生用。

[性味] 味甘,性平,無毒。

[主治] 溫中下氣,用于煩滿短氣、傷臟咳嗽,并能止渴,通經脈,調氣血,解百藥毒,為九土之精,可調和七十二種礦石藥及一千二百種草藥。《名醫別錄》

除腹中脹滿、冷痛,能補益五臟,治療驚癇,腎氣不足的陽痿,婦人血淋腰痛。凡體虛有熱者宜加用本品。(甄權)

安魂定魄,能補各種勞傷、虛損,治療驚悸、煩悶、健忘等證,通九竅,利血脈,益精養氣,壯筋骨。《日華諸家本草》

甘草生用瀉火熱,炙用散表寒,去咽痛,除熱邪,扶正氣,養陰血,補脾胃,潤肺。(李杲)

治療肺痿咳吐膿血及各種瘡腫癰疽。(王好古)

解小兒胎毒,治驚癇,降火止痛。(李時珍)

甘草梢

[主治] 生用治胸中積熱、祛陰莖中痛,加酒煮玄胡索、苦楝子效果更好。(張元素)

甘草頭

[主治] 生用能行足厥陰、陽明二經的瘀滯,消腫解毒。(朱震亨)

主癰腫,適宜與吐藥配合使用。(李時珍)

[發明] 朱震亨說:甘草味甘,大緩各種火毒邪氣,要使藥效到達下焦,必須用甘草梢。

李杲說:甘草氣薄味厚,能升能降,為陰中的陽藥。陽不足者,用甘味藥補益。甘溫藥能除大熱,故生用則性平,補脾胃的不足并大瀉心火;炙用則性溫,補三焦元氣并散表寒,除邪熱,去咽痛,補正氣,養陰血。凡是心火乘脾,腹中急痛、腹肌痙攣的患者,宜加倍使用甘草。甘草功能緩急止痛,又調和諸藥,使方中各藥不相沖突。所以,熱藥中加入甘草能緩和熱性,寒藥中加入甘草能緩和寒性,寒熱藥并用時加甘草,能協調寒熱藥的偏性。

李時珍說:甘草外紅中黃,色兼坤離;味厚氣薄,滋補脾土。調和眾藥,有元老的功德;能治各種病邪,有幫助天帝的力量而無人知曉,斂神仙的功力而不歸于自己,可說是藥中良相。但是,腹滿嘔吐及嗜酒者患病,不能用甘草;并與甘遂、大戟、芫花、海藻相反。

蘇頌說:根據孫思邈《千金方》所說,甘草解百藥毒。有服馬頭、巴豆中毒的病人,甘草入腹即解,效果顯著。方書上說大豆汁能解百藥毒,我多次試驗后都無效,加入甘草的甘豆湯,則療效神奇。

【百草堂】

從前,有位草藥郎中,他住在一個偏遠的山村里。一天,郎中出診未歸,家里又來了很多求醫的人。郎中妻子暗自琢磨包點兒草藥把這些求醫的人們打發走。她想起灶前燒火用的一大堆草棍子,拿起一根嘗了嘗,居然還有點兒甜。于是就把這些小棍子切成小片,用紙包成小包,發給那些看病的人,并謊稱這些藥是郎中走時留下,那些人每人拿了一包藥告辭致謝而去。

幾天后,好多人拎了禮物來答謝草藥郎中,說吃了他留下的藥,病就好了。郎中聽妻子道完事情原委后,問那幾個人原來得了什么病,他們回答說,有的脾胃虛弱,有的咳嗽多痰,有的咽喉疼痛,有的中毒腫脹……

從那時起,草藥郎中就把“干草”當作中藥使用,用以治療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又以其潤肺功能治咳嗽多痰;不單如此,郎中又用它調和百藥,每帖藥都加一兩錢進去,并正式把“干草”命名為“甘草”。自此,甘草一直沿用下來。

對癥下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盘锦市| 黄冈市| 如皋市| 宕昌县| 榆林市| 思茅市| 雷山县| 庆元县| 集安市| 天峻县| 平果县| 汨罗市| 长兴县| 芒康县| 乌审旗| 新泰市| 土默特右旗| 会理县| 安溪县| 昂仁县| 阿瓦提县| 繁昌县| 边坝县| 莎车县| 瓦房店市| 冷水江市| 通渭县| 乌苏市| 榆社县| 安吉县| 诏安县| 临桂县| 崇仁县| 滨海县| 蒙自县| 全椒县| 临安市| 清苑县| 札达县| 耒阳市| 高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