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戒煙不難
- 祖臣雷
- 1440字
- 2023-04-23 18:59:12
元認知的漏洞,讓你從討厭到離不開
很多人在吸煙之前一定知道香煙具有一定的成癮性,按道理講,由于主觀意識的存在,人是最不應該上癮的,但依然有很多人深陷煙癮之中,無法自拔。造成這一結果的根本原因,就是元認知中的漏洞。
元認知,是指對認知的認知,即人們一方面進行著各種認知活動,另一方面又要對這些認知活動進行監控和調節,而這種對認知活動的再認知就是元認知。簡單來說,就是人們具有一種站在第三方立場上客觀觀察自己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使人們避免形成一些非健康的習慣。
但是,元認知存在一個很大的漏洞,就是人們只能對一些突如其來的劇烈變化心存警惕,而忽略掉在潛移默化中產生的影響。也就是說,一些成癮的東西,都是在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借助元認知的漏洞,避開了元認知的監測,讓人們形成依賴。
這種過程很像“溫水煮青蛙”,美國康奈爾大學做過一項有名的實驗,實驗者將一只青蛙突然扔進一口盛滿沸水的鍋內,青蛙感受到高溫的刺激,用盡全力跳出了水鍋。但在第二次實驗中,實驗者將這只青蛙重新放入鍋內,鍋內盛滿了冷水,并偷偷在鍋下面加熱。起初,青蛙安靜地待在水里,隨著水溫的升高,青蛙意識到危險,準備跳到鍋外,但為時已晚,熱水已經讓它變得全身癱軟,無法動彈。
當然,煮青蛙的目的是為了研究溫度和神經反射的關系。在溫度變化明顯時,青蛙可以迅速跳出,是因為熱刺激使青蛙出現了應激反應。但在水溫變化很小時,由于感覺適應的存在,持續的水溫變化使青蛙適應了這種刺激,反射應激性降低,直到達到無法忍受的地步,最終失去逃生的機會。
對于吸煙者來說,上癮過程就是一個“溫水煮青蛙”的過程。在每個吸煙者的印象中,第一支煙一定會給吸煙者帶來各種不適感,比如,頭暈、惡心、嘔吐。最初因好奇而嘗試吸煙的人群,內心對香煙還是有所防備的,擔心會產生煙癮。然而,正是這種初次體驗所獲得的不適感令他們放松了警惕,甚至一些人認為吸煙不過如此,抱著“吸煙隨時可以戒掉”的想法,頻繁加入吸煙者的群體,一次又一次地吸食香煙。
但在這個過程中,吸煙者的身體內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神經的敏感度會因香煙中的有害物質刺激變得遲鈍,多巴胺的分泌也會降低。當這種情況惡化到一定程度時,只有在尼古丁的刺激下,多巴胺的分泌才會達到吸煙者所適應的水平,此時,吸煙者才真正體會到香煙存在的意義。
在吸煙之前,人們的興奮度保持在一個正常水平,而通過吸煙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人們對興奮度的需求增高,而吸煙則能使人們在一瞬間體會內心的寧靜。一旦吸煙者感受到吸煙的意義,就已經經歷完香煙成癮的過程,而這一切都是在元認知的監測下進行的。
相關證據顯示,在患有煙癮的青少年群體中,10%的人在首次吸煙后的兩天內就會出現煙癮癥狀,25%的人在一個月的時間內上癮,超過半數的人當每月吸煙數量達到七支以上時就會上癮。在傳統觀念中,只有每天至少吸食五支香煙才屬于上癮,但研究表明,一支香煙中的尼古丁含量就足以使大腦中的尼古丁受體達到飽和,在首次吸煙之后,尼古丁就會改變大腦的功能和結構,從而誘發煙癮。這種改變是永久性的,也是為什么香煙一旦成癮就難以戒除的原因。
在正常情況下,當吸煙者生病時也對香煙存在需求,且無法長時間在圖書館、學校、電影院等禁止吸煙的場所逗留,就說明吸煙者已經出現了上癮癥狀。另一種確認自己上癮的方式是,如果吸煙者嘗試停止吸煙,會無端出現很多不適的感覺。
因此,吸煙者一定要明白,吸煙的煙癮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并不會時刻受到主觀意識的監督。一旦在停止吸煙后出現不適癥狀,就意味著吸煙者已經染上了煙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