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律的力量:5分鐘自控力訓練
- (美)彼得·霍林斯
- 2782字
- 2023-04-25 10:32:07
第一章 精神大于物質
羅莎(Rosa)在八歲時看了《回望未來》(Back to the Future)后便迷上了電影,她立志要當一名電影導演。從那以后,她再也沒有其他的抱負,她一直牢記自己的導演夢,即使在接下來的二十年里,除了成為一名狂熱的電影觀眾,她從未朝著這個目標有過任何實質性的前進。
她對電影神秘的幕后故事的了解是首屈一指的。無論有沒有花時間看過這些電影,她都會花時間在互聯網和歷史書上閱讀有關這些電影的資料。如果能上電視節目《危險邊緣》(Jeopardy),她一定會成為一名蟬連的冠軍。羅莎讀過她最喜歡的所有導演的許多本傳記:斯皮爾伯格的、黑澤明的、費里尼的、宮崎駿的……
然而,她從未將這些研究、知識和信息轉化為行動。她家里有一臺相當昂貴的攝像機,被她束之高閣,擁有相同待遇的還有一套她只用過幾次的電影剪輯軟件檔案。這些做法都太讓人不安與困惑了。此外,她覺得如果自己的知識和準備都不夠,注定不能成為一名導演,那該怎么辦?避重就輕并保持無所作為會更容易。至少,了解了費里尼和宮崎駿最喜歡的電影,讓她在某種程度上很有成就感,盡管這種做法只是掩耳盜鈴。
有一天,她發現一位熟人開設了YouTube頻道,很快便積累了數百萬的點擊量。出于好奇,她開始觀看這些視頻,并被所看到的內容震撼。這不是藝術——鏡頭的邊框不夠,焦點錯了,敘述結構顛倒了!
然而,隨著觀看次數的持續增加,似乎沒有一個觀眾在意。更重要的是,這些視頻的評論都很振奮人心。沒有人關心畫面和焦點。不能忽視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這個人做的比羅莎多得多,而知識和專業技能卻少得多。因此,羅莎做出了一個戲劇性的決定。如果她能做到,為什么羅莎不能?
在接下來的四個月里,她將不惜一切代價,朝著成為一名真正導演的目標邁出堅實的步伐。她曾一度放棄了真正想做的事,而現在是時候認真工作、繼續前進了。她不會再退回到舒適區;她將通過純粹的意志力和自律將夢想變成現實。她已經有了知識儲備,現在萬事俱別,只欠東風。
她先把自己的時間分成兩類:學習時間和練習時間。
在學習時間里,羅莎有條不紊地研究如何寫劇本、組織情節,以及知名導演們用什么方法來獲得他們想要的鏡頭。在練習時間,她嘗試了不同的鏡頭和角度,寫了幾個場景,并改變了視角和故事情節,看看哪個效果最好。她不再花很多時間看她以前看過幾百次的老電影的評論,也不再擔心不能正確使用她的設備而讓它們在壁櫥里積灰塵。有一段時間,羅莎充滿了能量和熱情,終于可以為她堅持了這么久的夢想而行動了。
在四個月的最后那天,羅莎開始拍攝電影。她找到了幾個為換取比薩而愿意工作的當地演員。她自己就是攝影師。她的表弟是一個不錯的助手,她的狗成了她的道具。完成后,她把它放到了網上,獲得了幾百次點擊量,其中大部分來自家人和朋友。羅莎不是一個專業的電影制作人,但這是她把愿望變為現實的旅程中的一步。
此后,她承諾每個月完成一部短片。很快,她聲名鵲起并成為業內拍攝速度最快、知識最淵博的導演之一。不到三年,她的一部短片進入了電影節的評選,這是她剛剛起步時做夢也想不到的事情。雖然沒有獲得任何獎項,但她仍然獲得了認可,并開始能夠通過童年的導演夢想來養活自己。
突然有一天,似乎羅莎回顧了她所做的工作,并對自己走了這么遠感到由衷高興。她已經做到了(或者更確切地說,她正走在行動的道路上,并且會繼續走下去)。尷尬的第一次嘗試、早期的失敗和學習過程的曲折幾乎從她的記憶中消失了,她感到自豪,很有成就感,對自己的能力也充滿信心。她還要做得更多,走得更遠。
有人可能會說羅莎很幸運。也許其他一些電影愛好者從未真正實現過從“思考”到實際行動的飛躍。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但如果羅莎沒有做出決定,全心投入她多年來回避做的事,她將永遠不會如此幸運。
那么,是什么讓羅莎成了一名成功的導演?
是她及時意識到,她需要給自己一份自律的禮物。她知道,她想要的任何東西都在一扇門的后面,只有自己才能打開它,沒有其他人能為她做這件事。沒人能推她進那扇門,也沒人能幫她打開它。她如果什么都不做,將永遠停留在錯誤的一邊,雖然心懷夢想和希望,但永遠不會接近她內心深處渴望的東西。
她改變了習慣,開始有條不紊地思考,并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當她的首次嘗試遭遇困難時,她沒有急于求成,也沒有灰心喪氣。她不再接受沒有挑戰和痛苦的生活方式,面對艱難困苦,她始終堅持自己的目標。她沒有像多年前那樣,在想放棄的時候就放棄。她把自己的目標置于暫時的不適感之上。在某種程度上,她不再接受無所事事,為目標奮斗才是她的最終選擇。
自律、意志力、自制力、“精神大于物質”——不管你怎么稱呼它,這就是羅莎所喚起的,也是本書的主題。這是一個我們曾極力避免的經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快樂。
即使你現在不會立刻相信,羅莎并沒有你沒有的超能力。如果這看起來很難,那么的確如此。與羅莎為克服自我懷疑與自卑曾做出的努力相比,你此刻對成功的幻想其實并沒有更容易。我的意思是,如果她能做到,那么你也能做到。
從表面上看,這很容易解釋:確保我們按照自己的意圖行事。它意味著將我們的意圖和行為聚焦在一個明確的方向上,以過上想要的生活。它代表了無論在什么情況下我們做想做的事的能力。我們在智力上和邏輯上都知道這才是通向目標的必經之路。
那么,為什么羅莎等了很多年才采取行動?為什么這對我們很多人來說都那么難?
自律并將精神與行動相匹配,這兩件事都需要我們的精神參與其中。行動并不是問題,因為我們的胳膊和腿通常聽從支配,它們不會被迷失的精神拉向不同的方向。即使它們第一次不聽我們的話,我們也可以用身體迫使它們服從。然而,精神——你的想法、意圖和期望——很難被扭曲和強迫。
想想看,大多數冥想和正念練習的目標是消除所有精神上的雜念,專注單一的想法,或者專注身體的感覺,而根本不去思考。控制和掌握我們的精神是對抗壓力和焦慮最好的武器。可以說,掌控我們的精神并將其轉化為行動是生活中最難實現的成就之一。
行動起來!別想著穿著芭蕾舞短裙的紫色大象。我的告誡起作用了嗎?你現在沒在想象大象站在草地上的情景了吧?它的耳朵很大,穿著一件白色的透明芭蕾舞短裙。你成功地阻止自己想象它的軀干和粗腿了嗎?大概沒有吧。這就是為什么精神是如此難以擊敗的野獸。
無論如何,自律在你的內在與外在現實之間創造了一條清晰的路。
事實上,無論回報是否來得及時,回報通常都是如此遙遠,以至于你此刻甚至無法理解它們。有時候進步如此緩慢,以至于人們很難判斷出自己與之前有什么不同,而人們如果看不到自己在變得更好,那么可能傾向于選擇放棄。無論何時,精神都容易被情緒、應激事件或其他破壞性思維模式所“劫持”。
這只是我們從意圖到行動的奮斗道路上的一個例子。不管初衷有多美好,你的精神就是不在乎。它必須被引導、被構建,你甚至需要誘使其遵守規則,這就是你將在本書中所學到的內容。
確切地說,本章主要講述了我們在形成自律精神方面所面臨的各種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