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營管理:寫給中層經理人的運營管理工作手冊
- 郜軍
- 1124字
- 2023-04-25 10:29:23
明了效率的定義
效率提升是運營管理的終極目標。
在運營管理中,有人將效率定義為多、快、好、省四個字,乍一看好像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按照這種簡單的定義來指導運營管理,就會存在很多問題。
例如,企業提供的是定制化的產品,那么每個訂單都是一個獨立的需求。如果為了滿足客戶需求,按照客戶提供的產品標準過度生產,企業就會由于生產過剩帶來庫存增加。而這種產品并不是其他客戶的需求,因此必然會給企業帶來浪費。
再如,在很多企業經常會出現前端銷售預測不準確的現象。當月實際銷售的產品并不在當月的生產計劃中,使沒有列入生產計劃的需求大幅增加,這就給后端的生產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打亂了正常的生產、采購節奏,并產生了資源浪費。但是因為銷售是企業運營管理的重點,所以很多企業為了滿足前端銷售的不確定性,要求后端的生產盡可能地生產多品種、多規格的產品,這就給企業帶來了很大的庫存積壓。這是典型的前端不確定性給企業帶來的后端浪費,不是企業所追求的效率。
對效率的定義,應該從三個方面進行思考,即是否增加產出、是否降低運行費用、是否降低庫存。
【舉例說明】
在一條流水線上,有四個標準工位,每個工位的員工每小時的產出是不一樣的。其中,工位3的單位時間產出,與其他三個工位的平均產出略有不同,如圖1-1所示。

圖1-1 流水線效率現狀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 該條流水線每小時的平均產出是8件,這也是木桶理論的基本原理。
? 在工位3之前,由于前兩個工位的單位產出都是10件,因此在工位3就會存在2件在制品的積壓。
? 由于工位3的每小時產出是8件,工位4的每小時產出是10件,那么工位4的員工就會出現等待的現象。
由此可見,這條流水線的工作效率出現了“增加庫存、增加等待”的低效率表現。
在改善的過程中,由于管理者很容易看到工位3出現了短板,因此就習慣性地采取了改善措施,即在工位3增加生產力,如圖1-2所示。

圖1-2 流水線效率改善措施
如果按照這種改善措施,我們就很容易看到,在工位4之前將增加6件在制品的積壓,在工位3之前將出現等待的現象。這種改善并沒有使整條生產線的效率得到提升。因為其“增加庫存、增加等待”的現象并沒有被消除。
【結論】通過上述案例我們可以發現,如果按照效率的定義,現有改善措施并沒有真正提升生產效率。要真正提升生產效率,按照約束理論的原理,第一步是要讓整條生產線的其他三個工位都按照工位3的節拍減少單位時間產出。第二步是想辦法挖掘工位3的產能,釋放該瓶頸的潛能。在采用這些措施之后,如果還沒有達成預期,那么要么修改工藝,要么接受現實,對整條流水線采取降速策略,避免庫存的增加。
因此,對是否增加產出、是否降低運行費用、是否降低庫存這三個方面同時進行思考,才能讓管理者對效率的定義有一個全面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