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子兵法》的思維方式(簡明本)
- 王天骕
- 2097字
- 2023-04-13 17:07:55
前言
《史記》中的孫子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對孫子的生平記述得極為簡略,其中九成的篇幅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武將自己撰寫的兵法獻給吳王闔閭。吳王看完后說:“你的十三篇兵法寫得很好,能否拿我的軍隊試試?”孫武說可以。吳王再問:“用婦女來試驗可以嗎?”孫武說可以。于是吳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宮中美女,請孫武訓練。
孫武將她們分為兩隊,以吳王愛的兩個宮姬為隊長。孫子讓所有宮女都拿著長戟,排成隊列。隊伍排好后,孫武便發問:“你們知道你們的心、左右手和后背的位置嗎?”眾宮女回答:“知道。”孫武接著說:“我發口令向前,就面向心臟所對的方向;向左轉,就朝左手的方向轉;向右轉,就朝右手的方向轉;向后,就朝后背的方向轉。”眾女兵回答:“明白了。”孫武命人搬出鉞(斬首用的大斧),三番五次向她們申誡,隨后便擊鼓發出向右轉的號令。然而眾宮女不但沒有依令行動,反而哈哈大笑。孫武見狀說:“解釋不明,交代不清,應該是將官的過錯。”便又將操練規則和懲罰措施詳盡地解釋了一遍,之后再次擊鼓發出向左轉的號令。眾宮女依然只是大笑。孫武說:“解釋不明,交代不清,是將官的過錯。既然已經交代清楚而依舊不聽命令,就是隊長和士兵的過錯了。”說完,命左右隨從把兩個隊長斬首。吳王見孫武要斬自己的愛姬,急忙向孫武講情。孫武卻說:“我既受命為將軍,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將兩名女隊長斬首,再任命另外兩人為隊長。自此以后,眾宮女無論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還是跪下起立,都認真操練,再也不敢嬉鬧了。
于是,孫武向吳王報告說:“軍隊已經操練完畢,請大王檢閱。您可以隨心所欲地指揮她們,即使命令她們赴湯蹈火,她們也不會違抗命令。”吳王因為失去兩個寵姬,正在痛心后悔,就沒好氣地說:“你回賓館休息吧,我不想檢閱了。”孫武有些不滿,嘆息道:“大王只是欣賞我的理論,卻不支持我實行啊!”吳王闔閭雖然不悅,但知道孫武果真善于用兵,因此任命他做了將軍。這之后,吳國向西打敗了強大的楚國,攻克郢都,向北威震齊國和晉國,在諸侯各國名聲赫赫。在這個過程中,孫武出了很大力。
這個故事后來演變為成語“三令五申”。可惜故事雖然生動,但并不可信。
首先,這則故事花費的筆墨與孫子的其他事跡不成比例。除了這則故事,《史記》中只有《伍子胥列傳》和《吳太伯世家》各有兩段話提及孫武的事跡,而且兩篇中的這兩段話幾乎相同。一段是:“將軍孫武曰:‘民勞,未可,待之。’”一段是:“吳王闔廬請伍子胥、孫武曰:‘始子之言郢未可入,今果如何?’二子對曰:‘楚將子常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必得唐、蔡乃可。’”而《國語》《左傳》雖然有伍子胥事跡的記載,卻沒有孫子的記載。《史記》未記載孫子的身世、生卒、個人功績,卻將孫子見吳王的故事描寫得繪聲繪色,不免令人生疑。
第二,吳王用這種方式考驗孫子的軍事才能過于膚淺。《孫子兵法》是頂級的軍事著作,吳王看過后不向孫子詢問如何稱霸天下,卻用操練侍女來考察他。鈕先鐘先生這樣評價道:“即令吳王有意要面試孫武的將才,他也不可能采取此種方式,因為操場上的制式訓練最多也只能考試連長(上尉),吳王似乎不會無知到那樣的程度,居然用考小學生的方法來考博士生。”況且吳王要孫子操練侍女,往輕了說是一種輕蔑,往重了說是一種侮辱。吳王的做法一點也不像有求賢若渴的誠意。
第三,孫子訓練宮女的故事本身,也存在諸多不合常理之處。
(一)孫子處罰的對象是吳王的兩名寵姬。一個還沒什么名氣的孫武真有這么大膽子,敢當著吳王的面斬殺他的寵姬嗎?要知道這可是命專諸刺殺了吳王僚而篡位的闔閭。估計連以剛戾著稱的伍子胥都不敢這樣做。就算孫武的確是大智大勇,算好了到目前為止一直表現昏庸的闔閭最終會反轉成明君,但孫子剛來面試就給老板當頭一棒,他就沒考慮過以后如何共事嗎?
(二)當侍女們經過三令五申還不聽從命令的時候,孫子直接祭出了最重的軍法——斬首。為什么孫子直接要用最高刑罰?畢竟訓練才剛剛開始,杖責這類刑罰就無法讓這些“瘋丫頭”聽話嗎?何況如此剛戾之風與《孫子兵法》的內容并不相符。
(三)斬殺這兩名寵姬的是孫子本人嗎?這兩名寵姬再怎么“傻白甜”,估計也沒笨到乖乖跪下來等著孫子拿大斧子砍。如果孫子不想上演“宮廷里追砍宮女”的鬧劇,那么行刑時肯定需要有人幫忙捆綁按住這兩名宮女。難道孫子來面試時就預先自帶了劊子手隨行?還是吳王的劊子手心大到憑孫子這個外來者的一句話就斬了自己國君的寵姬?吳王就算最后愛才任用了孫武,但痛失小寶貝的吳王難道不會拿這幾個操刀的小嘍啰出氣嗎?
(四)吳王為自己的兩名“寵姬”求情,孫子卻以“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為由強行斬了兩個美女。當著吳王的面,在吳王的宮廷里,用“將在軍”這種理由殺人是不是太牽強了些?剛來面試就敢拿雞毛當令箭,等以后掌握了軍權,誰還管得了?
(五)孫子真的有權力在吳國的宮廷里殺人嗎?更何況孫子還是在吳王及其麾下眾多侍衛的面前動手。吳王要是真想救自己的寵姬的話,求情未果還可以找身邊的侍衛強行阻攔啊。
經過這些分析可以看出,這個故事莫說是孫子,放到任意一個人身上,幾乎都不可能發生。這只是一個由后人杜撰的寓言故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