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萬般皆是命

‘汴梁軍民驚聞虜酋兀術南下,破建康、襲行在,焚掠杭城,無不義憤填膺,遂扶老攜幼,率眾勤王……’

看著署名,兩朝進士弘農楊博楊少安,楊博甩了甩有些發酸的手腕。

雖說肌肉記憶還在,但楊夫子的字跡委實一般。

一份上書,絞盡腦汁避免出現語法的錯誤。

程序上多半是不合規制的。

但意思還算明確。

算是說明了棄城的理由,上書里面也沒提上官悟等人的名字。

應該不會嚇著小朝廷的茍爺跟臣屬。

只是能不能送到行在,還是個問題。

現在的楊夫子,已經處于淮河南岸。

南渡淮水,還在進行之中。

書寫用的桌椅條案,逃命的途中自然不會有。

筆墨紙張、字畫古董、金石珍玩,當初楊夫子遺棄的東西。

現在又用糧食,從汴梁殘民手中,換了回來。

過了淮水,這些金賊劫掠的文玩,價值也在飆升之中。

一來一去,耗費不多,只是汴梁的民力。

上書用的筆墨,應該是文臣隨身攜用的文具。

雖說墨汁干了,但墨的質量不錯。

加點水之后,墨跡依舊漆黑油亮。

紙張也是很不錯的宣紙,只是作為書桌的大石頭,有些不平整。

女書史常平,顯然也不是書僮專業的。

兌水的時候,稍微多了一點。

種種原因之下,除了字跡一般,楊夫子手里的宣紙,也皺巴巴的很難看。

看著面前廢紙一般的上書。

楊夫子看了看女書史,想著是不是再找一個秘書之類。

民間上書言事,也是有規制的。

可惜,現在身邊沒有一個合適的人作為秘書,來提點一下楊博楊夫子。

回望渡口方向,楊夫子又是一嘆。

流民之中,文人應該有幾個。

但金六郎屢次篩查,都沒有冒頭的。

不是自覺資歷不夠,就是不看好這次南渡。

流民之中,真正的文臣士大夫,應該一個也沒有。

宗澤之后,杜充、郭仲荀相繼南逃,有點身份、家資的都跟著跑了。

只有金六郎這樣的笨蛋,才會被手下人拖累,困守孤城。

要趕緊組建自己的幕僚團隊。

一個人浪,掀起的浪花終歸有限。

看著秩序井然的流民大軍,楊博也在暢想南渡之后的局面。

南渡淮水的地點,選在了濠州與泗州之間,正對招信縣城的位置。

人員渡過淮水之后,依舊沿河而走。

在招信與泗州之間,決定下一步的行止。

如果小朝廷有招撫安置的手段,就此結束南渡,是最好的結果。

如今濠泗之地,大半已經易手于金賊,甩掉流民的負擔。

楊夫子手里至少有三萬青壯可以成軍。

只用壯丁,五萬左右。

其中還有兩萬余,如驢馬一般耐力強悍的甲士。

之后,西進濠州、東下泗州、救援楚州、光復建康府、收復臨安。

只要繞開困守黃天蕩的金兀術。

淮南的大好天地可以任意縱橫,收復失地猶如探囊取物。

畢竟金賊都走了,剩下的幾乎都是空城。

只要趕路急,能搶在第一波進城,那就是功勞。

有了功勞加上兩朝的雙進士,妥妥的高官起步。

按照建炎四年中、紹興初年的節度使制度。

手里有兵,鎮撫使兼知州輕而易舉。

收復數州之地,宣撫使兼知數州或是知府,也未可知。

穩定一下地盤,操練一下新軍,再過個一兩年、兩三年。

拿著軍隊、地盤,再跟小朝廷換個樞密使。

講講價,怎么也能換一個簽知樞密,執政級別就到手了。

有了南宋小朝廷國防部次長的位置。

再轉換一下官職差遣,妥妥的少奮斗二十年。

“楊夫子,小的差人去打聽回來了。

濠州知州孫逸,年前就逃去建康府投奔杜充了。

如今濠滁二州,歸在權知州、節度濠州軍馬、武功大夫劉位治下。

劉位是招信縣豪強,帶著兄弟子侄鄉黨聚成義軍,他的官位是杜相公給的。

劉位如今就在招信縣的橫山寨立足,人馬不過兩三千余。”

楊夫子不怎么看的順眼的關三郎。

兜頭一盆涼水,就澆滅了楊博國防次長的遐思。

聽著劉位節制濠滁,手下人馬也就兩三千。

還是杜充那不是人種兒的封的官。

楊博的心又有些涼了。

士大夫們倒是長了兩條好腿。

滿腹經綸用來判斷形勢也很是準確,蹽的及時。

思維還很縝密,蹽的時候還不忘拉墊背的。

蹽不了的,也有一張好嘴。

司馬懿的戰、守、逃、降、死,讓他們玩的爐火純青。

偽齊的劉豫,偽楚的張邦昌,城下之盟求和親的鄧珪。

搜羅宗室帝姬的開封府尹徐秉哲,金人的好外公、吏部尚書王時雍。

還有剛降不久的宰執杜充杜相公。

想必投奔而去的孫逸也是一樣。

這樣的文人士大夫,可以說是不勝枚舉。

據城死戰的多是楊夫子看不上的賊配軍。

楊博還沒聽說那個文臣士大夫,據城死戰,力戰而亡呢?

前有種師中,近有李彥仙,后面馬上還要加一個趙立。

士大夫們看不上的賊配軍,演繹著忠孝節義。

儒家的牲口們卻將忠孝節義,就著東京汴梁的繁華吃進了肚子里。

養出了一副無恥的黑心腸。

關三郎能打聽清楚劉位的跟腳。

顯然這位權知州,也在打著小朝廷的旗號招兵買馬。

這些消息應該都是劉位放出來的。

濠滁二州的地盤,幾萬人都守不住,兩三千人純屬開玩笑了。

本地豪強,兩三千人,實力如何不問可知。

糧餉顯然是不足的。

楊夫子的十八萬人,一頓飯就能吃的這位權知州傾家蕩產。

“關三郎,可能探知淮南西路還有幾個州、府、縣城,在朝廷治下?

附近的大股勢力,還有幾個?”

將大致信息在腦中轉了一圈,楊博才開口問了更嚴重的問題。

這些信息才是確定十八萬流民,下一步行止的關鍵。

“楊夫子,再探,馬力有所不及。”

糾正了稱呼之后,關三郎依舊敬畏面前的楊天王。

手下的兒郎,已經跑出近百里了。

再遠,怕就一去不返了。

這些問題六爺交待過,不能煩擾到小夫子,關三郎也只能按在心里。

“知會六郎,直接過招信縣,奔來安縣,自來安河入大江。”

文人士大夫都跑了,賊配軍還在堅持。

商人匠人也還在,農夫們更是不能離開田地。

要不是有商人還在,路線圖楊博都弄不明白。

跟金六郎、上官悟,談及黃天蕩之后,金六郎那邊給了幾條路線。

經招信過來安入長江,是最短的路線。

想到黃天蕩,楊博這邊差不多就知道,這也是有答案的選擇題。

十八萬人,小朝廷無力供養。

想活,依舊是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

楊夫子帶人南渡,就要帶人安頓下來,不然就是匪首楊某。

劉家寺大寨得到的金銀,對十八萬人而言杯水車薪。

想要安頓,就得有財源,帶人劫掠,楊夫子還是匪首楊某。

金兀術搜山檢海的寶船,自然就是最好的選擇。

寶船,必須要弄到一部分。

才能幫助十八萬人在江南安家落戶。

“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想著一路走來,被歷史的車輪推著。

看似抉擇不少,但一步步走的,卻好像是已經規劃好的路線。

如果心有猛虎,踏在這里,就會是另一種場景。

如今的江淮,千里凋敝、悉為榛莽,正是最好的帝王地。

但趙宋氣數未盡,內斗士大夫們最是精擅。

一旦被金賊所趁,那就是千古罪人。

“著甲!”

吩咐一聲之后,女書史跟金三娘,就將寶相麒麟甲給楊博穿戴上了。

適應了布甲之后,楊夫子就換了甲胄,每天也是著甲而行。

十幾天下來,雖說累的跟狗一樣。

但體力也漲了一大截,身材也充實了一點。

流民之中有森嚴的飲食等階,楊夫子自然不在此列。

出發之前,金三娘弄了兩大袋馬肉干,這才是楊夫子的主食。

上下尊卑、奴婢妻妾,這樣的糟粕,楊夫子還是喜歡的。

“小夫子說的真好,萬般皆是命,讓三娘遇上了小夫子。”

聽著金三娘家傳的捧功,楊博微笑以對。

相較于女書史常平,金三娘更適合帶在身邊,起碼每天能說笑上幾句。

而女書史自南渡開始,就跟好戰友大黑驢一樣。

總是閉口不言,聽吩咐行動。

“三娘一路受累了,囑咐下去,過招信縣的時候,讓執斧甲士在前。”

勉勵了金三娘一句,得到了甜甜的笑意之后。

楊博又下了一道命令,只怕劉位不是個安分的。

看到楊夫子的人馬,想要并伙。

前軍的甲士,除了金三娘的長槍甲士不動。

后期揀選的甲士,每天兩千人,都要走在最前列。

這批人一是做警戒、肉盾。

二是楊博要調整他們的隊列。

行軍也可以摻進軍訓的項目。

隊列齊整,自有殺氣彌散。

十幾天下來,前軍甲士的步伐隊列,也是可圈可點。

楊夫子的臨陣磨槍功夫,也是有經驗積累的。

順利渡過淮水之后,與楊夫子的預估略有不同。

精銳甲士在前,嚇住了招信縣跟附近的橫山寨。

派人過去交流,兩方都是閉門不應。

雖說想從招信縣弄些糧食,但楊夫子也不敢打進城去。

人家閉門不出,叫門不應。

楊夫子也只能悻悻然,帶著大隊人馬奔來安縣而去。

來安為淮右壯邑,南北交接之地。

來安河溝通長江,官府驛道貫縣而過。

與招信縣閉門待客不同,關三郎的探馬去過來安縣之后。

那邊的縣令不知去向,但城中大戶卻派人來了。

來安茍氏是城中大戶,自宋初延續至今。

得益于淮西的丘陵地帶。

自招信縣以南的地方,都沒有被金賊肆虐過。

也得益于依丘陵而建的一些堡寨,讓金賊望而卻步。

與西北的堡寨相比,淮西這邊只能算是猴版。

雖說打著寨柵、塢堡、堡寨的名號。

但與西北可以硬抗正規軍不同。

一旦精兵強襲,這些堡寨必破。

對于金賊騎兵而言,這些小城小寨,確實如同雞肋一般。

打下來不僅會有死傷,劫掠的東西也不多。

小城來安,筑于山坡之上,因而也就逃過一劫。

來安茍氏前來,既算是勞軍,也算是做買賣。

最重要的卻是要自保。

大概讓關三郎跟茍家的管事談了一下。

做成了一筆三百石糧食的小買賣。

楊夫子也答應了來安那邊不許進城的要求。

三百石糧食雖說不多,但也能勉強應付流民一天所需了。

而且關三郎這邊依著楊夫子的要求,還跟茍家做了后續的買賣。

茍家繼續籌集船只、糧食。

兩三天之后,在長江交易,價格也給加了倍。

看著來安河中肩扛車載一路過來的小船下水。

楊博又松了一口氣,但心里的壓力不減。

接下來的渡江才是關鍵。

長江不比淮河,十八萬人渡江,弄不好就得幾天的時間。

如果來安茍氏真能弄到大一點的船只,那雙倍的價碼也就不白花了。

來安距建康府的直線距離,恐怕也就百十公里。

但要沿河而下,路途也就遠了。

來安河跟長江的交匯處在真州、六合附近。

那里可是金賊的控制區。

過江就是黃天蕩,如果進入的時機不合適。

很可能會遭遇完顏撻懶的東路軍分支主力。

楊夫子麾下甲士,看上去很強。

真正打起來,恐怕就是一地雞毛了。

自來安河開始,就算是進入江北的水網區了。

或許可以遮蔽金賊騎兵。

一旦黃天蕩那邊先于楊夫子渡江開戰。

那撲奔黃天蕩的人馬,就是完顏撻懶的死敵,不是水網能夠遮蔽的。

過江之后,據老灌河舊河道而守,楊夫子還敢浪戰一番。

在江北被阻擊,那幾乎就是絕地了。

黃天蕩具體開戰的時間,楊博不清楚。

即便史料有記載,也不敢照著日子到達。

誰知道他腦中的史料,經過多少輪的修飾?

靖康之后的史料,尤其是宋史,修飾的太多太多。

照著史料來,弄不好就是去送人頭。

至于金史,吹的也厲害。

金兀術四千人,在大江之上戰敗韓世忠的八千人船隊。

扯得也是沒邊沒沿。

水戰,無論金蒙,南宋小朝廷都是不怵的。

而且大多時候都是戰勝方。

韓世忠能在黃天蕩攔住金兀術,就是很好的戰例。

一個修飾的厲害,一個吹的厲害。

具體做法還得按照實際情況來定。

行軍要加速,渡江的地點要選擇,楊博又獨自開始了燒腦。

只是思來想去,也只有愣去一條。

沒什么現實依據,情報也不準確。

只能直愣愣的撲奔大江而去了,這次可真是樹葉過江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齐齐哈尔市| 襄樊市| 榆林市| 筠连县| 石林| 包头市| 枣强县| 黄骅市| 闽清县| 江陵县| 马山县| 清水县| 吉木乃县| 赞皇县| 漠河县| 怀柔区| 玛多县| 平乐县| 商都县| 南投县| 莲花县| 南宫市| 古蔺县| 穆棱市| 神木县| 辰溪县| 定襄县| 荔波县| 高淳县| 东安县| 布拖县| 孝义市| 镇远县| 丰台区| 武夷山市| 汉阴县| 江阴市| 始兴县| 巩留县| 无棣县| 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