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視覺修辭學
  • 劉濤
  • 3509字
  • 2023-04-07 18:35:57

第二節 視覺議題研究的代表性學術范式

范式建立在一定的學術傳統之上,而學術傳統的邏輯形式就是范式。一個學科并非只有一種范式,有時候存在多種范式。庫恩指出:“理論要作為一種范式被接受,它必須優于它的競爭對手,但它不需要,而且事實上也絕不可能解釋它所面臨的所有事實。”[158]瑞澤爾認為,社會學是一門由多重范式(multiple paradigm)構成的學科,具體包括社會事實范式、社會定義范式、社會行動范式。[159]雖然這三種范式之間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但未來的發展趨勢則是走向融合。換言之,范式之間的對話與重組賦予了社會學一種新的認識視域。顯然,作為一個跨學科議題,視覺研究同樣存在多種學術范式,這是由視覺研究在整個學術史上的不同學術傳統決定的。

一、跨學科學術傳統下的圖像意義問題

如何確立視覺研究的學術范式?首先我們需要回到“視覺”這一研究對象問題上。視覺研究的標志性文本形態是圖像,而圖像本身是一種符號形態,因此我們不妨立足于符號或文本的認識論基礎,從符號/文本維度探尋圖像議題研究的學理依據。從符號/文本研究的學術傳統中汲取理論資源,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拓展和完善視覺研究的學術范式,則成為在理論演繹維度上視覺理論建構的重要路徑。在圖像議題研究的諸多學術傳統中,“意義”是一個有待“破譯”的永恒話題,而不同的學術傳統給出了不同的“意義的觀念”,相應地形成了不同的“意義問題”。對符號/文本的意義研究存在不同的學科視域,相應地形成了不同的學術傳統——修辭學、符號學、心理學、圖像學、語用學、語義學、形態學、風格學、社會史、文化研究、哲學。

具體來說,修辭學傳統所關注的意義問題實際上發生在特定的傳播結構與實踐情境中,因此修辭學傳統主要關注意義的規則、使用與作用效果問題;符號學傳統旨在從符號對象的形式與結構層面探尋一種通往符碼表征的指涉關系和意義結構——無論是菲爾迪南·德·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意義上的二元指涉結構,還是查爾斯·桑德斯·皮爾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意義上的三元指涉結構;心理學傳統旨在探尋感知對象的心理認知機制與過程,最終呈現的是一種經由語言思維或視覺思維而形成的個體認知層面的意義;圖像學傳統立足圖像志的理論框架,旨在探討視覺對象的文本意義以及視覺文化與文化發展之間的關系;語用學傳統主要聚焦于符號與解釋者的關系,探討符號在既定情境中的用法和效果,其所關注的意義并非一般語言學層面的意義,而是符號對象在一定語境中使用時所呈現出的意義;語義學傳統不涉及具體的符號使用和言語行動,無論結構主義層面的語義學還是生成語言學層面的語義學,都關注語義系統的語言意義;形態學傳統和風格學傳統都源自藝術學的美學范疇,強調不同的形式與風格對應的不同的藝術性問題和美學意義;社會史傳統旨在將文本對象置于特定的歷史結構中,探尋文本的表現意義及其與歷史的互動關系;文化研究傳統旨在批判性地揭示文化現象與意識形態、種族、階級和性別等議題之間的關聯意義;哲學傳統強調回到事物認識的元知識與元理學層面,試圖回應符號/文本存在的本體論意義。

二、視覺研究范式與圖像的認識論

沿著理論演繹的認識路徑,以上十一種學術傳統確立了視覺議題研究的代表性學術范式——視覺修辭學、視覺符號學、視覺心理學、視覺闡釋學、視覺語用學、視覺語義學、視覺形態學、視覺風格學、視覺社會史、視覺文化研究、圖像哲學。每一種研究范式都立足既定的學術傳統,并在相應的學術傳統基礎上形成了一種理解圖像的認識論(見表1.1)。

表1.1 視覺議題研究的代表性學術范式

視覺修辭學立足修辭學傳統,核心探討視覺話語建構的勸說意義與修辭策略,代表性成果是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的《圖像的修辭》[160];視覺符號學(visual semiology)立足符號學傳統,主要探討圖像意義生成的符號結構,代表性成果是費爾南德·圣-馬丁(Fernande Saint-Martin)的《視覺語言符號學》[161];視覺心理學(visual psychology)立足心理學傳統,主要探討視覺思維的心理運作機制,代表性成果是魯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的《視覺思維》[162];視覺闡釋學(visual hermeneutics)立足圖像學傳統,主要強調圖像形式、圖像話語、圖像文化三個層面的意義系統,代表性成果是瓦爾堡學派的歐文·潘諾夫斯基(Erwin Panofsky)的《圖像學研究》[163];視覺語用學(visual pragmatics)立足語用學傳統,主要關注圖像符號在特定語境中的使用方式和效果,代表性成果是馬特奧·斯托凱帝(Matteo Stocchetti)和卡丁·庫庫寧(Karin Kukkonen)的《圖像用途》[164];視覺語義學(visual semantics)立足語義學傳統,主要探討圖像文本的視覺語法和構成規則,代表性成果是羅伯特·E.霍恩(Robert E.Horn)的《視覺語言》[165];視覺形態學(visual morphology)立足形態學傳統,主要探討不同視覺對象深層的形式美學,代表性成果是杜安·普雷布爾(Duane Preble)等學者的《視覺藝術形態》[166];視覺風格學(visual stylistics)立足風格學傳統,主要探討不同視覺風格的美學內涵與歷史過程,代表性成果是海因里希·沃爾夫林(Heinrich Wolfflin)的《藝術風格學》[167];視覺社會史(visual history)立足社會史傳統,主要探討圖像符號的史料內涵及其與歷史的互動關系,代表性成果是彼得·伯克(Peter Burke)的《圖像證史》[168];視覺文化研究(visual cul-ture studies)立足文化研究傳統,主要探討圖像表征及其文本實踐的意識形態話語和權力機制,代表性成果是約翰·伯格(John Berge)的《觀看之道》[169];圖像哲學(visual philosophy)立足現象學、闡釋學、馬克思主義等哲學傳統,核心探討是圖像文本及其表征的本體論內涵,代表性成果是威廉·J.T.米歇爾的《圖像理論》[170]

縱觀上述視覺議題研究的代表性學術范式,它們賦予了圖像研究不同的認識框架。盡管每一種學術范式都立足相應的研究傳統,而且具有明顯的學科邊界和不同的問題域,但不同的研究范式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基礎。上述十一種視覺研究范式的出場并非處于一種共時結構,而是存在明顯的演進過程,其理論話語本身的完善程度也是不同的。相對于其他視覺研究范式,圖像哲學范式是一種古老的學術傳統,它貫穿“語圖之爭”的整段歷史“恩怨”,從柏拉圖主義對作為“理念的摹本”或“摹本的摹本”的藝術圖像的徹底否定[171],到讓-弗朗索瓦·利奧塔(Jean-Fran?ois Lyotard)發起“對眼的捍衛”的感覺主義運動[172],它對圖像與事物本體之間的關系發出了無盡的哲學追問。與此同時,不同的視覺研究范式之間存在一定的競爭結構,但它們并非嚴格意義上的更替關系,而是存在積極的互動結構。例如,視覺風格學和視覺形態學是從美學這一基礎性的元話語維度出發而形成的不同研究范式;視覺修辭學雖然強調文本實踐的修辭結構,但修辭結構分析同樣存在一個“符號之維”,如羅蘭·巴特在《圖像的修辭》中開辟的視覺修辭分析結構,即直接意指與含蓄意指,實際上是沿用了符號學的分析方法。

任何符號系統都存在修辭學的認識維度,視覺圖像同樣可以在修辭學意義上進行研究。[173]本節主要聚焦于視覺修辭學范式,旨在提出一種公認的理解視覺修辭的知識模型,即真正回答“何為視覺修辭”這一基礎性的理論范式命題。按照李特約翰的觀點,當一個學科存在多種學術范式時,“除了羅列出這些現實和差異之處,更重要的是應當對這些理論流派在哪些方面、以何種方式交匯和碰撞達成共識”[174]。可見,要把握視覺修辭學范式的內涵,并不能將其“懸置”起來研究,而是要將視覺修辭學范式與其他視覺研究范式“并置”,通過一系列自反性的綜合比較研究來揭示它們“在哪些方面、以何種方式交匯和碰撞”。基于此,本節將視覺修辭學范式置于與其他學術范式的比照視野,試圖厘清視覺修辭學不同于其他學術范式的特征與內涵。我們之所以關注視覺修辭學范式而非其他范式,主要是基于以下兩方面的考慮。

第一,視覺修辭學是一個新興研究領域,要將其上升為一種公認的范式,我們依然需要在一些關鍵性的理論問題上進行澄清和探討。萊斯特·C.奧爾森(Lester C.Olson)通過梳理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視覺修辭文獻,遺憾地表達了視覺修辭研究所面臨的主要理論困境:大量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個案分析層面,缺少對視覺修辭核心問題域的理論剖析,甚至目前還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視覺修辭理論專著。[175]可見,縱觀視覺研究的諸多范式,視覺修辭學范式是其中的薄弱環節,因此需要更為細致的理論梳理。只有真正明確視覺修辭學范式的內涵和要義,我們才能真正確立后續的“常規科學”研究的思考方向與具體的著力點。

第二,從古希臘時期的亞里士多德開始,修辭學的觀念發生著一定的變化:從傳統修辭學的“勸服觀”到新修辭學的“認同觀”,再到當前備受關注的“生存觀”。[176]我們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是:如何理解人在圖像以及修辭維度上的存在方式?這對視覺修辭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論挑戰。庫恩提出的“科學革命”,旨在強調“一種范式通過革命向另一種范式的過渡”,這一過程是“成熟科學通常的發展模式”。[177]因此,視覺修辭學范式研究需要綜合三種“修辭觀”所鋪設的知識脈絡,如此才能科學地把握視覺研究的修辭學傳統和方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寿区| 普洱| 金堂县| 江安县| 兴国县| 手游| 龙门县| 浮梁县| 旅游| 茶陵县| 桦甸市| 永兴县| 车险| 柘城县| 丰宁| 沛县| 福泉市| 舒兰市| 东莞市| 龙里县| 北安市| 泰和县| 咸宁市| 凭祥市| 白水县| 山阳县| 竹北市| 盖州市| 侯马市| 克什克腾旗| 淅川县| 焦作市| 广宗县| 特克斯县| 玉山县| 九台市| 聂荣县| 阳江市| 东山县| 体育| 铅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