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來源

故鄉

我的故鄉,是安徽省巢縣西鄉離縣城九十里的一個叫做洪家疃的村子。這個村子又叫做“清水塘洪”,是因為在村的旁邊有一口大塘,塘的一邊是由多數姓洪的聚族而居。這一口塘實在太可愛了。水,終年是清的,除非久旱,水才減少乃至于枯竭;平常的時候,滿池碧清的水,明鏡一般。杭州西湖的玉泉寺,有一池水也很清,里面養著五色的游魚。我看,我們家鄉那一口塘的水,和玉泉寺的一樣清,而面積比玉泉寺的池大多了。

洪家疃在秀麗的黃山南麓。皖南的黃山是天下馳名的,我認為中國的名山,黃山應首屈一指。洪家疃的黃山,我不愿喊它做“小黃山”,我認為它與皖南的黃山是同等的可愛。

這山上常有云彩飄蕩著,盡管它不很高,林木不很蔥郁,卻經常地保持一種碧清色和淡白色,不像一般山的黃赤色。它的品格,由它的姿態、色調表現出來,最端正,最淡雅,最秀麗。看了這山,使人發生和平、沖淡等柔美的感覺。李白的詩:“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敬亭山在安徽宣城,也不高,卻很秀;我們村子的屏障者——黃山,不但不會令人看厭,而且使你看越愛。

環洪家疃側面皆山,黃山是群山的主峰。黃山像一只鳳凰,張開美麗的兩翼,讓百鳥和鳴而飛舞;又像一位老人,端坐華貴的廣庭,讓兒孫繞膝而團拜。它的左翼是“靠山張”,右翼是“山尾洪”,兩翼相距不到五里,像一座玉屏風,峙立在我村的側面。

登黃山,望巢湖,那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巢湖,波瀾壯闊的巢湖,白茫茫一望無際的水,點綴著風帆沙鳥,站在山巔,浩蕩的天風,可以開拓你的心懷,恢弘你的壯志,激蕩你的豪情。你可以盡你的目力遠望環湖及湖心的山。姥山山上那一座我們叫做“錐子”的尖塔也可以看得清楚。固然,從我們村子附近的崗上向南望,也可以望見巢湖,然而總沒有像站在黃山山頂遠望的壯觀和氣魄。

我們的村子是背山面湖的一幅圖畫。向東十五里是烔煬河,向西十五里是長臨河,向南二十里是忠廟和四頂山。四頂山是一座名山,忠廟是一座名寺。四頂山在離忠廟不過三里的湖邊,山是四個頂,遠望四峰,對峙競秀。

在黃山東麓有一個大廟,叫做指南庵。我記得,在我幼年的時代,香火還是很盛的;光復 指辛亥革命。那年,廟被焚毀,一直沒有修復。抗戰前,我想把指南庵修復起來,一方面保存古跡,一方面做研究佛學或研究其他學術者的棲息之所。已經預備燒磚瓦了,因為抗戰軍興而停止。

這個寂寞古老的洪家疃村,在交通方面,淮南鐵路及合巢公路經過它東面十五里的烔煬河,東南與蕪湖、南京相銜接,朝發夕至。

洪家疃的居民約有百戶,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村落,男耕女織,各司所事。但是終歲辛勤,僅得溫飽,有的還得不到溫飽。在這種情形下,教育一向是不發達的。讀書,被看做特殊階級的專業,過去科舉時代這里只有秀才,民國時代沒有一個大學生,風氣太閉塞了。我在一九二九年創辦了一所黃麓小學,后來擴充為黃麓鄉村師范。本村及附近村子的兒童、青年,才開始領受現代教育的洗禮,讀書的風氣才漸漸展開,后來不僅本村及附近村子的兒童、青年獲得就學的方便,皖北各縣的來學者也日益增加,儼然成為這一地區的文化中心。

我懷念我的故鄉,更懷念我先人的廬墓。離我的家,向北走不過百步,是我祖父母、父母、叔父的長眠之所。我蓋了一個小小三間屋的墓廬,我們叫做墳莊。我回鄉時,總喜歡住在這墓廬里。有一年在家中過舊年元旦,大雪紛飛,自己一個人靜幽幽地走進墳莊的園里。雪越下越大,像百萬玉龍盤舞。我孤清清站在雪花中,俯看山麓的村莊,和平、幽靜、純潔,一片粉裝玉琢的乾坤。山泉淙淙,奏出天然的美妙的樂曲。這時,我渾然忘了世界的塵穢,撇卻了人生的疾苦,這宇宙和人生都像一片白羽,純潔而光明。我仿佛到了一個化境,一個超然出塵、遺世獨立、飄飄乎欲仙的化境。我相信,這種意境,是淵源于我對可愛的黃山,可懷念的故鄉,可永遠瞻仰紀念的先人廬墓的深厚感情,這種感情不斷誘發我敬恭桑梓和息影林泉的愿望。

我常常回到故鄉去。這不但是一個休息的機會,也是我靜心思考和接近民眾的機會。其中最值得回憶的一次是我在“八一三”上海抗戰以后回鄉小憩的四十天。戰前三十天的準備工作,從八月十二日到九月二十三日整整四十天指揮作戰的辛苦,使我的身體疲憊不堪。九月二十五日從前方回到南京,雖已調任大本營重要職務,也不能不請假回鄉稍事休養。到了洪家疃,大家幾乎不認識我了,驚問我為什么這樣消瘦。我一回到家鄉,如釋重負,身體一天天好轉起來。

我在休養期中,也和每次回鄉一樣,常向黃麓鄉師學生講話,大多講些求學做人做事的道理,把自己的體驗現身說法講出來,主要是說明一個人應該有恢弘的抱負、堅強的意志和奮斗的精神,應該關懷民眾的疾苦和國家的命運。同時,我在他們面前,表示對政治生涯的冷淡。我并不希望做大官,但愿有一天回到鄉下,做一個小學教員或師范教師,也許在教育上的貢獻,比在政治上的要大一點。我也常把孫總理的遺訓啟示他們,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希望做大官,人生以服務為目的。我說很多話鼓勵師范生,要他們為農村服務,埋頭苦干。因為我們鄉下總免不了一種觀念:做官是好的,做差事是好的。這成了一種社會趨向,父母教兒子讀書,鄉黨期望子弟上進,全是為的做官。所以我想矯正一般人的不正確的觀念,使大家認識做下層實際工作的重要,使大家知道為鄉村服務是國家民族的基本工作。中國人口百分之八九十是農民,如果鄉村的優秀青年,不能在鄉村工作,不能為農民服務,而趨向政治活動,做官,干差事,把鄉村風氣弄壞,人才減少,這不是國家的好現象,倒正是農村衰敗的原因之一。我分析這些道理,警覺黃麓青年。

黃山雖好,可惜樹木少,我提倡植樹造林。有些池塘沒有魚,我提倡養魚。這時清水塘干了,是由于塘身太淺,蓄水不多。我提倡挑塘,把塘掏深。我自己帶頭下塘,領導大家踴躍挑塘。村里的人笑著說:“總司令“八一三”上海抗戰時任第九集團軍總司令。挑塘!總司令挑塘!”我覺得參加這樣的勞動是一種很愉快的事。

我很想把我的故鄉建成一個理想中的樂園。我有一個實驗鄉的計劃:北自淮南鐵路,南抵巢湖,東起烔煬,西至長臨,筑成環鄉的鄉道,再在各村修村道;同時,辦一百所民眾學校,其他一切按地方自治原則辦理。我曾多次和黃麓鄉師的楊效春校長商量,想把鄉師逐漸擴大,成為大學,附設一所中學、若干小學。此外如科學館、天文臺、圖書館、醫院等,應有盡有。我腦中常常涌出一幅美麗的圖案。可惜我的理想剛生了芽,尚在計劃階段,而戰角在烽火漫天中吹起來了。

這一次回鄉小休,曾在四頂山小住十余天。四頂山,像上面說過的,是巢湖湖邊的一座名山,面著大湖,松樹成林。我在山的第二頂上蓋了小房三間,終日悠悠地在山上林間,踱來踱去,曬曬太陽,看看山色湖光。忠廟、孤山、姥山盡入眼底,遠望白石山和巢湖南岸諸峰,參差如列玉屏。我常常一個人靜悄悄地坐在山頭,面對巢湖,天風浩蕩,襟角飄開。每遇這種境界,頓忘塵俗,栩栩欲仙,覺得心靈上受著莫大的益處。

有一天,是我的生日,家里的孩子們,由長女素我領著,從二十里外的家步行到四頂山來了。那是一個清晨,我正坐在山頭一塊大石上觀賞景色,忽然一陣歌聲從山下傳來,漸近漸清,聽出是我的孩子們的歌唱。邊走邊唱,為他們的父親慶壽、祝福。這一種情景,大自然的殊恩與天倫間的至樂,交流合響而成為人生的幸福的源泉,是我永遠不能忘懷的一個回憶。

我對于故鄉的父老,從小就禮貌甚周。望見長輩來了,遠遠打招呼,先喊他,所以父老很喜歡我。我始終尊敬父老和長輩,他們對我也情意深厚。每次回鄉,一定要與父老及長者們談談,問候他們,也請他們喝喝酒,吃吃飯,有時也擲擲骰子。我擲骰子的方式與眾不同,我預備了許多銅板,每位各給一份,只準押一注,輸的歸我貼,贏的帶了走。我覺得這些長輩們應該受我的尊敬。我每次回鄉,有一定的程序:進祠堂祭祖,上墳掃墓,分別恭請張、洪兩姓長輩公宴。敦約周圍十多個村子的六十歲以上老人聚餐。抗戰勝利后,我也曾一度回鄉,只是湖山依舊,長老凋零,不禁感慨不已!

家世

在遠遠的年代,大概是明朝末季吧,從江西遷移到安徽,落籍到巢縣西鄉的四大房姓張的,那便是我的祖先。張家四大房分住四個村落,我們是四大房中的長房,靠著黃山山脈的一個山岡聚族而居,叫做“靠山張”。我家這一支以后又移到洪家疃,相距也不過一里。這四大房就叫做“四房張”。

在我的記憶里,我們四大房中好像是沒有做官的,連念書的人也很少(進學、中舉,根本沒聽過,僅有幾名童生,都沒有得過“功名”),大都以務農為本業,有少數做手工的,經商的也少,一族人安分守己地度生活。

我的祖父名邦棟,是一個典型的農村老者,性情剛正,常說直道話。他一生的工作就是種田,很少離開洪家疃。只有在他的兒、媳——我的父母——居住豐樂河的期間,偶然去過可以說,他畢生沒有出過遠門。祖母是洪家的女兒,去世早,我沒有見過。

我的父親名桂徵,從小念過書,能寫信、記賬,粗通文理。他是一個篾工,在豐樂河鎮上開了一間竹制農具店,即篾器店,當然是非常辛苦的。父親為人老實忠厚,是一個柔和的人,與祖父的剛直的特性兩樣。我的叔父名桂榮,也是篾工,也在豐樂河鎮上開了一間篾器店。

我的母親,娘家姓洪,從小操作辛苦,得了氣喘病,終于因此而早死。她生了我們弟兄四人(中間還有一個妹妹,早夭),帶著病照理家務。這是一個貧寒家的家務,她要自己燒菜,煮飯,洗衣,還要督促篾器店里的伙計學徒們工作。她是一位慈愛、和平、厚重的偉大的母性。我自小一切得到母親的培養,她對我的幫助實在太大了!譬如我今天有一點成就,最初的一步是由當年不安于豐樂河學徒生活而毅然出走,到安慶考陸軍小學。按當時的環境沒有母親的支持,我要邁開這第一步也是不可能的。首先我的父親就不贊同,只有我的母親,仁慈的母親,她獨立地贊助我,密切地注意兒子的前途。她費盡心力,七拼八湊給我籌了二十四元的旅費,鼓勵我求學,遠行。她常看著兒子的大處遠處,教誡我,提掖我。她把一句我們家鄉的格言—咬口生姜喝口醋——給我作座右銘。這句格言,就是叫青年嘗盡酸辛,歷盡艱苦,才能成人立業。以后我把這句話——母的遺教,請于右任先生寫了一塊橫匾,掛在墳莊里,作永久的紀念。我之有今天,是由于這一句話的賜予。慈親的遺訓,不但我永遠不能忘,我的兒女也應該永遠不忘他們的偉大的祖母,我愿我的子子孫孫,都永遠記住這一句格言和遺教。

這就是我的家世簡單的敘述。我出身在一個貧窮的農民兼手工業者的家庭,不是世代書香,只有代代相傳的勞動者的血液。我對這個平凡的家世,從心里感到有一種自信和自豪,它遺傳給我一些美德,特別是給了我長期的磨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水市| 长白| 凤山县| 磐安县| 普格县| 景宁| 义乌市| 安丘市| 富源县| 巴马| 德令哈市| 禄劝| 丹东市| 阿瓦提县| 前郭尔| 延长县| 高陵县| 绥宁县| 高青县| 鄂伦春自治旗| 色达县| 越西县| 禹城市| 华池县| 麻城市| 敦化市| 桃园市| 桃源县| 文化| 三亚市| 富蕴县| 建阳市| 绥棱县| 新化县| 洛浦县| 兰溪市| 保康县| 武乡县| 岳普湖县| 新宁县|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