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7章 笑將夕照當朝陽——走近著名書畫藝術家黎政初

早就聽說過黎政初先生是當今湖湘畫壇中的“一支筆”,他詩書畫并舉,擅長畫花卉飛禽,尤其擅長畫被譽為大自然小精靈的麻雀。我與他同居一城,近在咫尺,卻一直無緣近距離接觸,直到去年,才有了第一次走近他的機緣。

那是去年秋末的一天,著名書法藝術家歐伯達先生贈我一冊由他父子三人合作出版的書畫集,讓我自己上門去取。臨走時,歐伯達先生托付我順便給黎政初先生帶一本書,免得與歐伯達先生同歲的黎政初先生為取一本書跑來跑去。兩個星期后,我按照歐伯達先生提供的電話號碼,事先給黎政初先生家撥打了一個電話。知道他在家時,便懷揣歐伯達父子三人書畫合集,徑直走向位于雁城中山北路的衡南縣文化館,登上辦公兼住家的三樓,走進了讓我心儀已久的黎政初畫室兼客廳的“補拙齋”……

進得門來,我習慣地打量起黎政初先生的“補拙齋”來:只見客廳兼做畫室的兩面墻上,掛滿了字畫,一張碩大的畫桌堆滿了紙筆,廳中間的天花板下,懸掛著一塊木制橫匾,上面鐫刻著他自書的三個遒勁的行楷大字“畫中詩”。再仔細地打量起眼前“補拙齋”的主人黎政初先生,他鶴發童顏,一臉的慈祥,一臉的微笑,與普通老者相去無別的穿戴,讓人根本看不出他是著名的書畫藝術家——與聞名遐邇的李立、王憨山等書畫藝術大師同為20世紀40年代中華高等藝術專科學校的校友,同是出自陳國劍、黃遐舉、周磊村、姜今等名師門下,至今還活躍在書畫藝苑的著名書畫藝術家。這次晤面雖沒有做過細長談,但黎政初先生那樸實無華、為人謙和的人格風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臨別時,他簽名送我一本也是剛出版的《黎政初畫選》。爾后,我們的接觸逐漸多了起來,我才有機會一步步走進黎政初先生用畢生心血和汗水構筑起來的藝術天地。

恕我冒昧直言,在當今書壇畫苑中,一身兼通詩書畫的人不多,往往是寫字的不會作詩,畫畫的不會寫字,而黎政初先生恰恰就是這一身兼通詩書畫不多的人中的一位。作為門外漢,我對黎政初先生書畫藝術的水平不便妄加評論,但透過《黎政初畫選》中一幅幅畫作所洋溢的精神、氣韻、神采,分明感到黎政初先生對生活的熱愛是多么地真誠,對人生的感悟是多么地透徹。可以說那橫匾鐫刻的“畫中詩”三個大字,既是他的藝術宣言,也是他歷經磨難、坎坷一生,執著追求書畫藝術的目標。黎政初先生的詩,曉暢而不直白,富有韻味,充滿人生哲理;黎政初先生的畫,妙合自然、清新靈動、童趣盎然;黎政初先生的字,筆勢雄奇、取勢精勁、神韻飄逸。讀黎政初先生的詩作有如賞畫,讀黎政初先生的畫作有如品詩,讀黎政初先生的書法有如品詩賞畫,總會讓人心靈震撼,浮想聯翩。正如已故著名書畫大師鐘增亞先生在評價黎政初先生畫展時所說:“觀君字畫,如飲甘泉。”黎政初先生的確是詩好畫好字好,但不事張揚的他只讓其畫作流向社會供世人把玩收藏,所寫近千首詩作除部分用于題畫外,從不拿去報刊發表,只抄在三個筆記本里供自己閑暇時吟詠,而他的書法更是從不輕易示人,只能從他題寫在畫作上的序或跋中,欣賞到他的書法。

古人有詩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而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黎政初先生,依然耳不聾、眼不花、背不彎、童心不泯,創作熱情不減當年,每天吟詩作畫八九個小時。正如他在《八十抒懷》一詩中所寫:“春秋八十滿頭霜,尤效春蠶作繭忙;揮灑丹青詩境出,淋漓翰墨性靈揚;我行我素弘門戶,他石他山琢玉章;藝海無涯時不與,笑將夕照當朝陽。”是的,時不待人,藝術無止境。我真誠地祝愿黎政初先生這顆由“夕照”幻化出來的“朝陽”,明天會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原載《衡陽日報》2005年9月24日“回雁”副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宾阳县| 稷山县| 镶黄旗| 绍兴市| 石门县| 大庆市| 祁阳县| 札达县| 彰化市| 呼图壁县| 调兵山市| 兴国县| 赤峰市| 德昌县| 定兴县| 奎屯市| 文登市| 沈丘县| 新疆| 察雅县| 武穴市| 秦皇岛市| 叙永县| 南溪县| 九寨沟县| 元氏县| 元阳县| 会同县| 马山县| 连平县| 德阳市| 霸州市| 洮南市| 长岭县| 城市| 阆中市| 玛曲县| 潍坊市| 抚州市| 岗巴县| 顺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