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風聲
- 大明:我的父親是崇禎
- 枚池
- 2007字
- 2023-03-25 19:18:13
蔣德璟在朝野素有威望,一向為眾人欽服。聽崇禎要追究他的罪責,其余幾人忙長跪在地,開口求情。
哪怕是一向和蔣德璟不對付的魏藻德,也出聲求道:“蔣閣老一時口誤,皇上寬宏大量,且饒了他這一次罷!”
崇禎初時也極是后悔,眼下朝野不安,正需要蔣德璟這種人來安撫人心。
更何況,他剛罷免了首輔陳演,若是兩任首輔在一個月之內接連倒臺,那萬萬不利于朝局穩定,更不利于他中興之主的名聲。
眼見著內閣都替蔣德璟求情,崇禎心中的悔意漸去,卻生出了疑竇。
自萬歷年開始,朝中黨派林立,黨爭迭起,以致于國家大事延誤,朝野動蕩不安。
他繼位之后,吸取前面的教訓,對朋黨毫不留情,不但將閹黨連根拔起,也對所謂的浙黨、楚黨、江南黨一并打擊。
這些年里,他選的十幾任首輔,都是無門無黨的孤臣。
在崇禎看來,所謂孤臣,一旦起了頭,就再無退路,只能為大明、為他這個皇帝賣命。
因此,扶植他們上臺后,由著他們打擊政敵,由著他們去得罪人,最好是眾叛親離,只認他這個皇帝。
蔣德璟秉性耿直,敢于諫言又關心國事,最主要的事,他這個人無黨無派,極符合崇禎心中的首輔人選。
然而崇禎沒想到的是,蔣德璟剛當上首輔,就把內閣里的人給籠絡住了。
這么一件小事,內閣全然回護蔣德璟,若是日后遇到大事,他這個君父豈不是要成了擺設?
不行!必須要給蔣德璟一些教訓,不能讓內閣鐵板一塊!
眼見著崇禎眼神轉冷,朱慈烺心知不妙,搶先說道:“蔣德璟沖撞父皇,目無君上,自然該罰。只是他一直隨著父皇左右,身上有些微功,若是罰的太過,傳揚出去,于父皇的名聲有礙。兒臣以為,當罰他閉門反省,罰俸半年,以儆效尤。”
有朱慈烺的這句話,崇禎總算是找到了一個臺階,怒道:“朕看在太子和內閣的面子上,你的罪暫且寄在朕這里,回家好好反省罷!”
說完,崇禎看向了魏藻德,“魏藻德,這幾日的政事,就由你來票擬。朕對你期許甚深,莫要像這蔣德璟一般,辜負朕的期望!”
有蔣德璟這一鬧,崇禎沒了議事的興趣,把所有人打發了出去。
眾人齊齊出了文華殿,臉上雖都帶著凝重,表情卻是各異。蔣德璟走在最前,冷峻的臉上毫無表情,魏藻德其次,從容里卻藏著欣喜,其他三人只是低著頭,眼中無限的同情和惋惜。
朱慈烺遙遙跟在幾名閣臣的身后,等出了文華門,幾名閣臣各自分開,這才叫住蔣德璟。
蔣德璟見是朱慈烺,當即駐足。待各自行過禮后,朱慈烺垂首說道:“蔣閣老,父皇不過是一時之氣,你在家且歇上幾日,國家大事,日后還要多依仗您。”
這是后輩面對長輩才有的禮數,堂堂的一國太子,對著一個臣下低頭,饒是蔣德璟一向耿直,也感受到朱慈烺話中的誠意,當即眼眶有些發熱,躬身說道:“臣承殿下的情,不過這京城,是真不想呆了。”
朱慈烺又勸了幾句,見蔣德璟始終不為所動,知是父皇方才的話傷了這位臣子的心,只好嘆氣道:“蔣閣老既然決意歸隱山林,本宮也沒什么好說的。您放心的回去收拾行裝吧,父皇那里,由本宮來說。”
蔣德璟的請辭,在朝中并未帶來什么波動,只有一些和蔣德璟交好的人,間或發出了低沉的惋惜。
十六年里,上上下下幾十個首輔,一個月換上兩任首輔,并沒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
眼下文武百官最在意的,莫過于崇禎的強制捐餉。
近幾年,雖有助餉的先例,不過那都是走走過場,拿出幾百兩銀子交到戶部也就是了。這一次崇禎卻是動了真格,不但由司禮監弄了花名冊,還有那群兇神惡煞的廠衛挨家挨戶的去催。
東廠最先去的是皇后的娘家,嘉定伯周奎仗著皇帝岳家的身份,一向一毛不拔,這一次居然也拿出了一萬五千兩銀子。
聽說廠衛走后,嘉定伯家中已無下鍋之米,一直哭著尋死覓活。過了一夜之后,索性當街擺攤,賣起了古玩字畫,以供家用。
而新晉的內閣次輔魏藻德,含淚捐出了五百兩白銀,據說是魏家一年的花銷。
有了這兩人帶頭,其他勛爵國戚、大小官員也紛紛效仿,學足了嘉定伯和魏藻德的榜樣。
有人四處哭訴,有人上街擺攤,一時間,北京的東市里,隨處可見衣飾華麗的攤主,身前擺著各色的價值連城的寶物,一個個如喪考妣。但若是有人上前詢價,便會出現若干膀大腰圓的家丁,將問價者驅趕走。
直到三月初八,這場鬧劇才在宣府陷落的軍報聲中收場。
寧武關距京城尚有八百里,三月初一寧武關淪陷之時,從上到下并不覺有何危險。
宣府卻不一樣,距京不過三百里,輕騎不出三日可直抵京城。聽聞宣府落入賊兵之手,京中官紳百姓俱是大震,一時間,京中百姓風聲鶴唳,惶惶不可終日。
文華殿內,崇禎圓睜雙目,瞪視著內閣眾人,厲聲喝道:“你們不是說宣府固若金湯嗎?朕剛撥去了三十萬兩白銀以充軍用,為何如此快就失陷了?”
這個問題可不容易答,內閣五人皆低頭不語,其余武將則是瞠目以對,更有掌管京營的幾名勛爵滿臉幸災樂禍,等著看內閣的笑話。
前幾日催餉共得五十余萬兩白銀,京營的武將們都等著用這筆錢發軍餉,內閣卻做主將這筆錢發往了宣府、天津、山東等處,京營中早有不滿。
襄城伯李國楨掌管京營,見崇禎詰問內閣,登時心下暢快,接口道:“臣聞兵部張尚書包羅萬象,腹藏良謀,定有錦囊妙計破敵,皇上不妨聽聽他如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