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練餉
- 大明:我的父親是崇禎
- 枚池
- 2046字
- 2023-03-25 09:58:22
自遼東失陷之后,寧遠孤懸山海關(guān)外,餉銀補給難以為繼,關(guān)于裁撤寧遠之議,朝中早已有之。
就大局而言,棄守寧遠、陳兵山海關(guān)內(nèi),既可安心守御,又能兼顧京師,實為妙策。只因內(nèi)閣生恐背負棄地的罪名,這才一直未能成行。
眼下內(nèi)閣主動提出裁撤寧遠,倒是大出崇禎的意料之外,看來,蔣德璟這個首輔還是有些擔(dān)當(dāng),居然愿意替自己背上罵名。
“各位先生既覺得可行,擬票便是。”
幾人齊聲應(yīng)下,只有方岳貢面有難色道:“臣等算了花費,若盡遷寧遠軍民,需白銀八十萬兩,國庫負擔(dān)不起這些費用,皇上,您看……”
說到底,最終還是回到了錢上。
因白日里崇禎的雷霆之怒,內(nèi)閣不敢再提內(nèi)庫的事兒,只能眼巴巴的看向了崇禎,等著崇禎下面的話。
崇禎臉上閃過了一絲不悅,說道:“銀兩之事,如何還來問朕?朕已命司禮監(jiān)征收捐餉,京中勛戚豪右如云,總能湊出百萬銀兩。”
“皇上,眾臣捐款助餉,可解一時之困,終非長久之計,更何況,若是在山東、天津等處練兵,更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從長遠計,臣請……”
蔣德璟正要痛陳自己的方略,崇禎卻是接著他的話說道:“大明非朕一人之大明,更是百兆子民之大明。如今內(nèi)憂外患,若要力挽狂瀾,須上下一心,有一份力就出一份力。今日先生們做了表率,黎民眾庶自然也無話可說,你們回去擬個旨意,山東、南直隸、浙江、福建、江西等富庶之地,恢復(fù)加征練餉,以供時用。”
眾臣面面相覷,臉色大變。
崇禎十二年,為同時應(yīng)付闖賊和后金,朝廷抽調(diào)邊軍和鄉(xiāng)兵,四處練兵,鎮(zhèn)壓民變。為發(fā)放這些額外的餉銀,當(dāng)年的督師輔臣楊嗣昌建議向百姓加派賦銀,加征田賦每畝練餉銀一分,是謂練餉。后因朝野上下反對,百姓怨聲載道,崇禎只得下旨停了練餉征收。
蔣德璟話語中帶著沉重,躬身說道:“當(dāng)年由小人提出練餉的說法,聚斂錢財,以致于民窮禍結(jié),誤國良深。陛下舊事重提,此乃亡國之舉,臣等斷斷不敢奉旨。”
“小人”二字,對于崇禎這種好面子的皇帝,可謂是非常刺耳的稱呼。若是承認了朝中有小人,這就意味著,他用錯了人,行錯了事,有失明君的身份。
崇禎自覺傷了臉面,怒道:“你說誰是小人?”
蔣德璟毫不讓步,說道:“以豪言蒙蔽君上,以重稅壓榨百姓,便是小人!”
和蔣德璟對視了片刻,見蔣德璟眼神堅定,崇禎自覺心虛,只好解釋道:“蔣閣老,朕重提練餉,只為練兵御敵,并非為了聚斂錢財。”
“是啊,皇上一向愛民如子,豈會對百姓橫征暴斂?臣是怕皇上一時不察,再受小人的蒙蔽。當(dāng)年楊嗣昌為督師,征收舊餉五百萬兩,新餉九百余萬兩,后來又增練餉七百三十萬,前后花了一千多萬兩銀子,幾年過去,所練的兵馬去了哪里?薊遼總督上報練兵四萬五千人,如今只有兩萬五千的數(shù)目,保定總督上報練兵三萬人,如今只有一萬的數(shù)目,保定軍鎮(zhèn)上報練兵一萬人,如今只剩下二百的數(shù)目……如此等等,各邊所謂練兵百萬,不過是借著練兵之名斂財,徒增百姓負擔(dān),以致于天下民窮財盡,流寇紛起,此乃亡我大明之舉,請皇上慎之!”
蔣德璟多年執(zhí)掌戶部,對餉銀之事了如指掌,這些數(shù)字一一道來,崇禎越聽越是心虛,強辯道:“當(dāng)年所征練餉,次年朕就下旨停征,這些已經(jīng)是過去的事情,你不必再提了!”
蔣德璟冷笑道:“戶部雖然停征,但下面的州縣仍在征收,臣等早有奏報。皇上裝作視而不見,怕是早就等著重新起征的這一天吧?”
“蔣德璟!你……”
這句話道出了崇禎的真實目的,更是將崇禎明君的外表撕扯的粉碎。
崇禎當(dāng)即拍案而起:“朕知道你的想法,你和黃道周這個佞臣是同鄉(xiāng),當(dāng)年他說朕忠奸不分,你還替他說情,朕早就該防著你了!你屢屢拿著練餉一事攻擊楊嗣昌,是不是想替黃道周翻案?蔣德璟啊蔣德璟,你這剛當(dāng)上首輔,就想結(jié)一個閩黨不成?”
天子一怒,非同小可,內(nèi)閣幾人當(dāng)即跪了下去,就連朱慈烺也站起了身,朝著崇禎躬身而立。
蔣德璟依舊直著身子,向著崇禎緩緩說道:“君子周而不比,群而不黨,臣讀圣賢書時,便一直銘記座右,如今為社稷之臣,斷不會私結(jié)朋黨禍亂朝綱。臣人品如何,陛下知道的一清二楚,不該以朋黨懷疑到臣的身上。”
崇禎正在氣頭上,見蔣德璟毫不讓步,怒極道:“你不必替自己辯解,就算現(xiàn)在沒有,早晚也會有!周延儒、溫體仁,哪一個不是熟讀圣賢書的,還不是四處結(jié)黨,把政事搞的一團糟?”
周延儒和溫體仁分別是崇禎五年、崇禎六年的當(dāng)朝首輔。兩人當(dāng)政期間,各自網(wǎng)羅,鬧得朝中烏煙瘴氣,蔣德璟一向深深鄙視。
聽崇禎竟將自己和周溫兩人相提并論,蔣德璟一臉怒容,當(dāng)即從頭上取下了官帽,說道:“臣駑鈍之質(zhì),本就不是做首輔的材料,只不過迫于形勢,又逢皇上超拔簡任,這才勉強坐上首輔這個位子。皇上既然不信任臣,那臣也無話可說,這首輔之位,請皇上另擇賢能罷。”
崇禎沒料到蔣德璟竟然直接提了辭官,驚問道:“你,你說什么?”
蔣德璟將烏紗帽放在地上,隨后匍伏下去,說道:“臣上了歲數(shù),老眼昏花,腦子也不太靈便,上不能為皇上分憂,下不能替蒼生謀福祉,今日又惹了圣怒,實是萬死莫贖。臣請皇上開恩,準臣回回鄉(xiāng)養(yǎng)老。”
崇禎漲紅了臉,大聲說道:“朕不許!蔣德璟,你以為你罵了朕,就能這么一走了之?朕要追究你的欺君之罪!朕要將你下詔獄問罪,交有司審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