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愛上學習——學習能改變你的命運(3)
- 學習改變命運(全集)
- 凡禹
- 3067字
- 2014-12-03 12:28:53
而這兩方面都是他不斷學習的成果。也正如里甘本人所說:“我從不認為自己會是一個好的業務人才。我是很蹩腳的經營者,而這不是一種婉轉的說法。我能理解業務如何進行,這使我很驚訝,因為我從未認為自己在這方面有任何天資。另一件使我驚訝的事是我把事情弄好之后所得到的滿足感。”
李嘉誠也是一個終生學習的典型人物。他少年時因戰亂沒有完成學業,這成了他最大的遺憾。因此,他決定做生意賺夠100萬后,就重新回學校念書。但當他賺到100萬后,由于已經擁有了一個企業,要對員工負責,沒辦法回學校念書了,他就只好利用業余時間自修,這養成了他每天晚上都要看書的習慣。為了避免晚上看書入迷忘了時間,影響第二天的工作,每次看書時,他都要設定鬧鐘。
正是這種熱愛學習的態度,使李嘉誠成為了別人眼中的超人。他在經營塑料工廠時,訂閱了很多世界著名的塑料工業雜志,從中了解世界市場和新產品技術。一次,他在雜志中發現美國研制出一種新的制造塑料產品的機器,但價錢要2萬美金,他買不起,便決定自行研制。
他勤奮地學習有關知識,36個小時不眠不休,最后成功地制作出了同樣性能的機器,但成本卻只有美國機器的1/10。這部機器制造出來的塑料產品為工廠賺了不少錢,從此李嘉誠工廠的資產以每年至少10倍的速度增加。這就是熱愛學習為李嘉誠帶來的好處。
誠如唐納德·托馬斯·里甘所言:“想做一個稱職的企業家,必須養成終身好學的習慣,不斷進取,永不知足。只有不斷改進思維,更新知識,才能不斷增長才干”。
我們要學習什么
成人想要學習,或有去學習的欲望,可是究竟要學什么,又成了困擾他們的一個新問題。
這種情況恰如一個人鄭重地打點好行李,來到車站,居然問車站的人:“請問,我究竟去哪里旅行比較好?”你能笑他嗎?一個行有余力的成人如果想學點什么,這出發點當然很好。但先要意識到這時期的學習是與學生時代有所不同。比如說高中以下的學生,學校與老師肯定會告訴你該學什么;教材方面,學校也會供應你教科書及類似的講義、課本等等。你只要把這些東西好好地認真學會,參加大學入學考試的時候,就足夠了。
而當你進入大學之后,再想參加各種資格考試,例如司法考試或會計師考試,就沒有這么單純了。你得想出一套你自己的學習方法。不過,一般學校里也會有指導教授或學長等可以商量探討的對象。
從這方面說,成人與學生有很大的不同。沒有提供意見的老師,也沒有人提供教材。而且,你能挪出來學習的時間也不如學生時代多。
最重要的是,你面臨著如何兼顧工作與學習的問題。因此,成人學習必須顧慮到目的和實用性。這個目的一定要明確,才能面對學習。如果單純地抱著諸如:“反正小孩長大了,又閑了。”或者是:“有錢了,去學點什么吧!”的心態考慮學習的話,往往會半途而廢。
換成社會人士的話,除非是當成一種嗜好,如果不能將所學具體地用于實用方面,對自己有什么用呢?誠如上面所說:學習的前提也有很大的差別。因此,你首先得先弄清楚自己是為什么目的而學習。否則很可能半途而廢。
1.學習有娛樂性或實益性的東西。
既然要在百忙中騰出時間學習,當然希望學到一些對自己的人生有所幫助的東西。這是大部分成人的共同心愿。
人們對于沒有娛樂性、實益性的東西本來就難以全力以赴,何況是忙碌的上班族。要他學習與自己的工作扯上一點關系的東西,在達到目標之前,就已經筋疲力盡了,也不足為怪。
2.開拓新領域,必須具備知識的總合。
這有點類似于宇宙工學。為了使太空船飛行,必須將各方面的知識匯總。諸如火箭引擎的研究、無重量狀態下的飛行員心理、最新物理學、醫學、天文學、心理學等等。
比如有一個人,既是律師,又是會計師,且具備這兩方面的知識。但如果接了有關企業購并之類的委托案件,現有的知識一旦有所不足,就得自己去研究、搜集各項資料。既然是新的范疇,當然會產生疑問,發現知識上的不足,就需要把這些疑點記錄起來,然后想辦法解答。例如,查一查研究所的文獻目錄,或是向書店訂購參考書,或是向大使館或外國專家查詢。
3.不妨調查比實際需要更多的信息。
當你調查前述所需的資料及知識的時候,不妨深入一點。這種反復調查的累積,可能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成為這方面的行家。比如編輯去編寫一本生活健康類的圖書,他就需要查閱大量這個領域的信息。
因此,上班族既然要擠出寶貴的時間學習,應該選一些與自己的工作有關的事下工夫,這樣才可能持續,也比較能獲得成果。
4.從身邊切身的東西學起。
懷有對自己直接或間接帶來某種利益的期望的驅使去學習,讀書的速度會比平時快,理解也會加深。比如當面臨養兒育女的問題時,很多人就會買些如《育兒須知》之類的書籍研讀。這類學習不是一時興起,因此,也不會到了半途覺得興趣索然而放棄。總之一句話:無論你想學什么,從身邊切身的東西學起比較有效。
以商界人士為例,究竟以哪一種范圍作為學習的對象合適呢?當然,每個人的立場不同,學習的方向就會有所不同。有專家建議,要重視經濟上的數字:更狹義地說,必須多加強會計方面的知識。例如你可以常在報上看到股票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如果你對簿記學方面已下過一點工夫,你就可以對自己所服務的公司、客戶的公司,甚至于上市股票公司的財務內容有所了解。
如果有這種好機會,你卻無法解讀它,就等于在面前排了一桌滿漢全席,卻不知怎么吃而不能舉筷一樣。這未免太暴殄天物了。
5.提高語言能力很實用。
在語言上下工夫,絕不會吃虧。這道理可以分三方面說明:
第一,語言能力可以增加你收集信息的渠道。現在的世界已經是一個地球村,因此,對于任何一件事情,都得站在全世界的觀點上進行判斷。在部分上是最好的答案,并不等于整體上也是最好的答案。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當中,以漢語為母語的只有中華民族一脈,如果你的信息渠道是單一的,往往很難辨識獨斷或偏頗的報道。只有透過無數的渠道收集信息,才能掌握正確的整體觀,獲得最完善的答案。
第二,借由語言能力,可以增加你學習的來源。如果你的語言能力不足,往往會錯過許多很了不起的想法與發明,只因它沒有翻譯本。
第三,你可以透過語言,了解語言背后所存在的外國人的思考方式、習慣、特色,了解到人我之分。也就是說,你還可以因此反思并凸顯因為太親近而忽略了的本國人的想法及習慣等等。
了解自己,就可以從頑固得牢不可破的思考模式中解放出來,也意味著你可以因此產生創造性的構想。
6.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識。
我們應該具備最起碼的法律常識。有時候往往因為缺乏最起碼的法律知識,結果把事情弄得很糟。這樣的事例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
7.了解一些心理學知識。
另外還有一點,已引起現代人的高度重視,那就是心理學。例如同樣做一件工作,你認為做它很快樂,或是認為這么做很辛苦而勉強去做,兩者所產生的效率及生理上的疲勞度差別很大。如果你體會了它們之間的差別,會覺得很奇妙,對學習的過程也必然有所幫助。
以記單字為例,說明單字的故事來由以輔助記憶,與單純地把單字排列起來強記,兩種方式的記憶效果一定會有很大的差別。
有一個學者以幼兒園幼兒為研究對象,特別準備了三堆玩具,一堆是孩子們玩慣了的玩具,另一堆是新的玩具,最后一堆是新舊混合在一起的,讓孩子們自由地從三堆中選擇一堆出來。大部分孩子都從新舊混合的那一堆里選玩具。
根據學者的分析:玩慣的東西,不會勾起他們的好奇心;太新奇的則會讓他們產生警惕及恐懼心理,以致壓抑了好奇心。
當你掌握了這一類心理方面的知識,并把它利用于自己的學習之中,就可以有效地預防厭倦心理,進而提高學習的效果,對下一個階段的挑戰意愿也會旺盛起來。“知己知彼”是必勝的要訣。為了“知己”,了解自己,學習一點心理學知識是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