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琳老師和她的朋友(她堅稱是青梅竹馬的好朋友——事實上我們幾個學生也尚未知道什么男女朋友的概念)要在家里住幾天,打算體驗一下干農活的滋味。我們自是十分歡喜,我笑著說道:“住幾天都沒關系啦!”
由于這邊房間不多,我們就收拾老屋,騰出三間房間,我們仨人一間,黃老師和她的朋友一人一間,要不是黃老師堅持,父親本意是一間即可。
晚上吃過飯,表姐帶著小紅林早早回家。我們圍著坐在天井里,互相說著一個學期里發生的有趣的事情。那一天,我終于知道老師是一個光榮的職業,并不是只有幾個、幾十個,而是成千上萬個。那個年齡的我們,雖然尚未理解“成千上萬”究竟是多少,但是黃老師和梁老師臉上的表情烙進了我的心里:與黃老師來學校第一天受到老校長的表揚時一樣的,是那種驕傲的神情。而我們受到表揚時的表情只是自豪感罷了,因為彼時的我尚未能體會到“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教書育人乃是其本職工作”!
第二天,我們吃過早飯,兩位老師十分驚訝,問道:“早餐也吃米飯么?”這個問題把我們給問住了:“不都是稀飯或米飯么?”兩撥人面面相覷,母親爽朗地笑著解釋:“鄉下人每天干活,得早出晚歸,早餐吃飽干糧可少帶,晚上回來再煮一頓,節約很多時間多干活?!?
父母的意思是老師們在家里的幾天里,我們帶他們去玩就行,我們倒是雀躍不已;反而兩位老師堅持要一起干農活,言下之意為“真正體驗艱苦奮斗的日子”。
父母拗不過兩位老師的意思,自是作罷。奇怪的是,老師們要求我們帶上語文課本和作業本,神秘地說:“我們準備送給你們一份終生難忘的禮物!”
上午,我們邊干活,老師們邊問我們雜草、樹木、灌木以及發現的各種小生物的名字,我們一邊說他們一邊記錄著。老師們帶的東西比較特別,一塊大板子上端固定著一個夾子,板子背后有兩根帶子,據說叫作“畫板”。畫板上邊夾著白紙,老師們就在白紙畫出各種植物、動物,旁邊標注對應的名字;我們遇到的困難就是客家人說的名稱老師們對應不上漢字,我們也說不上來更寫不出來。
我們到了吃午飯的時間,其實也就是幾個饅頭之類的,父母擔心老師們吃不習慣,還多帶了水和稀飯、咸菜。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老師們狼吞虎咽地就如我們吃到山珍海味時的那種神情。
吃過午飯,老師們終于送出了神秘的禮物:如何描述一件事或物。畫板上的每一個圖,老師們和我們的表述完全不一樣,他們生動、形象地用語言構勒出我們腦海中對應的物;而我們總是簡單的一句話。
晚上,在天井下取著月光和星燈,老師們一唱一和地把今天的人和物、事件串聯在一起,編織成一個完整的故事說給我們聽,原來知識和生活碰撞在一塊兒是如此的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