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琳老師教的上學期,語文、數(shù)學、唱歌、體育課用“游刃有余”四個字來形容她最為貼切,只是尚未獲得豐富詞匯的我們只能用“厲害、猛”這類簡單的字詞來表達。
我記得有一堂課文課上,黃老師出題目:用幾句話形容你的一位老師。首先她先舉例:我的體育老師高高的、壯壯的,我的數(shù)學是他教的。當她說完的時候,自己忍不住笑起來,那是我第一次見她開懷大笑的模樣,絲毫不顧及淑女形象。講臺下的我們則是面面相覷,不知道黃老師為什么笑,體育老師的確有教我們數(shù)學課呀;而且每個老師都給我們上過數(shù)學課呢!
黃老師止住笑,尷尬地對我們說:“我讀初中的時候,數(shù)學老師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數(shù)學成績不好的同學,以后別告訴任何人是我教你們的數(shù)學,如果有人問你們,就說是體育老師教的數(shù)學。”
她停頓了一下:“可是我沒想到真的有學校的數(shù)學課是體育老師教的,或許也有很多人不相信吧!”
我們似懂非懂地哦了一句,在那會確實不明白這句話的笑點在哪兒呀!直到下學期,我們才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賴老師體育課很強,據(jù)說全校沒有人能在短跑和長跑方面跑得過他,更別提跳遠之類的。
至于他教的數(shù)學課,我的心里實在無法恭維其教學水平。比如“十以內(nèi)的加減法”,他教完之后,每當我們的作業(yè)有錯的,他總是好奇地問我們:“這么簡單的題目為什么會錯呢?你們不是還有木棒可以數(shù)么,或者掰手指頭數(shù)也行。像我都不需要靠任何工具直接能算出答案,我的方法叫`心算法`。”每當說到這個時候,他的臉上總是洋溢著自豪感。
我也不理解十根手指如何計算加減法,經(jīng)常算錯。一個周末,我呆在家里有空就一遍遍地數(shù)木棒。勤工儉學攢下的木棒已經(jīng)很多了,我將十根木棒作一捆用草桿扎好,一捆一捆地排在一塊兒。
忽然,我發(fā)現(xiàn)每捆木棒也能從“1”數(shù)到“10”,那么我就能夠算很多很多的木棒;再引申開去:每十梱木棒當一堆,十堆又是多少?思考至此,我的思路豁然開朗,原來老師只能教基本的知識點,如何融匯貫通才是自己需要掌握的核心。舉一反三,方為上策;照本宣科,泯然眾人。
一個學期又結(jié)束了,新老師沒等來,聽說是新老師看到了學校的破舊就放棄了,也是,黃老師都嫌棄學校破舊呢,嗯,我也挺嫌棄學校的廁所,哪怕僅僅是家里廁所的放大版,可是真的嫌棄!廁所只有一座,男女各一個入口,蹲坑里永遠都是白蛆蠕動,終生難忘。還有那個在外邊鏟斗一樣的裝備,水滿后自動沖一遍廁所,我曾有一段時間對其十分著迷,覺得是一件先進的自動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