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緒心理畫:一筆一畫安頓你的內心
- (美)希拉·達西等
- 2560字
- 2023-03-02 15:20:28
1 希望
將焦慮轉化為期望
對我來說,藝術創作是每天唯一能夠疏解痛苦、焦慮和恐懼的良藥。遵循藝術,我找到了生存之道。
——草間彌生(Yayoi Kusama)
咚——咚——咚——當改變之風敲響我的心門時,那陣陣敲門聲總是會讓我微微一驚。怎么回事?是誰在敲門?但很快我便聽出了這聲音,它既熟悉又清晰,節奏始終如一,不容忽視。我本能地朝著這個聲音走去,卻又有所猶豫。一股難以抗爭的力量就在門的那一側。一旦打開門,我就將被混亂吞噬。旋風將打亂我細心安置好的一切。就像這樣,它會讓你相信凡事皆有可能,所作所為皆是為了追求生命中更多的善,接受迎面而來的一切。怦怦——怦怦——我的心跳聲逐漸與敲門聲一致。我為何要招來這場混亂?
焦慮和期望只有一線之差。焦慮代表恐懼,而期望代表希冀。我們可以同時體驗到這兩種情緒,既可以害怕改變帶來的混亂和未知結果,也渴望隨之而來的機遇。然而,對我而言,每次只有一種情緒支配我的行為。
如果我飽含焦慮地聽著敲門聲,那么改變之風便無法打開我的心門。我迫切地想要保持現有的安寧,害怕即將發生的最壞情況,我嚇得無法動彈。我面臨的將是徹底的毀滅——改變之風將強行進入,帶來極具侵略性和破壞性的變化。
如果我滿懷期望地聽著敲門聲,讓改變之風進入我的世界,那么這股新鮮空氣會為我提供額外的氧氣。吸入的氣體與我產生碰撞,環繞并覆蓋住我,呼出的氣體也加入這股力量中。我得到了升華,成為改變的一部分而非它的抗爭者。
如何將同樣的焦慮能量轉化為期望呢?你很好奇,我曾經亦是如此。事實上,我的詩意速寫之旅就是這樣開始的。
我以往在坐飛機時十分焦慮,如今在某種程度上也很緊張,但沒有那么焦慮了。
每當飛機突然下降或上升一定高度時,我就會緊張到想從座位上跳起來。經常出差進一步加劇了我的焦慮情緒,它變得無孔不入。這種持續性不完美的意識與我的完美主義個性相悖。我的討好型人格告訴我它無法取悅任何人,那些有意義的聯系也變得空虛、無力。掌控外部環境是一場持久戰。不論是事業還是個人方面,我似乎掌握了生活的主動權,但在飛機上時我失去了掌控感。
多年來,我對飛機顛簸越來越恐懼。機身的意外震動,引擎的轟鳴聲,以及隨之而來的完全失控感都讓我開始懷疑未經審視卻又堅定不移的信念——心若向善,福報自來。每次發生顛簸,我心懷的一切善意都變得微不足道。
在嘗試寫日記、練瑜伽、進行冥想等幾乎所有的方法來平息內心的轟鳴和不安后,有一天,我突然發現自己工作時在筆記本上涂鴉,便于更好地理解會議內容。這讓我獲得了一絲平靜,或者說是一種逃避。我不再那么焦慮和緊張了。這不是冥想練習,卻讓人沉思、冥想。
我開始意識到,獨自探尋焦慮的根源并不是最優方案。在此之前,我一直沒有去看心理治療師。治療師是為其他飽受疾病問題的人服務的,我的問題不是疾病,我可以自行處理,它最終會變得容易。而事實并非如此。
我可以通過速寫恰當地表達我的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識別并接受它們,但我不明白為什么會發生如此激烈而強勁的不合邏輯的反應。不久后,我開始第一次預約治療師,戰戰兢兢地探究我恐懼的根源。
一開始,我想起了自己童年經歷的零星片段:父親酗酒,脾氣暴躁,瘋狂的占有欲和嫉妒心,他虐待母親時的憤怒和沉默……那些經歷開始從塵封的記憶中浮現出來,交織在這些經歷中的焦慮和恐懼像被埋葬的幽靈一樣被挖掘出來。
且停一下,我想說在某種程度上,我知道我一直以來為焦慮所困的原因。多年來,我都能聽到它在我靈魂深處的撞擊聲,并在此基礎上構筑了我的生活。在我年輕時,這種聲音更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聲音變得越來越微弱。雖然通過心理治療發掘童年時期的這些“幽靈”并沒有讓我立刻得到紓解,但是它讓我意識到我創建的空間還不夠安全。這些記憶隨時都有可能影響我。這種認識并未讓我獲得解放,而是讓我更加害怕。沒有堅實的立足點,這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失控。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通過速寫來表達心中的焦慮和絕望。它幫我在過去和現在之間建立起聯系,盡管不想重溫這些經歷,但這樣做能讓我不失風度地面對羞愧。
在接受治療大概一年之后,有關祖母的記憶開始浮現出來。對我來說,祖母就是我的第二個母親。我們之間有一種特殊的關系。無須太多言語,我們便能對彼此以及我們與世界的互動達成共同的理解。
想起她的笑,我心里一陣酸楚。她患有癌癥,我母親告訴我她的病情正在急速惡化。我們不知道她還有多少時間可活,但我們都清楚我們需要和她在一起。我母親立即計劃飛往我祖母居住的澳大利亞,但我沒有這樣做。
當我祖母罹患癌癥的消息傳來時,我的工作正處于極度困難的時期,業務發展的壓力讓人喘不過氣來,這是我的首要任務,直接決定了我的未來。我還設法說服自己,我不能親眼看著祖母死去。“告別太痛苦了,”理智告訴我,“我想記住她一直以來的樣子。”這些話語在我腦海里一遍遍地播放,直到真相被掩埋在心底——祖母的離世對我是一個毀滅性打擊,我也不能忍受在飛機上顛簸的15小時行程。不,我做不到,我不想去做,我最終也沒有做。
這在當時似乎是合理的,然而這并不是一個理性的選擇,它不知不覺間已成為困擾我多年的心魔。一想到這個決定,我就羞愧到無地自容,現在依然如此。
我還沒有和祖母告別,她就永遠地離開了。這個嚴肅的事實比速寫過程中顯露的其他許多真相都更讓我受到沖擊。我怎么會做出如此愚蠢、無情的選擇呢?我的恐懼怎么會大到如此令人無法忍受的程度?我怎么不知道我的焦慮癥變得如此嚴重呢?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我用速寫表達和消化了心中的絕望。隨著時間的流逝,我能夠從速寫中找到寬恕,為祖母的逝去而悲傷,然后開始愈合。
親愛的朋友,這就是詩意速寫的作用。它給予你空間去接受你的焦慮和羞愧,給予你時間去探求這些焦慮情緒的根源,給予你機會去表達和處理這些情緒。我每天都在學著放棄對外部環境的控制,也越來越熟悉內心深處的希望、勇氣、信仰、真理和愛。
因此,我用“顛簸”一詞作為我開啟詩意速寫之旅的一個比喻。當我允許自己表達內心動蕩引起的恐懼、羞愧和絕望時,我切實地感覺到我的精神在恢復。那份寧靜源自內心,我的精神獲得了極大的振奮。這并不意味著我不會再感到羞愧、恐懼或絕望;恰恰相反,這意味著通過速寫,我找到了一種方法,讓焦慮變成期待,絕望變成希望。
親愛的朋友,跟從內心的感覺吧!審視這些感受的來源,實現內心的寧靜,不要灰心,懷揣希望地開始速寫練習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