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原則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每個人盡管對擁有良好人際關系的動機可能有所不同,對朋友的要求與期望也不盡相同,但渴望贏得朋友、保持友誼、避免人際關系破裂的目的是一致的。在處理人際關系時,我們應遵循以下五項原則。
一、誠信原則
“人無信不立?!闭\信原則是指人們在與他人交往時要真誠相待,要說真話而不能說假話,要遵守諾言、以誠待人、講究信義。誠信是人際交往中最基本的要求,所有人際交往的手段、技巧都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在人際交往中,交往雙方只有以誠相待,彼此之間減輕自我防衛心理,相互理解、接納,產生信任感,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那種“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的交往信條和假意逢迎、吹牛撒謊的交往行為,都會損害健康的人際關系。
二、交互原則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比穗H關系的基礎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重視、相互支持。在人際交往中,喜歡與厭惡、接近與疏遠都是相互的。對喜歡、接近自己的人,人們通常愿意與之建立并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厭惡、疏遠自己的人,人們通常會疏遠他,自然也就無法與之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這就是人際交往中的交互原則。
三、尊重原則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并且都希望不被別人的言行傷害。自尊心的強弱是用自我價值感來衡量的,人的自我價值感主要來自人際交往過程中他人對自己的反饋。因此,他人在人們的自我價值感的確立方面具有特殊意義。他人的肯定會增強人們的自我價值感,而他人的否定會直接損害人們的自我價值感。因此,人們對來自人際關系世界的否定性信息特別敏感。他人的否定會激起人們強烈的自我價值感保護傾向,往往表現為躲避否定自己的人,以維護自尊心。所以,我們在同他人交往時,必須尊重他人的自我價值感,以維護其自尊心。
四、互惠原則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在人際交往中要遵循互惠原則,這與人們的交往動機和交往目的是分不開的。人際交往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物質的交換與精神的交流過程,交往雙方所追求的就是通過交換或交流達到互惠互利的目的。若交往雙方在滿足對方需要的同時,也能得到對方的回饋,人際關系就會繼續發展;若交往的一方只想獲得而不想給予,人際關系就會中斷。互惠互利性越強,交往雙方的關系就越穩定和密切;反之,交往雙方的關系就越不穩定和疏遠。所以,交往雙方都必須遵循互惠原則。
五、寬容原則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人際交往中,對于非原則性問題,以及遇到的沖突、矛盾要有耐心,要抱以寬容、忍讓的態度;對于他人的缺點,不要用“放大鏡”來審視,而要以寬廣的胸懷來容納。社會越是發達,社會中的價值體系就越是多元化,由此必然會造成人們個性發展的豐富性及個體間沖突的增多。因此,要想求同,必先存異。只有兼收并蓄、求同存異、相互包容,才能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