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營
什么是社會關系?
社會關系是指人們在共同生產和生活的過程中形成的相互之間的關系,社會學常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區分社會關系的類型。
1.按結成社會關系的主體劃分
按結成社會關系的主體,社會關系可分為以下幾類:個人與個人的關系,它是全部社會關系的起點,是社會中最簡單、最基本的關系;個人與群體的關系,如一個職員與同事們的關系;群體與群體的關系,它更集中地體現了社會關系的基本傾向;社會現象之間的關系,它是高層次、大范圍的社會關系,如失業與犯罪率的關系等。
2.按交往的密切程度劃分
按交往的密切程度,社會關系可分為初級關系與次級關系,亦稱首屬關系與次屬關系。前者指建立在感情基礎上的社會關系,它反映的是人們之間廣泛、深入、直接的交往,如夫妻關系、朋友關系等;后者則與此不同,指以事緣為基礎的社會關系,如同行關系、上下級關系等。
3.按社會關系矛盾的性質劃分
按社會關系矛盾的性質,社會關系可分為對抗性關系和非對抗性關系。前者指交往雙方的根本利益不一致、發展方向完全相反,如剝削與被剝削關系;后者指交往雙方的根本利益一致、發展方向大致相同,但局部和眼前利益有不一致之處,如同一組織內部各成員間的關系。
4.按社會交往的方向與選擇劃分
按社會交往的方向與選擇,社會關系可分為垂直關系與水平關系。我國古代社會中的君臣、父子之間主要是垂直關系,現代社會中的夫妻、兄弟之間主要是水平關系。
5.按社會關系的規范化程度劃分
按社會關系的規范化程度,社會關系可分為正式關系與非正式關系。前者指已經制度化、比較穩定、有一定程序、受一定原則制約的關系,如法律關系等;后者指未制度化、沒有固定模式、不受原則制約的關系,如戀愛關系、朋友關系等。
6.按社會關系建立的基礎劃分
按社會關系建立的基礎,社會關系可分為血緣關系、地緣關系和業緣關系,具體如下。
(1)血緣關系指人們以血親或生理聯系為基礎而形成的社會關系。
(2)地緣關系指人們直接建立在空間與地理位置關系基礎上的社會關系。
(3)業緣關系指人們以廣泛的社會分工為基礎而形成的社會關系。
血緣、地緣和業緣關系的補充資料

社會關系與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就是人們在生產或生活過程中所建立的一種社會關系。這種關系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從而使人在心理上形成某種距離感。人際關系的建立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如雙方需求的互補性、雙方態度的類似性、雙方距離的遠近及雙方的交往頻率等。
社會關系與人際關系的區別為:先有人際關系,后有社會關系,人際關系是社會關系的具體體現;人際關系更強調相互作用的個性特征,而社會關系則是指人際關系所包含的共性方面。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類的需求是分層次的,由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人都有這五種不同層次的需求,但在不同的時期所表現出來的各種需求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需求是從外部得到的滿足逐漸向內在得到的滿足轉化的,人最迫切的需求才是激勵人行動的主要原因和動力。當低層次的需求基本得到滿足以后,其激勵作用就會減弱,其優勢地位將無法繼續保持下去,此時高層次的需求會取代它成為推動行為發生的主要力量。高層次的需求比低層次的需求具有更大的價值。熱情是由高層次的需求激發出來的。人的最高層次的需求即自我實現需求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現其個人潛力的,只有這樣,人才能得到巔峰體驗。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簡介

感覺剝奪實驗
1954年,心理學家貝克斯頓(Bexton)、赫倫(Heron)和斯科特(Scott)等人在付給學生被試每天20美元的報酬后,請他們在缺乏刺激的環境中逗留。具體來說,就是讓被試在沒有圖形視覺(須戴上特制的半透明塑料眼鏡)、限制觸覺(手和手臂上都套有用紙板做的手套和袖套)和阻斷聽覺(實驗在一個隔音室里進行,用空氣調節器單調的嗡嗡聲阻斷其聽覺)的環境中靜靜地躺在舒適的帆布床上。剛開始,許多被試都是大睡特睡,或者思考其學期論文。然而兩三天后,他們便決意要“擺脫”這單調乏味的環境。實驗結果顯示:被試感到無聊和焦躁不安是最基本的反應。在實驗過后的幾天里,被試注意力渙散,思維受到干擾,不能進行清晰的思考,智力測驗的成績不理想。另外,被試在生理上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對全部被試的腦電波的分析表明,他們的大腦活動都嚴重失調,有的甚至還出現了幻覺(白日夢)。赫倫認為,感覺剝奪能夠對被試的心理和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既觸及感知覺、記憶、思維、想象等心理過程,也觸及諸如態度、遵從、動機與需要等個性心理特征。感覺剝奪實驗的心理學意義如下。
感覺剝奪實驗簡介

感覺剝奪讓被試不能承受,但如果只是讓你在一個密閉空間中待五天,你能承受嗎?推薦觀看密閉空間實驗視頻,而后與朋友討論社會環境對我們的重要性。
密閉空間實驗

1.剝奪感覺勢必會影響知覺、記憶、思維等較高級和復雜的心理現象。沒有刺激、沒有感覺,人不僅不會產生新的認識,而且連正常的心理機能都無法維持。
2.認識環境是一種比物質享受更迫切、更強烈的需要。
3.感覺剝奪實驗還從側面說明,如果離開人類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那么人類正常的心理狀態是不可能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