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編 災害主要類別與民間信仰
第一章 水災敘事與水神、水怪民間信仰
《管子·度地》載:“善為國者,必先除其五害。”“水,一害也;旱,一害也;風霧雹霜,一害也;厲(瘟疫),一害也;蟲,一害也。此謂五害。五害之屬,水最為大;五害已除,人乃可治。”[1]明清時代,伴隨文化重心的南移和生態環境的破壞,水災的承受力趨于降低,有關洪水和水神水怪的民間傳說也進入了多發期。對此,竺可楨先生曾較早撰文[2],黃芝崗先生《中國的水神》亦頗獲好評。鐘敬文先生起步較早的關于民族跨文化的早期洪水神話的研究也一直持續[3]。這里力圖避熟就生,主要探討明清民間治水信仰及民俗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