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好家風:忠孝廉恥勇
- 米家文化編繪
- 1664字
- 2023-02-16 11:08:45
忠貞不渝的屈原
戰國時期,群雄逐鹿于中原,在這大爭之世先后涌現出了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強大的諸侯國,史稱“戰國七雄”。其中的楚國出現了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名字叫作屈原。屈原不僅擅長詩詞歌賦,還是一位很有才干的政治家,他忠君為民的故事直到現在還廣為流傳。他還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我國的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
屈原出身于楚國貴族,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雖然出身高貴,但是他不像其他王公貴族一樣只顧吃喝玩樂,小小的屈原明白自己以后是要做大事的人,眼前的安逸只是浮云。他的住處是在樂平里,周圍的人家大都是一些普通百姓,所以身為貴族的他很了解民間疾苦,經常盡己所能地去幫助別人,因此廣獲百姓們的夸贊。再加上屈原聰明好學又志向遠大,所以他早年很受皇室中人的賞識。

屈原長大后,果然不負眾望,終成大才。于是,楚懷王就任命他為左徒,負責向君王勸諫并監管楚國的外交大事。看到國君如此信任自己,屈原心里十分感激,決定用自己的一生報效祖國。在任左徒期間,他忠于職守,舉賢任能并修明法度,使楚國上下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但是,忠心為國的他還是因為改革變法得罪了一些權貴,深遭這些權貴們的忌恨。有人進讒言說屈原專權獨斷,不把君王放在眼里。屈原為人直率,不懂阿諛奉承,諫言時常常言辭激烈,因此楚懷王雖然開始時很信任屈原,但久而久之,對其還是日漸疏遠了。最終屈原被貶為三閭大夫。
當時,“戰國七雄”中秦國最為強大,并且常常欺負其他六國。為了應對強大的秦國,其他諸侯國常常結盟在一起共同御敵。秦國知道聯盟的六國中齊國和楚國最為強大,要想瓦解六國的聯盟,只要離間了這兩個國家就行了。先前由于屈原在楚國擔任外交大事,齊楚聯盟很是牢固,所以秦國不敢輕舉妄動。這次屈原被貶,楚國君臣不和,對秦國來說是一次瓦解聯盟的好機會。
秦國派相國張儀前去楚國進行挑撥離間。張儀欺騙楚懷王說:“只要楚國與齊國斷交而結盟于秦國,秦國愿意獻出六百里土地給楚國。”楚懷王是一個目光短淺的人,看到不用一兵一卒就可以白白得到六百里的土地,有些心動。屈原知道這肯定是秦國的陰謀,自己雖被貶官,但是愛國的他還是極力勸諫說:“秦國素有虎狼之心,君上一定不要為了眼前這點利益而背棄與齊國的盟約啊!”但是貪心的楚懷王聽不進去,看到屈原喋喋不休,楚懷王一氣之下就將他流放到了漢北地區。

最終,楚懷王斷絕了與齊國的來往。但是當楚懷王派使者去秦國索要土地時,秦相張儀卻改口說:“我什么時候向楚國承諾過六百里土地,我說的明明是六里。”楚國使者無功而返,楚懷王得知被騙十分惱怒,于是就發兵攻打秦國,結果兩次都失敗了。這下子,楚國好處沒有撈到,還因背棄盟約得罪了齊國。
孤立無援的楚國為了彌補與齊國的關系,又開始重新起用屈原,讓他出使齊國重新結盟。屈原得知后,毫不猶豫地就去了齊國,但等他完成使命歸國后,楚懷王又疏遠了他。屈原雖被疏遠,無法參與國政,但他依然憂國憂民,想盡辦法為國出謀劃策。
后來,楚懷王又被秦國邀請前去會盟,屈原勸阻說:“君上難道還不知道秦國不可信嗎?這次會盟,不如不去。”但是楚懷王禁不住其他大臣的慫恿,還是去了。結果,楚懷王剛進秦國就被扣留了,秦王逼迫他割讓土地,楚懷王不肯,結果就這樣客死秦國。
楚懷王的尸體被送回楚國安葬,屈原得知君王去世,悲痛欲絕。各諸侯國也都認為秦國這樣做十分的不仁義,以為楚國會討伐秦國。沒想到新楚王即位后竟然若無其事,依然載歌載舞。
屈原悲憤交加,對新君王說:“老楚王被敵國扣留而客死他國,你身為兒子,即位后竟整日飲酒作樂,不思進取,你這樣做對得起老君王嗎?”新楚王看到屈原竟然敢指責自己,一氣之下就將他放逐江南。
最終,楚國被秦國攻陷了國都。屈原看到國君昏庸,救國無望,心里極度的郁悶和絕望,眷戀故國的他就投汨羅江自盡了。
忠者說……
屈原一生忠君愛國,即使自己被貶官、被流放,當國家需要自己時,依然毫無怨言地奉獻自己的一切。屈原忠于君王、忠于國家的愛國精神,一直傳頌至今。生于現代的我們也要位卑未敢忘憂國,要忠于自己的國家,熱愛我們的祖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