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吃獨食的人下場一般不好,李安邦深以為然。
何況李安邦已經分到了四百萬銀子,還有由他支配的兩百萬兩,這么多銀子,足夠武裝整個四川行都指揮使的五衛八所,四長官司了。
根據《明史·土司列傳序》載:“嘗考洪武初,西南夷來歸者,即用原官授之,其土官銜號曰宣慰司(從三品)、曰宣撫司(從四品)、曰招討司(正五品)、曰安撫司(從五品)、曰長官司(正六品)
長官司相當于一個千戶所級別的小土司。
李安邦心甘情愿地把五百萬兩銀子送給崇禎皇帝,他也是有追求的,四川行都指揮使已經年老力衰。取而代之未為不可。
這就是李安邦堅持的軍功分配上,一直和劉御史強調主要功勞必須歸他的原因。
因為他要謀求四川行都指揮的職位,區區一個衛所,幾千兵馬,就算是火器部隊,在面對十萬韃子騎兵,全軍覆滅的幾率十分的大。
畢竟現在的火槍,在面對騎兵和弓箭的時候,并沒有絕對的優勢,只有在坦克和機槍發明之后,騎兵才會徹底的地退出歷史的舞臺。
一句話,李安邦想用五百萬兩銀子加軍功,看能不能把四川行都指揮的職位搞到手。
四川都司和四川行都司,是兩個不同的軍事機構。兩者有一定的區別。
都司是每一個省的三司之一,每個省必須設立的,而行都司只在少數民族地區和邊疆設立。
因為四川西南有很多的少數民族,所以就有四川都司和四川行都司兩個軍事機構。
外加一百萬兩的活動經費,這一筆錢,李安邦在和蔣武成分賬的時候,就預留出來了。
看來這小子是早有預謀啊!
好吧!機會從來是給有準備的人,成不成,就看大明的天命了。
反正李安邦是盡力想拯救大明。如果崇禎一味作死,那自己也只能另辟救國救民的路徑了。
李安邦和劉彼時是相談甚歡,交易進行的極為順利。他也不在南京多做停留,直接從杭州進入大運河北上京師。
本來李安邦是打算走海路北上的,可他現在攜帶著五百多萬兩銀子,走海陸風險太大,萬一把運銀子的船搞沉了,那就損失慘重了。
走大運河雖然慢點,但安全穩妥。
至于報功的文書,李安邦是不擔心的,妙筆生花是每一個官員最基礎的能力,否則你別想在官場混。
三月本是春暖花開,陽光明媚的時節,可北京周邊,依然是春寒料峭,冰雪都還沒有完全融化,春耕當然無法進行。
這春天,已經比正常年份晚了十多天,就連遠在南方的西湖,都開始結冰。
大明的小冰河時期,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影響著農業生產。
這不是人力可以改變的,三百年一個輪回,正因為天氣的影響,無數王朝隨著天氣的影響而生與滅。
現在輪到大明王朝了。
……
李安邦還在路上,報捷的文書就快馬加鞭到達了京師。
一石激起千層浪。
才剛剛繼位的崇禎高興的差點暈過去,群臣也是欣喜若狂。
大明太需要一場像樣的勝利來振奮軍心民心了。
大明自從薩爾滸之敗起,就一敗再敗,每一次都喪師辱國,精銳損失慘重。
另外,大明的財政越發的入不敷出了,九邊各鎮的軍餉拖欠已久,軍隊因為軍餉的事情,已經嘩變幾十次。
就連戰功赫赫的戚家軍,在戚繼光死后,因為鬧餉的事情,被斬殺了上千人,其他邊軍就更別說了。
朝廷不是沒有明白人,軍隊乃國家之柱也,如果任由軍隊這樣腐化下去,那離國家崩潰也不遠了。
歷史也證明,的確如此。
現在,天上突然掉餡餅了,一件振奮人心的天大好事,同事解決了這兩件棘手的問題。
一戰就剿滅盤踞長江幾十年的數千悍匪,并且還繳獲五百萬兩白銀。
天哪!那可是五百萬兩白銀啊!
要知道大明此時的年稅收才四百余萬兩白銀,這一戰就繳獲五百萬兩銀子,豈不是白白多了一年的賦稅。
必須命李安邦立即押解五百萬兩白銀上京,為了提升軍心民心,還必須搞一個獻俘闕下。
必須搞。
必須讓所有軍民看到,大明還有可戰之兵,還有敢戰之人。
李安邦這么大的功勞,不可能不賞。
朝堂為此也爭吵不休,有的認為應該賞賜爵位,反對的打成認為李安邦年紀輕輕就賞賜爵位,有違祖制。
有的大臣認為提升李安邦的職位,可大臣們一查,李安邦就一衛指揮使的嫡長子而已,現在根本就沒有入仕,升職就無從談起了。
這可讓大臣們為難了。
對于這樣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怕又是一個戚繼光一樣的人物,各方勢力已經在為拉攏李安邦著打算。
閹黨以魏忠賢為首,他們也在極力拉攏各種人,以至于閹黨內部良莠不齊,各種牛鬼蛇神匯集一堂。
東林黨也好不到哪里去,一群最愛打嘴炮的家伙,空談誤國,一旦接觸到自己的利益,那就為反對而反對,枉顧家利益。
黨爭,李安邦是絕對不碰的,他早就打定主意,像他恩師那樣,堅定不移地走實業救國,工業強國的路線。
雖然李安邦現在是一白生,但也是有好處的,也就是他的層次低,低到根本沒有觸及到各方的利益。
所以各方勢力,也不會特別針對他。
有錢能使鬼推磨,根據這些內幕消息,李安邦就可以做好很對針對性的事情。
看來,這次京師之行,有戲。
政治就像是在演戲,就看誰演的真。
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李安邦不介意和皇帝、大臣們演戲。
接了皇帝的圣旨,那肯定是要上書謝恩的。
李安邦本身就文武雙全,寫一篇花團錦繡的謝恩表不在話下,但在謝恩表的末尾,李安邦糜爛衛所的擔憂,他想在四川行都司,為陛下試點改革和整頓衛所的意思。
這封謝恩表,就等于李安邦直接連線上了崇禎,使他的愿望又更進一步照進現實。
至于崇禎能不能滿足他的愿望,就看崇禎的命了。
機會,李安邦已經給了崇禎,算是李安邦為這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皇帝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