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運用智慧推銷自己
- 人生哲理枕邊書
- 謝子月
- 7434字
- 2014-12-01 14:50:15
看事不看表面要看實質
春秋時期,列子已經到了窮困潦倒的地步。鄭相子陽的賓客向子陽薦舉列子,說列子是個不可多得的奇才,學問不可估量、謀略不可小看。于是子陽就派人送給列子數十車的谷子,希望能得到他的鼎力相助。
列子見子陽送谷子給他,再三拜謝,最后卻拒絕了子陽的贈送,讓使者將那數十車的谷子原封不動地帶了回去。
使者走后,列子的妻子對他捶胸頓足地埋怨說:“聽說有道之人的家室生活都能安樂幸福,可是現在我們已經窮困潦倒,個個都餓得面黃肌瘦。相國送你糧食,你為什么不接受,這豈不是命中注定要窮困一輩子嗎?”
列子卻笑著對妻子解釋說:“我之所以拒收相國的糧食,是因為相國并不是真正了解我,而是聽信了別人的話才給我送谷子。以后,他也會因聽信別人的話怪罪于我,這是我不接受的原因。況且接受別人的供養,不為別人排憂解難,是不義;可替相國這種沒有追求的人賣命,哪里算是義呢?”
后來,正如列子所言,子陽果然不值得他去效忠。鄭國人民發難,將子陽殺死了。
現實生活中,很大一部分人在遇到利與義沖突時,都不能權衡,結果落個慘痛的下場。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關系在家庭生活、與人交際、職場生存、商業交往中都會發生,由此可見,權衡利義的重要性。
人生哲理
看事情,如只看表面,而看不到實質,遲早會吃虧。因為表面代表不了事物的本身,只有看透事物本身,才能做出正確的決斷,才知道自己該怎么做。這也是檢驗一個人品行高低的方法之一,如果一個人品行不好,又怎么在社會立足呢?
用利害說動人
戰國時期,楚國名門貴族伍子胥獲罪,逃命于吳,半途中,楚王的手下在邊境發現了伍子胥,并將他擒獲。伍子胥對抓住他的那個人說:“其實,國王追捕我,是想得到我們家傳的美珠。但是,在逃亡途中,我已經將它遺失了。如果將我押送國都,我就說是你把它拿走吞到肚里去了。那么你將被剖腹搜查。”
那人一聽恐懼不安,如果放了他,就等于欺騙了國王,是死罪一條;可將他帶回去交給國王發落,被他這么一說也是死路一條,這使他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境地。他左右環顧了一下,見四周沒有人便放了伍子胥。
在危急時刻,不妨開動一下腦筋,將選擇權交給別人。伍子胥的機敏之處在于可以在危難的時刻將選擇權交給對方,給對方出了一道生死攸關的難題。結果,對方在權衡利害之后只能將其放走。
人生哲理
做人不要總將選擇權握在自己的手里,有時也需要將它交給他人。這樣做,或許能幫你擺脫束縛。這種行為不失為一種大智慧,也是為人處世必須運用的一條良策。
淡漠背后閑話
狄仁杰是武則天時期的名相。在任宰相前,他只是個豫州刺史,雖然官位不高,可是他辦起事來公正廉明、熱愛百姓,因此受到當地人民的一致稱贊。
后來,武則天考察了狄仁杰的政績后把他調回京城,并授予宰相的重任。
一天,武則天與狄仁杰閑聊時說:“聽說你在豫州的時候,名聲很好,政績突出,但也有人揭你的短,你想知道是誰嗎?”
狄仁杰答道:“人家說我的不好,如果確是我的過錯,我愿意改正,如果陛下已經弄清楚不是我的過錯,這是我的幸運。至于是誰在背后說我的不是,我不想知道,這樣大家可以相處得更好些。”
武則天聽了狄仁杰的回答,感到自己任狄仁杰為宰相是正確的選擇,他氣量大,胸襟寬,的確有政治家的風范,自此以后更加賞識他,敬重他,授予他“國老”的稱號。
后來,狄仁杰因病去世,痛失愛臣的武則天流著淚說:“上天過早地奪去了我的國老,使我朝堂里沒有像他那樣的人才了。”
這就是狄仁杰的為人之道。古代也好,現代也罷,只要人們遵守這一原則,以忠厚寬大的心懷面對背后的閑話,總會獲得他人的尊重與諒解。
人生哲理
“誰人人后無人說,誰人人前不說人”,如果對他人的議論太過于在意,勢必會勞神傷身,那無異于為自己上了一道無形的枷鎖。反之,用寬容的態度對待他人的議論,做人輕松了,做事也順暢了許多,這不失為一種智慧。
不可以貌取人
1926年,魯迅到廈門大學執教時,往往幾個月才去理發店剪一次發。有一天,魯迅去理發,理發師見他長發垂耳,而且還穿了一件早已經褪色的灰布長袍,腳踏一雙破舊的布鞋,心中頓生瞧不起的念頭,所以給他理發時也就馬馬虎虎地敷衍了事。
魯迅將理發師的一舉一動完全看在眼里,等到結賬的時候,他從衣袋里隨手抓了一把銅元遞了過去,然后昂首挺胸地揚長而去。理發師見魯迅交的錢是定價的3倍還要多,輕視小看的念頭頓時打消,心中還不由得生起了敬仰之情。
幾個月后,魯迅又去這家理發店理發,穿著打扮和上次沒有什么不同,這次理發師見了魯迅卻將其視為上賓招待,又送茶又敬煙,剪發時也比以前細致了許多。理完發,理發師正等待著魯迅慷慨的贈與,不料,魯迅卻是照價付款,并沒有多付一個子兒。理發師非常納悶,便問道:“先生為何上一次給那么多,可這次卻又是這么少呢?”
魯迅笑著告訴他說:“上次你給我胡亂地剪,一點兒也不精心,我付款也就亂付;而這次不同,你認真地給我理發,我自然也就認真地對待付款這個問題了。”
俗話說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句話告訴人們不能從長相上來評價任何人。因為,許多人都可能是藏而不露,大智若愚。一旦遇到了這樣的人,你依然從長相上來評價他,那豈不是自尋難堪?
人生哲理
“以貌取人”是大害,是一部分人的通病。以這種方式為人處世一定會吃大虧的。
尊重他人是在維護自己
如今,很多人都在投訴商店售貨員的服務態度,認為他們不是擺著一副冷面孔,就是言語粗暴、出口傷人。
可是,一位老太太的看法卻與多數人相反,她說,“我從來都不曾抱怨過那些可憐的售貨員。因為他們用那種態度對待顧客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不光我們會遇到不禮貌的售貨員,他們同樣也會遇到更糟糕的顧客。”接著老太太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她說:“我從來沒有遭受過服務不周的情況,他們對我都很友好,當然我也是有意使他們這樣做的。每當我走到一位售貨員面前,總會微笑著對他們說:‘您可以為我提供一些幫助嗎?’經我這樣一問。從來沒人拒絕過我。”老太太臉上閃出一絲頑皮的笑容。
然后她又繼續講解道:“接著我會馬上向售貨員說明我對想要買的商品一竅不通,我很需要售貨員的幫助。小到一只紐扣,大到一臺冰箱,我都這樣說。因此,每位售貨員都會很開心地幫助我,即使我挑得再久都沒關系。”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然而你是否注意到,尊重是雙方的,你尊重了別人,別人自然會尊重你。
人生哲理
其實,維護自尊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要做個懂禮貌的人,這樣在贏得他人尊重的同時也尊重了自己。自尊心的維護劑就是尊重他人。
擺脫無禮糾纏的方法
著名的作曲家莫扎特很早就聲名遠揚,因此,上門求教的人也是絡繹不絕。
有一天,一位貴族特意帶著自己的孩子向莫扎特去求教。這位偉大的作曲家盡量耐心地聽完那孩子的演奏,然后用最溫和的態度指出那孩子存在的不足之處,然后依然面帶微笑地勉勵那位年幼的演奏家說:“你有天賦,好好干吧!你會有作為的。”
那位孩子的家長聽了莫扎特的話以后非常高興,又繼續問道:“我的孩子很喜歡作曲,請大師再告訴他應該如何開始!”
莫扎特強忍著自己心中的不快說:“首先要多多學習,再長大一些就會有時間考慮如何作曲了。”
那位貴族父親頤指氣使地對莫扎特說:“他已經14歲了,而您本人13歲的時候就可以作曲了!”他這么一問,顯然是對莫扎特剛才的回答表示不滿意。
莫扎特并沒有因為那位貴族父親的問話而生氣,他微笑著說:“先生,您說得很對。但有一點我與您的愛子不同,我可從來沒有問過別人我應該怎樣開始啊!”
貴族父親聽到莫扎特的回答后,不由得滿臉通紅,只好起身告辭。
現實生活中,碰上這樣無休止的糾纏是難以避免的,那將是一件令人不快的事。然而,如何使這種不快驅散開呢?這時就需要機敏的頭腦與平和的態度,利用智慧反敗為勝。
人生哲理
智慧可以告訴人們怎樣做一個合格的人,智慧同樣可以引導人們怎樣將一件事情做到盡善盡美。所以,在處世過程中,千萬不可忽視智慧的作用。
要有大將風度
1754年,當時還是上校的喬治·華盛頓,率領部下駐防亞歷山大市。這時正值弗吉尼亞州議會選舉議員。有一位名叫威廉·佩恩的人與華盛頓在意見上產生了分歧。
有一次,華盛頓與佩恩就選舉問題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爭論過程中說出了一些不堪入耳的話,這讓佩恩立即火冒三丈,揮起拳頭朝華盛頓的臉上砸去,將他擊倒在地。華盛頓的士兵聞訊趕來后,想替華盛頓報那一拳之仇,不料卻被他當場阻止了,并且勸說大家退回營地去。
第二天清晨,華盛頓托人將一張字條交給佩恩,邀請他盡快到當地一家酒店會面。佩恩接到字條后神情異常緊張,他忐忑不安地來到華盛頓指定的酒店。出乎意料的是迎接他的并不是一場惡斗,而是友好的酒杯。華盛頓見佩恩如時應邀,連忙站起身來,笑容可掬地伸出雙手歡迎他的到來,并真誠地說道:“佩恩先生,人誰能無過,知錯而改方為俊杰。昨天,確實是我不對。你已采取行動挽回了面子,如果你覺得那已足夠,那么就請握住我的手吧!讓我們來做朋友。”
就這樣,一場風波被華盛頓以寬大的胸懷平息了。從此,佩恩成了華盛頓的一個崇拜者。
“冤家宜解不宜結”,冤家越多,辦事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就會越多,所以說,與他人和平相處才是為人處世的一個硬道理。
人生哲理
怨恨就像一團亂麻,要想解開,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善心。心胸狹窄、目光短淺的人,只會用不當的方法將矛盾激化,使矛盾升級為可怕的仇恨。
何必針尖對麥芒
很多人對大文豪蕭伯納都十分熟悉,他的一部新作《武器與人》首次公演,就獲得很大成功。新作播完后,在廣大觀眾一致要求下,蕭伯納走上了劇院的舞臺,接受大家的祝賀。
正當蕭伯納準備開口向觀眾致意時,有一個人大聲對他喊道:“蕭伯納,你的劇本簡直糟糕透了,你有什么資格接受大家的祝賀,還是趕快收回去,停演吧!”
觀眾們大吃一驚,都用異樣的眼光看著蕭伯納,大家一致認為這回蕭伯納肯定會被氣得渾身發抖,高聲向那個無禮挑釁的家伙表示抗議。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蕭伯納不但沒有生氣,反而笑容可掬地給那個人挑釁的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并且彬彬有禮地對他說:“我的朋友,你說得很好,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見。但遺憾的是,我們兩個人反對這么多觀眾有什么用呢?就算我和你意見一致,可我倆能禁止這場演出嗎?”簡短的幾句話,使那個挑釁的人灰溜溜地離開了劇院,引起全場一陣暴風雨般的掌聲。
蕭伯納一反常人做法,不但沒有對挑釁者反唇相譏,而且故意用贊賞的方式使其失去鋒芒,化被動為主動,占據了有利的地位,置挑釁者于孤立難堪的境地,使對方不戰而敗,這種做法比反唇相譏、惡言相向要高明得多。
人生哲理
任何人都不喜歡被別人當眾指責,因為那的確是一件令人非常難堪的事情,每個人遇到這樣的事情都會感到憤怒,但是關鍵看你如何對待它,是與攻擊者反唇相譏、爭個面紅耳赤,將矛盾激化?還是把憤怒化為智慧,用它來解決面臨的羞辱或尷尬,使攻擊者知難而退?當然選擇后者才是最明智的。
擺脫困境需隨機應變
有一次,一個劇團在某地演出。劇中的主要人物,只有看守監獄的牢頭和犯人。劇情是看守監獄的牢頭交給犯人一封信,讓他朗讀信的內容。以往的表演過程中,犯人念的這封信都是全文寫在紙上的,而這次扮演看守的演員有意要和扮演犯人的演員開個玩笑,用一張白紙替換了原來那封寫滿字的信。扮演犯人的演員拿到那封信以后頓時傻了眼,因為他記不起信的內容了。這可怎么辦啊?他心里一直嘀咕著,他瞧了一會兒,靈機一動,對扮演看守的演員說:“這里的光線太暗了,麻煩你代我讀吧!”于是,這個艱巨的任務又落到了扮演看守的演員身上。扮演看守的演員接過那封信后,急得直冒汗,因為他也背不出信的原文,更何況他不能再把信退給扮演犯人的演員了。正在這危難之際,他急中生智,運用智慧擺脫了窘境。
他仔細端詳著那張白紙忙說:“是呀,是呀,光線的確太暗了,我必須去拿眼鏡。”不一會,看守戴著眼鏡上臺了,并大聲流利地為犯人讀起了那封信。不過這次他拿的可不是那張片字沒有的白紙,而是那封事先寫滿字的信。
人生哲理
隨機應變,是擺脫困境的良方,但隨機應變的能力并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它要求人們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只有做到臨危不亂,才能想出擺脫困境的方法。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盡管羅斯福總統非常了解和喜歡英國人,但他對于英國官員不時流露出來的傲慢無禮卻相當地反感。
有一天,財政部長亨利·摩根索交給羅斯福一封英國財政大臣寫來的信。在信中,英國財政大臣表現出了他的傲慢無禮,信首稱呼沒有加任何官銜,而是直呼其名“亨利·摩根索先生”。摩根索沒有注意信首的稱呼只顧看信里的內容。可是,當他將信交給羅斯福時,羅斯福一眼就看出了英國人傲慢的態度。
所以當摩根索將寫好的回信拿給他看時,羅斯福說:“這封回信的內容寫得不錯,但你犯了一個錯誤。”摩根索不知所措地忙問:“我犯了什么錯誤?”羅斯福說:“稱呼上應該直呼其名,與你收到的那封信在稱呼上應當保持一致,不加任何官銜。”
羅斯福這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做法果然奏效,英國財政大臣在他的第二封來信中,顯然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沒有再犯上次出現的錯誤,規規矩矩地加上了美國財政部長的官銜。
在與人交際過程中,許多人都會遇到故事中所發生的類似情況,有些人可能會有過激的反應,與對方爭得面紅耳赤,當然也有很多聰明人會選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做法,這種做法不但有效,而且還可彰顯出你的聰明才智和做人的風度。
人生哲理
尊重應該是互相的,要贏得他人的尊重就必須尊重他人,如果你不懂得尊重別人,又怎么能要求別人來尊重你呢?
用幽默的調侃對付尷尬
聰明人不會因一些尷尬情境的影響而手足無措、神情沮喪,他們總是可以隨機應變,將尷尬用幽默的調侃予以化解,扭轉對自己不利的形勢。
一次,美國總統里根在白宮舉行的鋼琴演奏會上講話,第一夫人南希一不小心從椅子上跌落下來,從臺上一直滾到臺下的地毯上。不過她很快就靈活地爬起來,重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在場的許多觀眾將這一切完全看在眼里,場下沉浸片刻后,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其實,觀眾中有一半人是為她出了洋相而鼓掌;另一半是為她利落地從地上爬起來而鼓掌。但不管怎樣,這個意外的插曲無疑使正在講話的美國總統里根陷入了十分尷尬的境地。如果處理不好這件事,不少別有用心的記者就會因此在大報小報上炒得沸沸揚揚,給他帶來十分糟糕的負面影響。不過,老牌政治家就是老牌政治家,里根首先察看了一番現場,看看夫人有沒有受傷,確定夫人安然無恙后便俏皮地說道:“親愛的,我告訴過你,只有在我演講得不到熱烈掌聲的時候,你才該做這樣的表演。”
任何人都知道,里根講的話不可能是真的,聽過他的話后,在場的所有人便無法再說些什么。這無非是他隨機應變想出來化解尷尬的一個計謀。而這機靈的應變,不但化解了各種幸災樂禍、擔憂和尷尬的心理因素,還顯出他的幽默,使此次講話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人生哲理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人際交往也逐漸復雜起來,隨時都可能發生一些令人難以預料的情況。要想給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就必須具備一些能夠化解危機的智慧,有人會問:“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其實,用幽默的調侃化解尷尬的場面不失為一個良策。
給親切插上翅膀
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一位女孩匆匆出了地鐵站,急忙往家里趕。回家心切的女孩卻不知道,一只黑手正在慢慢地伸向她。一名男子在地鐵車站里就已經盯上了她,并且尾隨她來到一個偏僻的小車站。
此時,夜靜得讓人產生一種恐懼,由于車站比較小,而且處在一個十分偏僻的地方,所以幾乎沒有過路的人。男子準備在那個小車站實施他的強奸計劃,他三步并作兩步跟上女孩。不料女孩突然轉過身來,和他十分親切地打了個招呼,主動與他聊天,話語中流露出無比的信任。女孩親切的口吻令男子感到十分舒心,原先罪惡的念頭被化解得一干二凈。男子主動提出要送女孩子回家,他說:“天黑人少,一個單身女子趕路太不安全了,讓我送你一段路吧!”女孩高興地答應了。
在二人同行的路上,女孩親切的問候與關懷,讓男子感悟到人性善良的一面,徹底消除了強暴女孩的念頭。不知不覺中女孩到家了,他歉意地對女孩說:“其實,其實我是想對你實施強暴,但你的親切讓我轉變了原有的罪惡想法,你是一個好姑娘。再見。”
女孩開心地笑了,小聲地說:“我當然知道你要做什么,可你畢竟沒有那樣做,你也是個好人。”
親切的態度喚起男子人性善的一面,由此看來,女孩不但救了自己,還拯救了他人。
人生哲理
人人都說“人之初,性本善”,的確如此,可是人性有善、惡兩個方面,關鍵要看是善遮蓋了惡,還是惡吞食了善。同時,好人與壞人的區別也就在這一點。
說話也要講方法
孩子把從學校拿回的成績通知單交給了媽媽,媽媽一看頓時火冒三丈,因為他的成績實在是糟糕透了,只有一門課得了60分,其余都不及格。她不由分說地將孩子拉到了一旁,嚴厲地指責說:“怎么搞的?只有一門60分?真是沒用的東西。”孩子聽到媽媽的指責后,哭著跑進了自己的房間。
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又將考試成績通知單交給了媽媽,媽媽一看差點氣暈,這次的成績比上次還要差。正當她準備指責孩子時,丈夫下班回來了,阻止了妻子對孩子的指責,拿過成績單看了一眼說:“哈,還可以嘛,得了個50分哪!如果再好好努力就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了。”孩子笑著點點頭。
丈夫的話在孩子的心目中產生了效應,接下來的考試中,孩子每門成績都有了提高。
說話也是一種藝術,同樣的一句話,有多種不同的說法,從說話的方式中不僅可體會到一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還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處世態度。
人生哲理
有的人說話動聽,有的人說的話讓人生厭。將話說得漂亮動聽,可以幫助你走入成功的殿堂,也可以讓你的生活更精彩。
運用智慧推銷自己
一位留美的大學畢業生,為了生計急需找到工作。一天,他跑到一家報館毛遂自薦。
他剛一進報社的門,就遇到了一位經理,他客氣地問道:
“你們需要一個好編輯嗎?”
經理不假思索地說:“不需要。”
大學生不死心地繼續問:“那么記者呢?”
“也不需要,我們這里現在什么空缺也沒有。”經理不耐煩地回答著。
大學生笑嘻嘻地說:“那么,你們一定需要這個東西。”經理抬頭一看,只見他手里拿著一塊精致的牌子,上面寫著:“額滿暫不招聘”。
經理對大學生的機智幽默產生了興趣。立刻打電話把這件事情報告給老板,隨后,他告訴大學生說:“如果你愿意,就到我們報社的廣告發行部工作吧!”
這位青年最終被錄用,是因為他巧妙地運用了幽默的形式成功推銷了自己,最終打開了求職的大門,在一家原本沒有空缺的公司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
人生哲理
學會推銷自己,換句話說就是展現自己的才能,而這一過程,就要求人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一次性全面地把自己的“十八般武藝”展現在別人面前,以贏得別人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