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餐飲企業的規劃與定位(4)
- 新編餐飲企業管理工具箱
- 盛濤主編
- 4729字
- 2014-12-01 15:32:22
餐臺用品為開餐前在餐桌臺面上擺放好以備顧客就餐時使用的用品,餐臺用品的品種和數量應根據餐廳的檔次、經營品種、服務方式和營業狀況確定。
(1)臺布。用專用的壓花布制作,鋪在餐桌上可使臺面美觀、清潔,并可吸收因意外傾灑的湯汁、酒水,以免給顧客造成尷尬。一般為方形,其規格尺寸為:
小型——160cm×l60cm(或180cm×l80cm);
標準圓桌——220cm×220cm;
大型——240cm×240cm(或260cm×260cm);
小方桌——120cm×l20cm;
長桌——120cm×l80cm。
數量:高檔餐廳考慮到翻臺因素,按餐桌數量至少要配置四套;中低檔餐廳,多采用在臺布上鋪一層一次性薄塑料臺布的方法,以減少臺布的清洗次數,配置兩套即可;小吃店、最低檔的餐廳和快餐廳,一般不配置。
臺布有多種顏色,應按照餐廳的裝修風格和色調選擇搭、配協調的顏色。
(2)口布。即餐巾,是顧客用餐時放在胸口或膝上,以免湯汁、酒水弄臟衣服所使用的布巾。
口布的規格為45cm×45cm(或50cm×50cm)。
口布的顏色可選用白色或與臺布顏色相同。
口布的數量:高檔餐廳全部配置;中檔餐廳可只為包間和標準圓臺以上的大圓桌配置;低檔餐廳可只配包間。按配置區域的座位數至少配置四套。
(3)筷子、筷架。筷子要使用筷套,以保持筷子不被污染。筷子的數量按餐廳的座位數至少要配置六套。一般餐廳多選用瓷制筷架,筷架的數量按座位數量配置兩套即可。中低檔餐廳一般不配置筷架。
(4)湯匙、匙墊。湯匙用于吃湯羹類菜品。匙墊是一橢圓形的小盤,專門放湯匙,作用與筷架一樣。湯匙、匙墊的數量按餐廳座位數至少配置兩套。中低檔餐廳也有不配置匙墊的,而將湯匙放在小碗或布碟中。
(5)茶杯、茶碟。茶杯是專門飲用茶水的杯具,茶碟是放茶杯的小圓盤。茶杯、茶碟的數量按餐廳座位數至少配置兩套。中低檔餐廳可不配置茶碟,開餐前茶杯扣在布碟中,顧客就餐時將茶杯放在臺面上使用布碟。低檔餐廳可不用專門的茶杯,只配置統一的玻璃杯即可。有些較高檔的餐廳供應多種茶水,則應配置相應的茶具,如三炮臺、八寶茶等蓋碗茶,要配置蓋碗。
(6)餐盤。又稱布碟、骨碟,用于顧客盛放菜品或骨、刺等,為顧客分菜(布菜)也是盛放在布碟中。
餐盤的規格為8~15cm,且以8cm最為常用。
數量:中低檔餐廳一般按餐廳座位數至少配置兩套;包間服務規格高的要經常更換餐盤,應按包間的座位數量配置四套以上。高檔餐廳的服務規格較高,應按餐廳座位數至少配置四套。
(7)調味碟。一般按餐廳座位數至少配置兩套,但如粵菜等以調味品為菜品特色的餐廳則要相應增加數量。
(8)小碗。專門用于盛放湯菜、米飯或其他帶有湯汁的菜品,以及裝盛火鍋調料等。可分為飯碗、湯碗及吃甜品的甜品碗。
(9)杯具。除茶杯外的酒具、水具等。
(10)轉臺。一般在10人以上的圓桌上放置,以便于顧客取菜。其規格為直徑比圓桌直徑小50cm,臺面為木制或玻璃,下面是轉盤。目前還有一種電動轉臺,打開開關通電后就會慢慢地不停轉動。
(11)茶壺。用于沏茶,盛放茶水。一般每個餐桌配置一個,至少也應兩個餐桌配置一個。
(12)牙簽筒。用于盛放牙簽,有瓷制和塑料的。一般每個餐桌配置一個。
(13)煙灰缸。用于盛放煙灰、煙頭。一般按每兩個座位配置一個。高檔餐廳在煙灰缸上配放火柴。
(14)調味品器皿。按照餐廳經營的方式配置相應的調味品,如醬油壺、醋壺、味精瓶、鹽瓶、胡椒粉瓶、辣椒油碗等。一般每個餐桌配置一套。
高檔餐廳一般在餐臺用品上印制餐廳的名稱或店徽。
有些餐臺用品由酒水、飲料供應商提供,如煙灰缸、牙簽筒等。
6.廚房的設備配置
不同形式、檔次、規模、菜系的餐廳,廚房設備也是不同的。因此在確定廚房設備時,要根據餐廳的具體情況進行配置。
(1)灶具:灶具是餐廳最基本的制作設備。隨著液化氣等氣體燃料的普及,燃氣灶已成為最廣泛使用的灶具,并以干凈無異味,使用方便而深受歡迎。除主灶外,還可配置專門用于煲湯的灶,還有一種煨砂鍋專用的灶,上面有若干小灶頭,可同時煨制一定數量的砂鍋。
(2)抽油煙機:抽油煙機的作用是排除廚房內的煙氣,保證員工能正常工作,并避免油煙和氣味流進餐廳。
(3)操作臺:主要由配菜工使用,對原料進行加工、改刀、配置和裝盤,為灶上的廚師做好烹調前的準備工作。臺面在廚房空間許可的情況下,應盡可能的大,因臺上除了擺放菜墩、刀具等工具外,要分盤放置加工、配置好的菜肴以備廚師使用。臺面小了,會造成裝盤的菜肴因疊放而混亂,影響烹飪流程和進度。
(4)調料臺:放置在灶前廚師操作位置旁邊,擺放各種調料以供廚師烹調時使用。調料臺一般按照上灶烹飪的廚師數量配置,也可以兩人用一個。中小餐廳一般設1~2個調料臺就足夠了。
(5)餐具柜:用于存放菜品的各式餐具。
(6)冰箱:廚房用冰箱為大容積的冷藏冷凍箱,形式有四門和六門,工作電壓為380V或220V。
(7)儲物柜:用于儲存廚房常用的物品。
(8)蒸汽柜:用于蒸飯或消毒。從使用的能源分類,有燃氣、電熱和外接蒸汽,以及電、汽兩用。
(9)消毒柜:如不配置蒸汽柜,應按照要求配置消毒柜,消毒柜一般都為電子式,可按需要選擇合適的容積。
(10)冷藏柜:一般為涼菜間貯存熟食用。如有條件也可為廚房配置以存放生鮮原料。
(11)紫外線燈:為涼菜間必備的消毒設備。
(12)電飯鍋:中小餐廳可用電飯鍋代替蒸汽柜,用來燜制米飯。
(13)微波爐:用于對必須預先制作的菜品進行加熱,可保持菜品的色味和提高上菜速度。
(14)配齊各種炊具和刀具。
除以上設備外,還有其他加工設備可根據餐廳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另外,廚房員工要配置工作服,工作服為白色,包括衣、褲、帽和圍裙。
7.餐具配置
餐具按照用途分為涼菜盤、熱菜盤、湯盆、飯碗、湯碗、湯勺等。
餐具按形狀又可分為圓盤、魚盤、異形盤(又稱花盤)、平盤、斗盤、盅、罐等。
餐具的規格較多,應按所經營的菜品和菜量確定不同的規格。
(1)涼菜盤用于盛放涼菜,一般使用較小的圓形平盤,直徑為16~20cm,特殊的菜品及大拼盤、花式菜品可使用更大的菜盤。
(2)熱菜盤用于盛放加熱烹制的菜品,常用的為20~30cm的圓盤,湯汁少的用平盤,多的用斗盤。
這兩種菜盤是餐廳用量最大的餐具,規格應根據餐廳所經營的菜品搭配配置,并根據確定的菜量分別確定一個主要規格,這個規格起到向顧客傳達餐廳菜量多寡信息的作用,應視作餐廳經營策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規格的菜盤數量以餐廳的基本座位數量為準,至少各要配置兩套,以保證開餐時的周轉。其他規格的菜盤數量依據菜品的種類相應配置,原則是按使用的頻率保證周轉即可。
(3)魚盤用于盛放魚類菜品或烹制成形后較長的菜品。其規格尺寸以長度計算,常用的為20~30cm,數量按餐桌數每桌2~3個配置。以長桌為主的餐廳用魚盤做菜盤可以方便餐臺上餐具的擺放,數量和規格按照圓盤的配置原則配置。
(4)異形盤由于價格較高,多用于中高檔餐廳,可以提高菜品的觀感,增加餐臺上的情調。異形盤的花色較多,應按照菜品特色進行選擇,配置數量以經營特色為原則予以確定,可以少量配置作為點綴,也可以較多地使用,形成餐具配置的特色。
(5)飯碗和湯碗依據餐廳檔次配置。低檔餐廳可使用同一規格;中高檔餐廳則應使用不同規格加以區分,一般湯碗較飯碗小。飯碗和湯碗的數量分別按照基本座位數至少配置兩套。
(6)湯盆用于盛放湯、羹、面條、粥等食品。規格按直徑為20~40cm,一般配置2~3個規格即可。每規格的數量按餐桌數配1~2個。
(7)湯勺是湯盆的配套餐具,數量按湯盆總數配置。
(8)盅、罐等按照經營的菜品相應配置。較高檔的餐廳還可配置龍船作為盛放魚生的餐具。經營烤制菜品的餐廳應配置鐵制的烤盤。
8.酒具和水具配置
酒具和水具是開餐時用于盛放酒水和飲料的餐具。酒、水具講究與酒品和飲料的配合,有很細致的分類。
最常用的種類有如下幾種。
(1)白酒杯:為容量較小的酒杯。有直筒式小玻璃杯、圓形的瓷酒盅,檔次稍高的一般使用小的高腳玻璃杯。
(2)葡萄酒杯:為大容量的高腳玻璃酒杯,種類很多。
(3)啤酒杯:常用的是直筒式玻璃杯,另外一種是玻璃很厚、帶耳的專用啤酒杯,即通常所說的扎啤杯。
(4)飲料杯:又稱水杯。為直筒式玻璃杯。
檔次較高的餐廳還應配置以下酒具:
(5)香檳酒杯:為高腳玻璃杯。有兩種,一種是闊口香檳杯;另一種是細直筒香檳杯,又稱郁金香形杯。
(6)白蘭地杯:是一種窄口大肚的高腳玻璃杯。
(7)黃酒杯:有兩種。一般使用比白酒杯容量大1~2倍的高腳玻璃酒杯;因黃酒講究溫熱后飲用,可配置專用的溫酒杯,有瓷制和陶制之分,有內外兩個杯,外杯放熱水,內杯放酒,杯上有蓋。
酒水具的配置因餐廳的檔次而不同。低檔餐廳可只配置飲料杯和扎啤杯,即除扎啤外均可使用飲料杯斟酒;中檔餐廳按大堂和包間分別配置,包間配置要齊全,大堂可以配置得精簡些;高檔餐廳則應配置齊全。
酒水具的數量每種按配置區域的座位數至少配置兩套以上。
9.冷暖及通風設備
(1)冷暖和通風設備是保證餐廳環境的重要設備,起著增強餐廳競爭能力的作用。適宜的室內溫度和清新的室內空氣可以給顧客創造良好的進餐環境,達到吸引顧客到店內就餐的目的。通過使用供暖、降溫設備,使室溫保持在18~28℃之間,尤以23~25℃最佳。
(2)常用的冷暖和通風設備有空調、暖氣、排風扇、換氣扇、換氣機、風幕機、空氣凈化器等。
(3)空調要根據房間內的面積和結構選擇合適的功率和形式,即制冷機和柜機、分體機或窗機,以及適當的數量。如采用冷暖式的,還要考慮制熱量。安裝空調時要注意供電量是否足夠,如不夠需要增容。
(4)暖氣一般為建筑物本身配置的設備,但也有的餐廳原來沒有暖氣,需自己安裝暖氣。安裝時要注意供暖量和安全。
(5)排風扇、換氣扇、換氣機要注意安裝的位置和功率,要切實起到作用。有些餐廳配置的換氣設備功率不足或安裝不當,起不到換氣的作用。
(6)風幕機安裝在餐廳大門內,是向下吹風的設備,其作用是以其產生的氣流形成風幕,以相對隔絕室內外的溫度,彌補經常開門造成溫度變化的不足。以夏天使用為主。
(7)空氣凈化器是不與室外交換空氣,通過設備運轉使室內空氣經過設備循環后凈化,達到除煙、除異味的作用,一般用于較小的空間,即在包間內使用。
三、餐飲店設備、用品配備的帳務管理
1.進行統一登記,核定采購成本,記入開辦費用
采購驗收完成后,餐飲店財務會計要根據各類物品驗收單統一登記造冊,記錄各種物品名稱、件數、價格,核定進價成本。
記賬核算過程中,要與進貨發票核對,保證訂貨單、進貨發票和實收數量一致。通過核算,將實際發生的進貨成本記入餐飲店開辦費用,與但因點新建和改造中的建筑費用、裝修費用、設備購置費用等一起,按基建和租賃經營及其裝修改造的會計記賬要求,形成總賬。待餐飲店正式開業后,轉給餐飲店財務部門,形成企業經營會計的記賬依據。其中,各種物資用品的購置費用作為開辦費用,采用遞減方式記入餐飲店正式營業后的經營成本,從營業收入中獲得價值補償。
2.分類造冊,記錄物品分布
餐飲店開業時所購人的各種物資用品,在財務記賬的基礎上,要以各餐廳、廚房、庫房為基礎,分類造冊,記錄各級、各部門和各辦公室及庫房的物資用品分布情況,以便為各部門的物品使用提供客觀依據。分類造冊的登記內容主要包括物品名稱、用途、使用部門、物品數量和單價、金額等。
3.建立設備、用品使用管理制度
餐飲店物資用品購進后,必須建立使用制度,才能保證餐飲店開業后各種物品的合理使用,保證業務需要,減少損失浪費,(節)省費用開支。其物資用品的使用制度主要包括采購進貨制度,防火、防盜、防腐、防毒、防潮的管理制度,各部門的領用、報損、消耗核定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