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40.大朝會之前
- 大明:建文遺子,從白蓮教主開始
- 長安春雪
- 2068字
- 2023-02-05 09:15:18
趙王與漢王不同,遠遠便落了轎,一下轎便與相熟的官員們打招呼,官員們見趙王如此平易近人,紛紛上前見禮。
與等在轎子中的漢王不同,趙王朱高燧徑直走到百官隊伍前端,跟百官一起列隊等候。唯一特殊的地方在于,朱高燧在朝服之外,套了件十分厚實的白狐皮大氅,即暖和又素凈,到底是王爺。
又過了大約半柱香的功夫,又一隊人來了,是太子和太孫的車駕。
朱高熾和朱瞻基沒有坐轎,父子二人合乘一輛車,太子肥胖,下車時需要兩名宦官在左右小心攙扶,但太子和太孫的朝服外都沒有套大氅,而且下車后,朱高熾帶著朱瞻基徑直走到百官隊列的隊首,規規矩矩的站好。
于謙一陣唏噓,看看太子,既沒在車里獨自享福,也沒批大氅,不搞一點特殊化,跟我們一起挨凍,這才是仁君風范,這才是天下表率。
不光是于謙,其他官員也暗自感嘆,太子仁德,循規蹈矩,這才是讓天下安定的好儲君。
約莫過了兩炷香的時辰,于謙看到一名宦官從角門出來,跟禮部官員耳語了兩句,禮部官員點頭,一溜小跑來到太子和趙王跟前,跟太子和趙王說了兩句話,兩人同時點頭,趙王脫掉大氅,遠處的家人趕緊過來,接下大氅。
禮部官員又跑到漢王轎前,小心的說了幾句,隨即漢王走出暖轎,跟著禮部官員來到隊列前端,太子早就在招手:“二弟,快過來,要進宮了。”
朱高煦則是一副不緊不慢的樣子,象征性的跟太子和趙王打著招呼:“太子,老三,你們早到了。”
百官在禮部官員的引導下入宮,由于年初宮中起火,三大殿盡皆被焚,所以這一年的大朝會只能在乾清宮舉辦。
一切儀程皆有定制,鐘鳴,鼓奏,鞭響,天子升座,百官五拜三叩,恭祝圣躬萬福,天子訓話。
本來新年的天子訓話,不過是應景說些吉祥話,河清海晏、百業興旺、國泰民安之類,然后便是各位臣僚與朕休戚與共,期望百官勤勞王事,都是些套話,說完便進入下一環節。
但這兩日朱棣心事很多,晚上輾轉反側睡不好,今日一上朝,看到下面眾臣,臨時改了主意,將提前準備好的話一概不提,竟然開口便是“近日朝中諸事煩巨,朕深知你們辛苦,但現在不是馬放南山享清福的時候,京城剛剛北遷,漕運、武備,諸般事務還要仰仗諸位。”
眾臣沒想到皇帝竟是這番話,一時不知該怎么接,只要垂著頭聽皇帝還有什么章程。
朱棣見下面大殿內寂靜無聲,想了想又說:“朕原本謀劃今年北征,徹底解決北疆邊患,奈何天不遂人愿,修漕遷都用度耗費甚巨,花去了國庫大半,軍費捉襟見肘,偏趕上江南漕河又出了事,江南的糧食運不上來,朕的一番籌謀,眼看要付之東流了。”
說著朱棣竟十分動容,眼中已泛起淚花。
眾臣不知道朱棣為什么突然如此,都在琢磨皇帝到底存了什么心思。
于謙卻深知內情,定是呂震的事觸動了皇帝的心事:兄弟鬩墻,哪個當爹的能不傷心?
于謙竟由衷的同情起朱棣來,老皇帝年過花甲,這幾年身體越發不濟,情知沒幾年就要撒手而去,朱棣為了這錦繡江山奮斗了一輩子,到老了想踏踏實實的傳下去,可是兒孫們……
眼見兒子們相互暗算,互相下套使絆子摳眼睛放暗箭,百般陰毒計謀千般詭詐算計,幾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換做任何一個老人恐怕也難以安心。
朱高熾知道皇帝煩惱何事,眼見皇帝這樣訓話,禮部的官員不知該如何應對,這樣下去,剩下的儀程恐怕沒法往下走了,他掂量一下,自己是半君半臣,有些話恐怕臣子們也不便說,眼下也只有自己出面周旋一下,先將大典流程走完。
所以朱高熾往前站了一步,剛要開口,耳邊卻響起一個洪亮的聲音:“父皇,兒臣有話說。”
扭頭一看,正是漢王朱高煦。
為了這一刻,朱高煦已琢磨了好幾日,昨日還特意去了老三府上,得到了老三的支持。
他昨晚就已打定了主意,想著在朝會上將話題引到北征軍費上,沒想到皇帝在朝會上竟然主動提了,這正中他的下懷,他心里高興,機會難得,剛要上前,卻看見太子往前走了一步,分明是要說話。
朱高煦怕被太子搶了先,趕緊搶先開了口,說完話才往前邁了一步。
朱棣見朱高煦趾高氣揚,大概猜出他事先有準備,便說:“說吧。”
“陛下親征漠北,乃是為了我大明千秋萬代的基業,為了我大明子民免受韃子侵擾之苦,兒臣身為朝廷藩王,當此艱難之時,理當為君父分憂,為朝廷解難,如今軍費尚有不少缺口,兒臣愿意做個表率,將全部家資捐出,折錢五萬貫,充作軍費。”
“五萬貫,好,好。”朱棣眼中放光,一拍御案,連聲贊嘆。
朱高煦得了朱棣的贊賞,得意的一笑,微微轉頭看向側后方的趙王朱高燧,兩人早已計議好,朱高燧此刻也站前一步,朗聲說:“漢王為朝廷分憂,兒臣深受感動,身為藩王,當與朝廷一體,兒臣家資有限,拿不出五萬,也不敢跟哥哥比肩,兒臣愿出四萬,充作軍費。”
好家伙,轉眼之間,兩個藩王捐出了九萬貫軍費,這真是大手筆呀。
不過于謙卻從這九萬貫中聽出了另外的含義,你漢王雖是藩王,但你只是老二,又不是太子,你做的哪門子表率,做表率也該是太子做表率才對。
但是漢王這一招厲害之處在于先發制人,漢王已經率先表態認捐五萬了,你太子是不是也該表示表示?
再加上趙王接下來的話,做弟弟的不敢跟哥哥比肩,略微少出一點,這本是題中應有之義,但跟漢王的話上下一連起來,卻是另一番味道了,當弟弟的趙王比漢王出的少了一點,那你太子作為漢王的哥哥,是不是該比漢王多出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