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39.大明好哥倆
- 大明:建文遺子,從白蓮教主開始
- 長安春雪
- 2025字
- 2023-02-05 08:06:30
“拿到證據?什么證據?”朱高燧話剛出口,立即就后悔了,因為這么一問,無疑等于承認是自己在背后操縱了這一切。
朱高煦果然站住了,回頭冷笑:“還說不是你干的,不是你,你關心證據干什么?”
朱高燧一咬牙,冷冷問:“二哥你不用套我話了,什么證據不證據,老大那邊防的那么嚴,他拿到了證據,你是怎么知道的?”
朱高煦反應也夠快的,立即又抓住朱高燧話里的漏洞:“你是怎么知道老大那邊防的嚴?”
朱高燧心里暗叫不妙,又讓他抓住把柄了,他這次不再說話。
朱高煦得意的一笑:“太子上午進宮,向皇上呈了一張紙,具體寫了什么不知道,不過老爺子看完后臉色不太好,然后很是夸獎了老大一番,老大出宮的時候,走路都輕飄飄的,就像身上只剩下幾兩肉了,想必老爺子夸了他不少好話,否則怎么就身輕如燕了?”
“老爺子具體夸了什么?二哥知道嗎?”朱高燧往前湊了一步,故意矮著身子,做仰望朱高煦狀,語氣也十分的小心客氣。
朱高煦垂眼看朱高燧:“說了什么沒人知道,太子早有準備,一見皇上,就讓皇上屏退了左右,父子兩個單獨聊的,他倆說了什么話沒人聽見,只能靠著兩人的表情動作猜。”
朱高燧沒說話,眼珠卻在不停的來回轉。
朱高煦看著朱高燧:“大約你老三在想,那未必就是說呂震遇刺的事,或許是別的政務,或許是北征的事。”
朱高燧仍舊不說話。
朱高煦冷哼:“仔細想想,最近朝中除了漕河和呂震遇刺,還有什么大事?”
朱高煦指了指腦袋,意思是讓朱高燧動腦子想想:“修漕河的事,太孫一個用災民代替徭役的條陳,已經讓太子占了先機了,所以太子這回說的事,絕不會是漕河的,除了漕河的事,什么事值得太子單獨跟皇上密陳呢?”
朱高燧仍舊只聽不說,也仍舊保持著原來的神色。
朱高煦繼續說:“老三,你二哥我雖然膽子大,但不是莽夫,挖斷漕河這種事,我不會干,刺殺呂震陷害太子這事,我也不會干。”說著,朱高煦拍了拍朱高燧的肩膀:“兄弟,玩火玩多了容易燒著自己,要小心啊。”
朱高燧此時已經品出了朱高煦的來意,眼珠一轉,小心的賠笑,低聲下氣的說道:“弟弟此前若做的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在這給您賠罪了,二哥你是兄長,必不會跟我一般見識,保管能包容我,沒說的,從此以后,我仍舊唯哥哥馬首是瞻,永不變心,報答哥哥提攜護佑之恩。”
朱高煦撇了撇嘴,他知道朱高燧說的沒一句真心話,以后更不可能跟自己一條心,但他要的就是朱高燧今日的態度。
來之前他已想好了,事已至此,與其把朱高燧推出去,立即摘干凈自己,還不如表現得寬容些,賣朱高燧一個大人情,換得朱高燧暫時的支持,至于摘干凈,不急在這兩天,先把眼前的事辦了再說。更何況朱高煦還留有后手,很容易把自己摘干凈。
此刻見朱高燧已經上道,朱高煦心里高興,轉身往回走,坐在書案后的主人位上,一只手輕搭在書案上,學著朱棣的模樣,用手指輕輕敲擊桌案。
朱高燧見他如此拿大,心里說不出的厭惡,但他已打定了主意,先讓你朱高煦張狂幾日,咱們以后從長計議,所以笑呵呵的坐到朱高煦對面的客位,一副恭聽圣訓的謙卑姿態。
朱高煦見掌握了主動,心里得意,緩緩言道:“二哥我也不圖你報答什么,我就是跟你打個招呼,這幾天我會有所動作,老三你可得站在二哥我這邊,跟住二哥的腳步啊。”
朱高燧一拍胸脯保證道:“那是自然了,二哥你就說吧,你指到哪,我就打到哪。”
兩兄弟各懷心思,都露出會心的笑。
“好,老三你聽我說……”
-----------------
大明的正月初一,官員們是不休息的,不僅不休息,而且比平時還要更累。
每年正月初一的大朝會,是一年中最隆重的朝會,在這一天,京城的官員要上朝,向天子恭賀新年。
官員們需要在凌晨就起床,天不亮就到到宮門外候著,在禮部官員的指導下列隊,列隊完成,又有官員宣導規矩和注意事項,待時辰一到,由禮部官員和大太監引導,官員們列隊入宮。
初一,于謙也是半夜就起床,早早的趕到宮門外,永樂二十年的初一大朝會,是他入仕后第一次參加正月初一的大朝會,所以既興奮又緊張。
北京不同于南京,受鮮卑利亞(西伯利亞)冷空氣影響,北京的正月初一的凌晨冷的要命,于謙剛站了不久就凍的渾身直哆嗦。
眾官員正在與寒風較量之時,忽見一支隊伍逶迤而來,隊伍中間是一頂大紅絨暖轎。
洪武皇帝定的規矩,大明三品以上高官才允許乘轎,這轎中人必定是位貴人。
這轎中不是普通的貴人,這是什么地方?真正的天子眼皮底下,就算是三師三孤來參加朝會,也會在宮門外一里之外遠遠落轎,敢把轎子抬到宮門口的,怕是除了轎子里這位沒有第二個,轎子里是誰呢,隊伍前方的氣死風大燈籠上寫著答案:漢王。
隊伍停下,一名王府護衛跑向宮門口負責宣導的禮部郎官,詢問官員何時入宮。
禮部官員見是漢王的護衛,不敢得罪,躬身說入宮時會親自到漢王駕前稟告,那護衛才回轉身,到了轎旁交差。
漢王也不下轎,就在轎中坐等。
其他所有官員都在寒風中凍的瑟瑟發抖,漢王卻安坐暖轎,官員們有些羨慕有些不滿,還有些嘴里嘟嘟囔囔不知在說啥,但就連御史們都無人敢置喙,只能心里默默祈禱,趕緊到時候吧,進宮走流程吧。
這時又一隊人趕到,隊伍中間也是一乘暖轎,看燈籠,這次是趙王朱高熾的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