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次浪潮:迎接教育的變革
- (美)邁克爾·M.克勞等
- 2329字
- 2023-01-30 20:19:51
第1章 美國高等教育第五次浪潮的興起
我們不妨把美國高等教育的第五次浪潮想象成一個正冉冉升起的大學聯盟,它們都決意推進高等教育對社會的積極影響,而要實現這個共同信念,它們需緊密融合三個要素,即世界一流的知識生產、前沿尖端的技術創新、盡量體現美國經濟和智力多元特征的高等教育。這次高等教育新浪潮源起于幾個大型公立研究型大學,它們本來打算弘揚美國研究型大學的公眾服務宗旨,但隨著改革的推進,這些大學卻致力于宣傳相關院校取得的變革性成就,并加快探索、創造和創新的過程。當然,這些大學自19世紀晚期建校以來也一直保持著探索、創造和創新的特色。第五次浪潮中的大學集社會功能和技術功能于一身,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環境適應性強,屬于復雜自適性組織。因此,它們將成為美國現有高校類型的補充。各類大學將繼續按照各自的方式承擔高等教育的功能,按照各自的模式發展。大型公立研究型大學是高等教育新模式的先鋒,其引發的第五次浪潮也終將波瀾壯闊:該聯盟全面涉及公立研究型大學、私立研究型大學、文理學院,并且與工商業、政府機構、實驗室和民間社會組織保持著聯系——這批機構在國家整個創新體系中千差萬別、各有千秋,通過學術研究、跨學科合作和公共服務相結合;這是一個跨國、跨機構的知識企業聯盟,在全世界撬動知識生產和創新活動,為社會帶來活力。
哥倫比亞大學前副校長喬納森·科爾(Jonathan Cole)曾在書中寫道:“美國研究型大學不是沒有缺陷,但即便如此,也絕對算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偉大的知識生產和高等教育系統’。”對此評價,我們完全贊同,但對與第四次浪潮相關大學的現有模式,在承認其優點的同時,也有必要考察一下其缺陷,尤其是那些設計上的缺陷還會限制其變革。比如,相關高校的組織架構存在局限性,無法協調招生規模和“知識基礎設施”規模之間的矛盾,前者對社會福利至關重要,而后者對于一流知識的生產和創新是不可或缺的。這里的規模可以指院校的錄取規模,也可以指院校作為研究型企業的產能,或者指其影響力范圍,三者之間通常但并非一定相關。在知識生產方面,只有招生規模足夠大,高校才能讓受教育全體人員在人口統計學意義上最大限度地反映出美國經濟和智力的多樣性,并真正讓他們學有所成,具備國際競爭力。所謂“世界一流的知識生產”,是指在頂尖研究型大學和一流文理學院中蓬勃發展的探索、創造和創新活動。稱這些大學為研究級別的高校,是因為它們的學術體系以探索發現和知識創造為支柱,但若將其知識密集型學術環境描述為“研究型教學”,可能更能說明問題。我們要表達的最為關鍵的一點是,標準化教學若是脫離了探索發現和知識生產,它本身并不能帶來影響社會的理想成果。
第四次浪潮是第五次浪潮的基礎。第四次浪潮確立了學術規范,成為知識生產和創新的活力源泉,讓數以百萬計的人生活富足,讓美國在知識經濟中確立了領導地位。高校不論公立或私立,它們合作互補,發揮著重要的研究、發展和教育作用,不僅促進了教與學,也促進了科學發現。這種發現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理解,推動了技術創新,極大地改善了人類福祉,對經濟增長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更不用提它們對藝術、人文、社科以及專業領域的促進作用了。然而眼下,當代研究型大學仍面臨一系列根深蒂固的機制局限。它們創建于19世紀后半葉,當初的規劃設計一直沿用至今,成為美國研究型大學的固定模式。這種模式以前非常成功,現在卻已經無法完全滿足當代社會不斷變化的需求了。
關于第五次浪潮的形成,我們的核心觀點如下:國家發展很快,研究型大學的現有基礎設施已經無法滿足需求,我們需要推進輔助型高校的新模式,實現招生和創新兩手抓。之前的高校模式存在著結構性和功能性的局限,高校規模和報考需求之間的不匹配就是體現之一。于是,高選拔性院校開始采用所謂的“精英培養策略”,即前工業時代特有的小規模工匠培養方式。規模和普及度絕非這些院校面臨的全部挑戰,也不是剛剛興起的第五次浪潮的獨有問題。但很多國家的社會發展目標既然基于求知途徑,那么,高校模式改革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必須是擴大規模和錄取范圍。
組建第五次浪潮大學聯盟的構想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新型美國大學模式上,而新型美國大學模式則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實踐探索出來的。這種研究型大學的新模式代表著大學對自己的重新定位,即一個致力于探索、創造和創新的結構復雜且適應性強的綜合知識型企業,從人口統計角度上能最廣泛地代表美國經濟和智力多樣性的機構。大型公立研究型大學聯盟的出現標志著美國高校第五次浪潮的到來。第五次浪潮中的大學與其他大學不同,它們能夠將錄取率與人口增長規模相結合,能夠將報考需求與知識生產、創新的學術體系相結合,使知識生產和創新既符合公共利益,又有助于社會福祉。第五次浪潮堅持平等信念,致力于重振美國研究型大學的公共服務性,塑造出一個全新的美國大學形象。
本書的論點主要集中討論第四次浪潮中的大學繼續變革的可能和第五次浪潮中的大學成型的前景。第五次浪潮剛出現時,一群大型公立研究型大學組成了聯盟,致力于擴大高校生源的多元性,同時推動探索和創新,擴大知識對公共利益的影響力。這些大學作為學術性企業,將前沿的技術創新與大學的學術公共價值取向相結合,確保公平、公正地共享社會成果,并打造一個校園體系,服務于有責任感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承擔起自身的使命。第五次浪潮中的大學立足于各類高校之前的成就,從目標和資源上助推藝術創造力、人文社會科學洞察力以及科學發現力和技術創新力。國際社會要戰勝21世紀層出不窮的挑戰,而美國這樣一個國家正需要以上合“力”。當務之急要考慮的問題不是排名前5%或10%的中學畢業生受什么教育,而是如何使各年齡層前1/4~1/3的學生具備國際競爭力,以及如何確保普及教育為一半以上的美國國民提供終身學習的機會。